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李清照寫的(電視劇知否熱播)
2023-08-05 17:15:23 1
近日,有網友對現代古風歌曲進行了一番麻辣點評,還特地把最近熱播劇《知否知否》的主題曲單獨拎出來,剖絲剝繭,痛批歌詞「狗屁不通」!
受不了現在的古風歌曲,為賦新詞強說愁。比如最近那很火的《知否》主題曲,以來就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接一句完全不知所謂「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全靠詞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
這段批評邏輯嚴密、有理有據,既從細節上發現問題(辭藻堆砌、狗屁不通),又能放眼全局綜合點評(矯情而不知所云),最後更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做出鄙視——「還不如喊麥」。
這張圖很快就火遍了社交網絡,有網友說,這個作者太秀了,堪稱史詩級的指點江山。
只不過,這位作者沒有料到的是,作詞李清照本來就是古人,何須邯鄲學步模仿「古風」,李清照壓根就沒聽過什麼「古風詞」,人家寫的原本就是「宋詞」呀。
李清照: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
當時這首《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問世就被文人才子盛讚,你一個現代人說人家「千古第一才女」的詞狗屁不通。
隨著上圖的熱傳,另一位更秀的網友也跟著浮出水面。
3年前,他在網易雲音樂下面聽到了一首曹雪芹作詞的《飛鳥各投林》,怒不可遏,寫下了這樣的評論。
他認為,這首詞寫的「現代感太強,不古風」,勸詞作者「多補習幾年語文」。
不知道曹雪芹先生在天有靈,會不會一氣之下把筆甩給這位網友——
「你行?你上!」
曹雪芹: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ibi.
像李清照、曹雪芹一樣被現代網友痛批的詩詞人還不少。
做作仿古風李太白:
還有盲人歌手李白:
比林夕強的蘇軾受寵若驚:
文筆很差道德經:
眾詩人、詞人:來來來,筆給你,你來寫!!
這些圖片告訴我們……
沒事的時候,
還是要多讀書,多看報。
不要輕易的指點江山,容易被打臉。
古風歌為何總陷入詞藻堆砌爭議?
古風歌曲興起於2005 年,最早是活躍於分貝網的古風填詞和《仙劍奇俠傳》遊戲論壇的填詞翻唱。這種類型的音樂通常注重使用民族樂器,歌詞經常是半文半白,用夾雜古詩句的現代語言來詮釋一種古典的意境。
誕生之初,古風歌曲就與網絡中的動漫、遊戲、小說等有著緊密聯繫,而古風歌創作的主體,也以青少年為主,5sing、B站等平臺是古風歌曲最受歡迎的地方。
音樂平臺上的古風歌曲。
寬鬆的網絡環境和低門檻的創作促成古風音樂的興起,但也讓一些不規範的用語頻頻出現。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重形式押韻而忽略內容。
比如幾年前紅遍大江南北的《涼涼》,裡面「涼涼天意瀲灩一身花色,落入凡塵傷情著我」的歌詞就曾遭到不少質疑,因為「涼涼」、「瀲灩」與「花色」的搭配並不合拍。還有意象的搭配錯誤。如另一首古風歌歌詞「梅雨初歇飲一杯春酒閒臥杏花前」,梅雨是6、7月份的氣候現象,而杏花是在3、4月開放,隨後的歌詞又提到了蟬聲這個夏天的意象,整個內容就變得很割裂。
在當前很多古風歌裡,一些創作者為了追求豪邁的境界,經常會使用一些固定字詞或句式,比如天下、千年、傾城、舊人、古琴、奈何、斷弦、陌路、笑靨、三生、落花、離殤、倉皇、陌上、墨香、微涼、斷腸、未央、長安、煙雨、桃花、回眸、公子、紅顏、青冢、白衣、情深緣淺、似水流年等等。
在網絡上,甚至有人開發出了「古風歌詞生成器」,基本句式也很簡單,比如:
1、xx,xx,xx了xx。
2.xxxx,xxxx,不過是一場xxxx。
3.你說xxxx,我說xxxx,最後不過xxxx。
4.xx,xx,許我一場xxxx。
5.你說xxxx xxxx,後來xxxx xxxx。
只要把上述字詞套進句式隨便排列組合,就能拼出一首聽起來比較押韻的古風詞,比如:「浮生微涼,落花斷腸,不過是一場亂世倉皇。」「白衣,淺笑,許我一場不訴離殤。」這些句子看似華麗但內容空洞,所以,人們對於古風歌詞「詞藻堆砌」的調侃並非沒有理由。
而今,越來越多年輕的群體喜歡「古風」,願意嘗試作詞發揚傳統文化,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兒。
但是年輕人應該認識到,創作沒有捷徑,是一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要寫出打動人心的「古風歌」,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澱,以及獨特的思考,而不是從網上找一些自己都看不懂的生僻辭藻,生搬硬湊。
更重要的是,要對古典文化保有一顆「敬畏之心」。
什麼李清照「矯揉造作」,李白「不通文採」,屈原「裝神弄鬼」,曹雪芹「回家讀書」,這些言論的始作俑者,時隔多年再看到這些話時,只怕臉都要羞紅。
2016年,音樂巨擘鮑勃·迪倫靠著歌詞就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當時有位古風愛好者在微博上說:「我覺得我們古風歌手,會是下一個諾貝爾獎的種子。」
這句話,被很多網友拿來當做笑柄,小文卻希望,多年後,這句話,並不只是一句自吹自擂。
編輯:錢家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