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20:20:46 3
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藿香、防風、赤芍、黃柏、貝母、川連、石斛、半夏、白芷、燈心草、黃連、連翹、竹葉、蟬衣、薄荷、板藍根,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通過數次臨床組方配伍後得出的,具有清熱解毒、補心清肺、清熱瀉脾的功效,服用後,藥物到達病灶,迅速奏效,外解肌表,內清溼濁,使表裡之邪透洩,恰中病機,從而達到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扶正祛邪之目的,可以徹底解除發熱、頭痛、口痛、咽痛、皮疹、潰瘍及厭食等症狀,通過綜合治療,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治癒手足口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學齡前兒童,可引起發熱和手、 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疫、潰瘍,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
[0003] 手足口病發生時,病兒常以發熱起病,其熱度不等,也有不發熱者,但以低熱者居 多約點半數,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厭食等症狀。臨床以口腔、手足皰疹為主要 特徵。口腔皰疹見於舌、頰黏膜、硬顎、口唇、咽及扁桃體,並迅速破潰形成潰瘍。皮疹多見 於手足遠端、手指指間,足跟邊緣和甲周,手掌和足蹠亦多見,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 丘疹樣皮疹,初起為斑丘疹,後轉變為皰疹,圓形或橢圓形,較水痘皮疹為小,質地較硬,周 圍有紅暈。
[0004] 近年來,手足口病發病有增多趨勢,常造成局部流行,西醫治療手足口病目前尚無 理想的特效藥物治療,且西藥因療效個體差異大,副作用明顯,愈後易復發等原因,使廣大 患兒及家長更願意選擇中藥,中藥在治療手足口病病症的同時,兼顧具有注重調節患兒全 身陰陽平衡和臟腑功能、全面改善患兒身體狀況的特點而頗具特色,且愈後不易復發。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依賴性的 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
[0006]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 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 成:
[0008] 藿香10-20克、防風10-20克、赤芍10-20克、黃柏10-2〇克、貝母1〇- 2〇克、川連 10-20克、石斛10_2〇克、半夏8-12克、白芷8-12克、燈心草8-12克、黃連 8_12克、連翹 8-12克、竹葉8-12克、蟬衣8-12克、薄荷10-20克、板藍根8_12克。
[0009]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
[0010]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0011] 藿香10克、防風10克、赤芍10克、黃柏10克、貝母10克、川連10克、石斛10克、 半夏8克、白芷8克、燈心草8克、黃連8克、連翹8克、竹葉8克、蝴衣8克、薄荷10克、板 藍根8克。
[0012]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
[0013]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0014] 蕾香2〇克、防風20克、赤芍20克、黃柏20克、貝母20克、川連2〇克、石斛20克、 半夏12克、白芷I 2克、燈心草12克、黃連12克、連翹12克、竹葉I2克、蟬衣I2克、薄荷 2〇 克、板藍根12克。
[0015]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
[0016]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0017] 藿香10克、防風20克、赤芍20克、黃柏10克、貝母15克、川連15克、石斛20克、 半夏8克、白芷8克、燈心草10克、黃連I2克、連翹12克、竹葉8克、蟬衣10克、薄荷20克、 板藍根12克。
[0018]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
[0019]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0020] 藿香I5克、防風15克、赤芍15克、黃桕15克、貝母15克、川連15克、石斛15克、 半夏10克、白芷10克、燈心草10克、黃連10克、連翹10克、竹葉10克、蟬衣10克、薄荷15 克、板藍根10克。
[0021] 作為一種優化方案:
[0022]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0023] 所述中藥組合物中的中藥按重量份混合後取10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 升,濾去藥渣,得到口服溶液。
[0024] 其中:
[0025] 藿香,具有芳香化溼,和胃止嘔,祛暑解表的功效。主溼阻中焦之脘腹痞悶,食慾不 振,嘔吐,洩瀉,外感暑溼之寒熱頭痛,溼溫初起的發熱身困,胸悶噁心,鼻淵,手足癬。
[0026]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具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定搐的 功效。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溼痺痛,破傷風。防風還可發汗止汗、止瀉通便、止血通 經、解熱、鎮靜、抗炎、調節免疫力。
