麥琪的禮物意味著什麼(真實的結局遠不是你想的那樣)
2023-07-06 22:18:08 4
愛情的味道,在初始之時,大多都是甜蜜的吧。
就像是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筆下的吉姆和德拉,為互贈聖誕禮物,悄悄賣掉了自己的心愛之物。
送禮之時,才發現,彼此的禮物,對方已經用不上了。
小時候讀是感動,長大後讀是同情。
這部小說創作於1906年,名為《麥琪的禮物》,故事發生在一個聖誕節的前夜。
你知我冷暖,我懂你悲歡男主人公吉姆,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職位低微,薪水很少。
女主人公德拉,是一個美麗的家庭主婦,日日為五鬥米折腰。
他們租住在每周八美元的破爛公寓裡,卻已經耗費了男主人將近一半的薪資。
吉姆每周的薪資,從30美元,減少到了20美元。
每月交完房租,支付了基本的生活開支,幾乎沒有盈餘。
小說的一開頭,做了一個很具象的敘述:
「1塊8毛7,就這麼些錢,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銅板,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在雜貨店老闆、菜販子和肉店老闆那兒硬賴來的,每次鬧得臉發臊,深感這種掂斤播兩的交易實在丟人現眼。德拉反覆數了三次,還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聖誕節了。」
即使貧窮,他們還是為對方準備了精美的聖誕禮物。
德拉賣掉了自己引以為豪的秀髮,給吉姆買了匹配金表的表鏈;
而吉姆賣掉了金表,給德拉買了她羨慕很久的玳瑁發梳。
一場各自策劃的新年驚喜,卻陰差陽錯地成為了遺憾。
或許,這就是愛情最開始的模樣。
你知我冷暖,我懂你悲歡。
彼此都毫無保留地為了對方著想,付出的全是可貴的真心。
就像是張小嫻曾說:
「每個女人都會淪陷於男人下班回家捎回的那一碗熱湯。
其實不是湯好喝,而是原來你還把我放在心上。」
在這個感人的愛情故事裡,不是禮物的昂貴,讓人暖心,而是對彼此用心,都真誠地希望對方快樂。
你快樂,我欣喜。
生活不只有琴棋書畫詩酒花,還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小時候讀《麥琪的禮物》,是深深的感動。
長大後,才發現,這樣的感動,並不可以恆久。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艱難的日子,生活的瑣碎,終會把人熬成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就像是很多人在離婚之時,總是說,你已經不是我當初認識的你了。
然後,沒有一點遺憾,決絕地分開了。
全然忘卻了最初的美好。
納蘭性德有一首詞很有名: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無不處在變化之中。
所有的悲劇,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麥琪的禮物》終結於那個美好的聖誕夜,而生活卻還得繼續。
故事中有這樣一個細節:
「他需要買件新大衣,手套也沒有呀。」
他們太貧窮了,生活裡還缺少太多的必需品,而德拉卻已經沒有秀髮可以再去賣了。
故事裡,德拉在賣掉自己的秀髮之後,總是有一種擔心,吉姆會不會不喜歡這個沒有了秀髮,短捲毛的自己。
也許會吧!
吉姆會給德拉買發梳,說明他一定喜歡德拉美麗的秀髮。
女人,如果為了男人,不斷地削弱自己的魅力,也是愚蠢的。
就像是在生活裡,女人為了家庭,放棄對自己形象的管理,當有一天,遭到男人的厭棄,卻還說,一切都是為了對方。
先愛己,再愛人,才是愛情恆久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緬懷,是因為虧欠這個故事是歐·亨利為了緬懷愛妻而創作。
他的妻子名叫艾斯帝斯,溫文爾雅,能歌善舞。
在花一樣的年紀裡,追求者眾多。
而歐·亨利當時只是銀行的一個小出納員,平凡無奇。
那時候,他叫波特。
1887年夏季的一個夜晚,遇到了身著料理家務時穿破舊衣服的艾斯帝斯,拉著她,由好友安德夫人做見證,在斯莫特舉行了結婚儀式。
婚禮上,艾斯帝斯抱怨衣服破舊來不及換上新婚禮服時,波特俯身用別針為她別住了衣服的破洞。
多麼特別而草率的婚禮。
也許,當時的艾斯帝斯也被波特的小浪漫所打動。
但是,婚後貧困的折磨,艾斯帝斯生了女兒之後,更加的體弱多病,掙扎在垂死的邊緣。
而貧窮的波特,只能將妻子寄養在嶽父家。
後因為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而波特恰好是出納,為了免於受審,逃到了美洲的宏都拉斯。
1897年,得知妻子病重的消息,待他回來之時,妻子已經病逝。
這才是《麥琪的禮物》的後續,最真實的結局。
人們總是容易陶醉且陷在愛情甜蜜的迷魂陣中,難以走出來。
而現實要殘酷很多。
無憂無慮的你儂我儂,在貧困的條件下,如曇花一般的短暫。
很多女人,因為這美麗的一現,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就像是波特(歐·亨利)的妻子,直到死的那一刻,都沒見到逃避的丈夫。
而歐·亨利緬懷妻子的意義,無外乎是安撫自己內心的愧疚,讓自己心安好過罷了。
這才是感情最真實的模樣。
人的本能是逃避,逃避困難、逃避責任,而如果自己沒有獨立掌握命運的能力,就只能自身自滅。《麥琪的禮物》著實是一個讓人感動的愛情故事。
但是,那畢竟是經過修飾的結局。
現實裡的女人,要活得漂亮,還是要清醒。
兩個人的貧窮,不是一個人的責任。
雙方都要有獨自承擔自己這一份責任的能力。
才不會在命運不友好的時候,遭遇不幸。
原創不易,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靜書行關注我。[機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