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的製作方法
2023-08-05 23:08:0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
背景技術:
纖維(fiber):一般是指細而長的材料,纖維具有彈性模量大,塑性形變小,強度高等特點,有很高的結晶能力,分子量小,一般為幾萬。纖維經常用於紡織領域,一種常見的紡織材料。現在的紡織面料已高度體現出產品的新穎性、複雜性、多樣化和功能化的特點,市場對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裝、服飾及家紡面料產生巨大需求,但是一般的紡織品容易褪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從而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其特徵在於,包括紗線和線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真絲綢化學纖維:20-30份;錦綸:15-60份;腈綸:10-20份;棉纖維:10-40份,稠10-30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錦綸:30份;腈綸:20份;真絲綢化學纖維:30份;稠:10份;棉纖維:40份。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0-40):(20-30)。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1。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的纖度為1-1旦,強力為1-3g/旦。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稠的纖度為2-2旦,強力為1-3g/旦。
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其中用到的真絲綢化學纖維和稠等織物為原料,經過特殊處理後使織物表面色調,光澤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軟,具有不易變形不褪色,免熨燙的優點,美觀大方。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本發明提供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其特徵在於,包括紗線和線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真絲綢化學纖維:20-30份;錦綸:15-60份;腈綸:10-20份;棉纖維:10-40份,稠10-30份,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錦綸:30份;腈綸:20份;真絲綢化學纖維:30份;稠:10份;棉纖維:40份,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0-40):(20-30),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1,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的纖度為1-1旦,強力為1-3g/旦,所述稠的纖度為2-2旦,強力為1-3g/旦。
實施例2:基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40kg:15kg。
實施例3:基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50kg:40kg。
實施例4:基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30kg:60kg。
實施例5:基本實施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30kg:60kg。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不易褪色、免熨燙的紡織材料,包括紗線和線芯,其特徵在於,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真絲綢化學纖維:20‑30份;錦綸:15‑60份;腈綸:10‑20份;棉纖維:10‑40份,稠10‑30份,所述紗線按重量份數由如下組分組成:錦綸:30份;腈綸:20份;真絲綢化學纖維:30份;稠:10份;棉纖維:40份,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0‑40):(20‑30),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與稠的混合比例為按照重量份計1:1,所述真絲綢化學纖維的纖度為1‑1旦,強力為1‑3g/旦,所述稠的纖度為2‑2旦,強力為1‑3g/旦,其中用到的真絲綢化學纖維和稠等織物為原料,光澤更加柔和,手感更加柔軟,具有不易變形不褪色,免熨燙的優點,美觀大方。
技術研發人員:韓華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東臺市聯翔紡織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5.24
技術公布日: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