[0027] 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經。具有行瘀止痛,涼血消腫的功效。治腹痛,脅痛,血 痢,吐血,腸風下血。多用於溫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溫毒發斑,目赤腫痛,癰腫瘡毒,瘀滯 脅痛。
[0028] 黃柏,苦,寒。歸腎經;膀胱;大腸經。有清熱燥溼,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主 治:溼熱痢疾,洩瀉,黃疸,骨蒸勞熱,盜汗,以及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癰疽瘡毒,皮膚溼疹。 黃柏還有抗菌、鎮咳、降壓作用。
[0029] 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有止咳化痰、清熱散結之功。用於肺熱咳嗽,乾咳 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0030] 川連,性寒味苦,具有燥溼清熱、瀉火解毒的功能。
[0031] 石斛,性味甘淡,微鹹,寒,歸胃、腎,肺經。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用於陰 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0032] 半夏,具有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 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半夏還有鎮吐、催吐、抗潰瘍、抗心律失常、抗 凝、鎮靜催眠的作用。
[0033] 白芷,辛,溫。入肺、脾、胃經。有祛病除溼、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風寒 感冒、頭痛、鼻炎,齒痛,痛癤腫毒,眉稜骨痛,寒溼腹痛,腸風痔漏,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 癬。白芷還可抗炎、解熱鎮痛、解痙、抗菌、抗輻射。
[0034] 燈心草,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效,能治淋病,水腫,心煩不寐,喉痺,創傷, 小便不利,溼熱黃疸,小兒夜啼。
[0035] 黃連,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之功效。用於溼 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 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黃連還可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腹瀉,解熱,抗潰瘍。 [0036]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結排膿的功效。其所含的蘆丁能增強毛細血管的緻密度, 故對毛細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連翹還有抗炎、解熱、抗菌、抗病毒、鎮吐、鎮 痛、利尿、強心的作用。
[0037] 竹葉,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功效。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 短赤,口糜舌瘡。竹葉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黃酮、酚酮、蒽醌、內酯、多糖、胺基酸、微量元素 等,具有優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疲勞、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保護肝臟、擴張毛細 血管、疏通微循環、活化大腦、促進記憶、改善睡眠的功效。
[0038] 蟬衣,甘鹹,涼。入肺、肝經。宣散風熱、祛風止痙、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用於風熱 感冒,發熱惡寒、咳嗽,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0039]薄荷,性涼,味辛。歸肝、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理氣解鬱的功效。用於 頭痛,目赤,喉痺,口瘡,胸脅漲悶。薄荷的水煎劑可消炎止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新 陳代謝。
[0040] 板藍根,性味苦,寒。歸肝,胃經。具有殺菌消炎、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主 治溫毒所致的疾病,如熱病發斑、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腦、腮腺炎、急性腸炎、菌痢、顏面 丹毒。
[0041] 手足口病屬中醫學"溫病"範疇。緣由溼溫邪氣經口鼻內蘊肺脾。邪正相爭,外散 四肢,上燻口咽,外達肌膚,而成半球皰疹。若邪毒亢盛,內陷心肺,引動肝風則可出現發熱、 神昏、呼吸喘促、四肢抽搐、肢體瘻軟等喘脫動風危候,危及生命。治宜清熱解毒、透邪利溼。 [0042]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是通過數次臨床組方配伍後得出的,具有清熱解毒、補心清肺、 清熱瀉脾的功效,服用後,藥物到達病灶,迅速奏效,外解肌表,內清溼濁,使表裡之邪透洩, 恰中病機,從而達到調節臟腑功能、平衡陰陽、扶正祛邪之目的,可以徹底解除發熱、頭痛、 口痛、咽痛、皮疹、潰瘍及厭食等症狀,通過綜合治療,提高了機體免疫力,治癒手足口病。 [0043] 此外,本發明中藥製劑不產生抗藥性,無毒副作用,每個療程為七天,一般服用二 到三個療程手足口病就能得到治癒,臨床總有效率在97%以上。
