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5 04:28:56 2
本發明涉及雨水再利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
背景技術:
雨水是一種自然降水現象,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惟一方法,雨水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資源。對於雨水較少遠離河流的內陸地區,城市用水較為困難,雨水降落後隨即滲入地下,難以有效利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該雨水收集系統能夠有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方便缺水地區居民生活。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包括開設於地面的集水槽,集水槽為倒錐形,在集水槽底部設有蓄水槽,蓄水槽呈豎直的圓筒形,蓄水槽內設有與其匹配的蓄水井,蓄水井下部設於地面下,蓄水井頂面開口且延伸至地面上,所述蓄水井與集水槽底部相接處部分設有透水孔。
在蓄水井外周的集水槽內鋪設有透水層。
所述透水層為鵝卵石層。
所述蓄水井地面下的深度為5-20米。
所述集水槽相對於地面的傾角為15-45°,且集水槽深度為1-3米。
所述蓄水井為不鏽鋼材質。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明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在地面設置有蓄水槽,蓄水槽內設置蓄水井,蓄水井不僅能收集從天空墜入的雨水,還能防止雨水收集後滲入泥土或巖石,有效收集雨水供生活或生產利用,倒錐形的集水槽能夠大範圍收集墜落在地表的雨水,提高雨水收集量和收集效率。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
本技術:
的一部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及對應的零部件名稱:
1-集水槽,2-蓄水槽,3-蓄水井,4-透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包括開設於地面的集水槽1,集水槽1為倒錐形,在集水槽1底部設有蓄水槽2,蓄水槽2呈豎直的圓筒形,蓄水槽2內設有與其匹配的蓄水井3,蓄水井3下部設於地面下,蓄水井3頂面開口且延伸至地面上,所述蓄水井3與集水槽2底部相接處部分設有透水孔。
在蓄水井3外周的集水槽2內鋪設有透水層4。
所述透水層4為鵝卵石層。
所述蓄水井3地面下的深度為5-20米。
所述集水槽3相對於地面的傾角為15-45°,且集水槽3深度為1-3米。所述蓄水井3為不鏽鋼材質。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雨水收集系統,包括開設於地面的集水槽,集水槽為倒錐形,在集水槽底部設有蓄水槽,蓄水槽呈豎直的圓筒形,蓄水槽內設有與其匹配的蓄水井,蓄水井下部設於地面下,蓄水井頂面開口且延伸至地面上,所述蓄水井與集水槽底部相接處部分設有透水孔。該雨水收集系統能夠有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方便缺水地區居民生活。
技術研發人員:周江峰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四川雲圖瑞科技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8.03
技術公布日: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