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巨星的經典客串(等這巨星演一回電影也太難了)
2023-08-05 13:42:39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一臉爆款相的電影出現了。
所以你別錯過這列暑期檔末班車。
這兩年的引進片總能冒出幾匹黑馬,尤其是印度片。
不僅市場上以小博大,僅《摔跤吧!爸爸》就斬獲了 13 億票房。
更吊的是叫好叫座之外,也為華語市場樹立著新標準。
看家招式:以小見大,一把扣住社會問題的命門。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線》《廁所英雄》
可今天咱不提印度。
因為又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大腳射門衝出來了。
(莫名感到一絲羞愧……)
它繞過7、8月的封鎖,帶球過人,定檔9月7日,註定要在夏天的尾巴給你留下深刻記憶。
從Sir的形容你估計猜到了,這是一個來自巴西的足球故事。
講述了一位你一聽,就感覺燃爆的牛人。
男觀眾自不必說,女觀眾看了都會喜歡,因為它不僅有熱愛有熱血,還有家庭的熱情——
《傳奇的誕生》Pelé: Birth of a Legend
海報上就倆元素最顯眼,說巴西也總繞不開它們:
足球、貧民窟。
話說這兩樣題材,早有了不少佳作。
你憑啥傳奇?Sir要先賣個關子,等會告訴你。
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提到足球,難免聯想到一個亙古不變的靈魂拷問:
「為啥我大中華十幾億同胞,就選不出那11個人?」
《傳奇的誕生》(下文簡稱《傳奇》)開場的幾分鐘,開門見山做出了回答——
熱。愛。
別看片名叫得大,故事的起源卻很小:
上世紀50年代,巴西貧民窟。
大人們從事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孩子們早早出來打工,為別人擦鞋,卻買不起一雙鞋穿。
只有足球,是所有人共享的娛樂。
一旦有比賽,全村人就會湊到酒館裡,圍著僅有的一臺收音機,聽著傳來的實況轉播。
尤其是孩子們。
沒場地沒關係,巷子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競技場。
沒足球沒關係,織物、衣服、破布……什麼都可以團成球形。
這樣山寨的比賽,偏偏比正規賽還苛刻,簡直超級苛刻:
「球」,絕對不能落地。
因為髒了,會被大人罵。
於是孩子們光著腳丫,在狹小的巷子中,用球變起了魔術。
上圖這位「技巧大師」,就是主人公迪科,今年才8歲。
母親給富人家當傭人,父親是醫院的臨時護工。
兩份不穩定的工作,還得養活家裡5口人,還得供養孩子們上學。
迪科是家裡老大,為了貼補家用,課餘時間就上街給人擦鞋。
你覺得他苦,他覺得很幸福。
因為有球踢。
但凡小夥伴一招手,必定會把小迪科屁顛顛吸引過去。
每逢巴西隊比賽,進不了酒館的他們,也會偷偷爬到房頂上,偷聽最新戰況。
得知巴西隊輸了世界盃,他們哭得比誰都慘。
然而。
在貧民窟裡,這唯一的小快樂,卻是迪科不敢告訴家人的小秘密。
因為,他們家禁止出現任何有關足球的事。
為啥?這得慢慢說——
因為母親在富人家當傭人,迪科為母親打下手時,遇上了一幫從球場上下來的富人孩子。
迪科盯著他們的球鞋,和「真正的足球」,眼神發直。
聽他們聊起球,迪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聊天。
結果,有個叫「bile」的球星,卻被他叫成了「PELE」。
哈哈,你這個髒孩子太可笑了!
比萊 你個低能兒!他的名字是比萊!
從此,「PELE」成了迪科一個侮辱的外號。
被嘲笑,不是因為叫錯了名,也不是因為他不懂球、不配聊。
真正的原因是:
就你,憑什麼跟我們聊球?
憑什麼跟我們熱愛同一樣東西?
孩子或許不懂事,可懂事的大人又會怎麼說呢?
約瑟先生(指白人孩子) 我替我兒子向你道歉
我不會再帶他來了
每個人都有夢想的權力啊,沒錯。
但代價呢?
有的人用車開完一段路,有的人就要用命翻過一座山。
足球,窮人玩玩可以,遊戲可以,但夢想?
