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1 07:28:41 3
專利名稱: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洗衣器,尤指一種利用超聲波清洗衣物的可攜式洗衣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它主要包括一變壓器和一超聲波發生器,所述變壓器和超聲波發生器之間通過揉性電纜相連;所述變壓器主要是為超聲波發生器提供工作電源;所述超聲波發生器主要是產生超聲波;它由一殼體、內置於殼體內的電路板和與電路板相連的兩個超聲激振板構成;所述電路板為一自激振蕩電路,它與超聲振蕩板相連,使其產生振蕩。
所述超聲波發生器的殼體由上殼蓋和下殼蓋組成,二者採用螺紋連接,其間灌注有防止水滲入的密封防水膠。
所述電路板主要包括整流模塊、三極體、電感、電容;所述整流模塊的輸入端與變壓器的輸出端相連,其輸出端經一電容、電阻濾波電路後與三極體的基極相連,為其提供工作電流;所述三極體、電感、電容組成一電容三點式自激振蕩電路,使與其相連的超聲激振板產生振動。
本實用新型是利用超聲波產生的強大作用力,促使依附在服裝上的汙物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而達到清洗的目的。具體來說本實用新型利用超聲波發生器不斷產生高頻超聲波,在洗滌過程中,高頻超聲波在清洗液體介質中產生成千上萬個近似真空的「空腔泡」,這些「空腔泡」在液體介質中不斷碰撞、消失、合併,在其周圍局部產生極大的壓力,這種極其強大的壓力使粘附在衣服上的汙物分子結構發生斷裂、裂解、氧化、還原、分解、溶解、分散等變化,從而使汙物與衣服分離,達到清洗衣服的目的,與傳統的洗衣機洗衣原理有本質的區別。故,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不損傷衣物;清洗於淨;體積小,便於攜帶。使用方便,洗衣時,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將洗衣器放在任意大小的容器底部,將水沒過衣物,插上電源即可開始清洗衣物,非常方便;而且,可以酌情清洗一件或若干件衣物,非常方便、衛生。另外,本實用新型沒有運動部件,節省電能;對環境無汙染、無噪聲。
如圖所示,超聲波發生器2為一扁平長方形殼體,它由上殼蓋和下殼蓋組合而成,二者採用螺紋連接,其間灌注有防止水滲入的密封防水膠。超聲波發生器2的殼體內置有一電路板21和兩個由矽鋼板或壓電陶瓷板製成的超聲激振板22。
如圖2所示,電路板2 1主要包括整流模塊D1、三極體BG1、電感L、電容C2、C3;其中,整流模塊D1的輸入端與變壓器1的輸出端相連,其輸出端經C1、R1、R2濾波後與三極體BG1的基極相連,為其提供工作電流。三極體BG1、電感L、電容C2、C3組成一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使超聲激振板22產生超聲振動,從而產生超聲波。本實用新型電容三點式振蕩電路中的C2為反饋電容,電路中的反饋部分主要是輸入與振蕩頻率、相位相同的信號,使振蕩迴路維持自激振蕩。
使用時,可將超聲波發生器2放在盆裡、水桶內,也可放在浴缸或洗臉池內。洗滌時,先將超聲波發生器2放在容器的底部;再將衣服放入容器內;注水,水的深度不超過20~25釐米為最佳,淹沒衣物即可;最後,將變壓器1插入電源;超聲波發生器2內的電路板21使超聲激振板22產生自激震蕩,不斷產生高頻超聲波。在洗滌過程中,高頻超聲波在清洗液體介質中產生成千上萬個近似真空的「空腔泡」,這些「空腔泡」在液體介質中不斷碰撞、消失、合併,在其周圍局部產生極大的壓力,這種極其強大的壓力使粘附在衣服上的汙物分子結構發生斷裂、裂解、氧化、還原、分解、溶解、分散等變化,從而使汙物與衣服分離,達到清洗衣服的目的。洗滌完畢後,先拔掉電源,將發生器拿出,再將衣服擰乾即可。漂洗過程,同洗滌過程。
本實用新型洗滌過程非常簡單,便於操作,洗滌效果好;且無任何噪聲汙染。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其特徵在於它主要包括一變壓器和一超聲波發生器,所述變壓器和超聲波發生器之間通過柔性電纜相連;所述超聲波發生器,它由一殼體、內置於殼體內的電路板和與電路板相連的兩個超聲激振板構成;所述電路板為一自激振蕩電路,它與超聲振蕩板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超聲波發生器的殼體由上殼蓋和下殼蓋組成,二者採用螺紋連接,其間襯有密封橡膠墊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路板包括整流模塊、三極體、電感、電容;所述整流模塊的輸入端與變壓器的輸出端相連,其輸出端經一電容、電阻濾波電路後與三極體的基極相連,所述三極體、電感、電容組成一電容三點式自激振蕩電路。
專利摘要可攜式超聲波洗衣器,它主要包括一變壓器和一超聲波發生器,所述變壓器和超聲波發生器之間通過揉性電纜相連。變壓器主要是為超聲波發生器提供工作電源;超聲波發生器主要是產生超聲波。它由一殼體、內置於殼體內的電路板和與電路板相連的兩個超聲激振板構成;所述電路板為一自激振蕩電路,它與超聲振蕩板相連,使其產生高頻振蕩,從而產生超聲波。洗滌時,利用這種高頻超聲波在清洗液體介質中產生近似真空的「空腔泡」,再通過這些「空腔泡」在液體介質中不斷碰撞、消失、合併,在其周圍局部產生極大的壓力,使粘附在衣服上的汙物分子結構發生斷裂、裂解、溶解、分散等變化,從而使汙物與衣服分離,達到清洗衣服的目的。
文檔編號D06F19/00GK2575129SQ0225369
公開日2003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13日
發明者金莉婭 申請人:金莉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