[0044] 本發明的製作方法:
[0045] 將上述中藥按重量份混合後,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濾除藥渣,即得口服 液。如需製作片劑、散劑、丸劑或膠囊可將上述中藥按重量份混合後粉碎成末,製成片劑、散 劑、丸劑或膠囊。
[0046] 服用方法:每日一劑,每天三次,飯前服用,七天為一個療程。
[0047]我們選擇了 S6例手足口病患兒對本發明中藥組合的治療療效進行臨床驗證。 [0048] 將86例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43例。治療組中,男20例,女23例; 年齡6個月?5歲,平均(2. 12±1. 05)歲,平均發病時間(2. 34±1_ 05)天;治療組43例 患兒中有發熱者29例(67.42% ),有典型手足症狀者43例(100% ),有口腔潰瘍者39例 (90. 7%),臀部有丘皰疹者27例(62. 8%),軀幹有丘皰疹者22例(51· 16%),膝部有丘皰 疹者分別為7例(16· 28%),頸部及額下淋巴結腫大者12例(27.91%)。對照組中,男19 例,女24例;年齡1歲?5歲,平均(2. 16± 1.04)歲,平均發病時間(2. 04± 1.01)天;對照 組43例患兒中有發熱者28例(65. 12% ),有典型手足症狀者43例(100% ),有口腔潰瘍 者38例(88. 37%),臀部有丘皰疹者27例(62. 8%),軀幹有丘皰疹者21例(48.84%), 膝部有丘皰疹者分別為8例(18. 61% ),頸部及額下淋巴結腫大者11例(25. 58% )。兩組 患兒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〇. 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兒均無嚴 重併發症。
[0049] 手足口病診斷標準臨床具有以下特點:1.流行季節,患兒接觸史;2.手、足、口、臀 部皮疹,伴或不伴發熱;3.皮疹,以手足掌部為特徵,皰疹基底部繞有紅暈,部分病例皰疹 發生在臀部;4. 口腔皰疹一般與手足皰疹同時或先於手足皰疹。
[0050] 治療方法:在常規用藥的前提下,治療組口服本發明藥物煎後口服溶液,每日一 劑,每天三次,每次160毫升,飯前服用。對照組予利巴韋林顆粒,10?15mgAkg. d)分3次 口服。兩組均以7天為一療程。治療期間均給予解熱、隔離、加強護理、清淡飲食、多飲水等 對症處理。
[0051] 療效判定以發熱、皮疹、口腔潰瘍好轉消失等判定療效。顯效:治療4?5天,熱 退,口腔潰瘍及皰疹均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療6?7天上述症狀、體徵基本消失,口咽 部潰瘍基本癒合。無效:治療7天以上上述症狀、體徵無明顯改變。
[0052] 檢驗:統計學方法計數資料比較採用X 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表示, 採用t檢驗。P<0. 05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0053] 結果1.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97. 67%,明顯高於對照組總有效率86· 05%, 兩組比較P〈〇. 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0054] 表1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0055]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由以下組份組成: 藿香10-20克、防風10-20克、赤芍10-20克、黃柏10-20克、貝母10-20克、川連10-20 克、石斛10-20克、半夏8-12克、白芷8-12克、燈心草8-12克、黃連8-12克、連翹8-12克、 竹葉8-12克、蟬衣8-12克、薄荷10-20克、板藍根8-12克。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 由以下組份組成: 藿香10克、防風10克、赤芍10克、黃柏10克、貝母10克、川連10克、石斛10克、半夏 8克、白芷8克、燈心草8克、黃連8克、連翹8克、竹葉8克、蟬衣8克、薄荷10克、板藍根8 克。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 由以下組份組成: 蕾香20克、防風20克、赤芍20克、黃柏20克、貝母20克、川連20克、石斛20克、半夏 I2克、白芷I2克、燈心草12克、黃連12克、連翹12克、竹葉12克、蟬衣12克、薄荷20克、 板藍根12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 由以下組份組成: 藿香10克、防風20克、赤芍20克、黃柏10克、貝母15克、川連15克、石斛20克、半夏 8克、白芷8克、燈心草10克、黃連12克、連翹12克、竹葉8克、蟬衣1〇克、薄荷20克、板藍 根12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 由以下組份組成: 藿香I5克、防風15克、赤芍15克、黃柏15克、貝母15克、川連15克、石斛15克、半夏 10克、白芷10克、燈心草10克、黃連10克、連翹10克、竹葉10克、蟬衣10克、薄荷15克、 板藍根10克。
【文檔編號】A61K35/64GK104189611SQ201410486638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2日
【發明者】劉麗霞, 孫玉萍 申請人:劉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