大大的不行。
同樣是選出11人,可這場遊戲比《創造101》要殘酷得多,尤其是對窮人。
一但發生重大傷病,只能帶著傷痛的心離開賽場,拖著傷病的身體回到社會。
這不是重頭再來,而是直接打入深淵。
和迪科一樣,那些懷著夢想的窮孩子們,不是在過獨木橋,而是在走鋼絲線。
迪科知道這些。
因為他的父親,就曾經是一名職業運動員,一時風光無兩。
一次比賽受傷,就讓他斷送了整個運動生涯。回鄉後又沒工作技能,只有病痛纏身,父親就這樣去當了醫院的護工。
母親不讓迪科踢球,因為她知道這代價。父親沒辦法反駁,因為他自己就是例子。
儘管,他心中從未放下足球。
幹著醫院髒累的工作,平日裡他都是一張麻木的死臉。
只有實況轉播進球時的大聲歡呼,才能讓他依稀露出一點活著的狀態。
巴西輸球,爸爸比兒子哭得還慘。
不踢球的爸爸,就是個活死人。
面對哭泣的父親,迪科也不知道哪來的信心就向父親保證:
我將來一定會帶巴西贏得世界盃!
父親擦了擦淚,搖了搖頭。
說出了刀子一樣,扎傷自己也扎傷兒子的話:
迪科 如果你夠聰明的話
就應該聽你媽媽的話
你要專心學習
永遠不要走上足球這條路
那迪科呢?
現實也是刀子。
一次因踢球造成的嚴重打擊(抱歉不能劇透),讓本來已經被球隊選中的他,徹底放棄了夢想。
我以後一定聽你話 媽媽
我會在學校好好學習 好好表現的
我保證
他小小年紀就懂得了窮。窮,讓他走不出去。
母親也難過地哭了,因為他才這麼小,就「懂事」了。
你也別太傷感。
既然是家庭勵志片,結局你總會猜到。
還記得那個迪科的外號嗎——「PELE」。
開始,只是白人孩子這麼叫。
漸漸,大家都這麼叫,記者也這麼叫。
乃至之後的60多年,全世界的人都這麼叫。
叫著叫著,這不再是一個侮辱的名字。
而是一個偉人的名字。
貝利。
它還缺一個前綴,你知道的:
球王貝利。
在國際足聯官網上,有一整版頁面,記錄著貝利一生的成就。
標題言簡意賅:
KING OF FOOTBALL,足球之王。
這部電影記錄的,就是貝利從巷子裡的光腳孩子,到他第一次捧起大力神杯的經歷。
電影中,還有球王本尊親自出鏡。
Sir這麼賣關子,因為Sir也想你和Sir一樣,為這個故事激動不已。
更想你明白:
儘管現實於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道坎。
但傳奇從來不是天賜光環,而是不起眼的點滴打磨累積而成。
《摔跤吧爸爸2.0》,有一種爸爸叫別人家的爸爸,開掛超越印度的勵志神作,貧民窟走出的最強王者,貝利不僅是現在足球的化身,同樣也是屌絲逆襲的代言人。@#85
這部電影的故事,當然也不是貝利一招鮮吃遍天,而是展現了貝利努力的點點滴滴——
傷病、歧視、淘汰……這些都很可怕,但還不是最可怕。
最大的危機,是他出身貧民窟的野路子踢法。
於是,教練說他華而不實、跟不上攻勢足球的實戰效率,隊友也這麼說,甚至媒體和同胞都這麼說……
貝利能用嘴反駁嗎?他只有腿。
後來的事你都知道了。
貝利代表國家隊參賽92場,打進77球,奪得1958、1962、1970三屆世界盃冠軍。
他為巴西永久保留了大力神杯。
成為唯一一位,三奪世界盃冠軍的球員。
也讓巴西隊被世界尊稱為「桑巴軍團」。
並留下名句,最精彩的進球永遠是下一個。
這一切的一切,都來自貝利那「華而不實」的踢法。
他用腿,封住了人們的嘴。
所以,傳奇是一個閃耀的詞嗎?
不,它是一個最痛的詞,最重的詞,最沉默的詞。
說到貝利,Sir突然想起了之前那位王心怡同學。
和迪科一樣,她的家庭環境也很惡劣。同樣沒放棄的她,以707分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卻因為一句「感謝貧窮」,被人搬上了網際網路,被人吐槽是宣揚苦難哲學、是毒雞湯。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Sir就覺得奇怪了。
稍有判斷力的人,或是真正在灰塵中爬進爬出的人,都知道她淚流滿面、想感謝的是什麼:
我感謝自己。
是自己讓自己有了這個資格,去感謝「想鎖死我的每一次打擊」。
世界確實什麼都不曾給我。
只給了我一個機會去證明:
我能自己走出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哥譚鎮民兵排長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微博搜索關注:毒舌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