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01:31:26
專利名稱:組合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壓控制閥,具體指一種應用在汽車起重機等車輛的液壓系
統上的組合控制閥。
背景技術:
在汽車起重機等車輛的液壓系統中,就要用到各種液壓控制閥,為了使整個控制 系統體積小,安裝方便,目前採用集成的方式將各控制閥組合在一起。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 號為CN2859044Y的《汽車起重機的上車組合控制閥》就披露了這樣一種集成控制閥,它包 括設置有出油口 、回油口的組合閥體,在該閥體上集成設置有帶進油口的濾油器、安全閥、 蓄能器和四個電磁閥,在組合閥體上還設置有該系統的測壓口,安全閥的彈簧腔和電磁閥 的彈簧腔相連並都與回油口連接,在該組合閥體的一側設置有五個輸入油口、在另一側設 置九個工作油口 ,相連的各元件、各油口 、各元件與各油口通過組合閥體內的油路連接。這 種組合控制閥能減小系統體積,且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但由於該組合閥體由四個閥體 用螺杆固定而成,由於設計結構的原因,閥體與閥體之間易出現滲漏油現象,耐壓性能差, 特別是供蓄能器、濾油器等安裝的第一閥體,在實際製造時,是採用鑄造的方式獲得,其內 部的清潔度低,不利於液壓油的順暢流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耐壓高、抗 滲漏性能好的組合控制閥。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組合控制閥包括設置有 出油口 、回油口的組合閥體,在該組合閥體上集成設置有帶進油口的濾油器組件、蓄能器組 件、壓力繼電器組件和多個電磁閥以及多個單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閥體由前閥 體、中閥體和後閥體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濾油器組件、其中一電磁閥、蓄能器組件和壓力 繼電器組件安裝在所述前閥體上,所述多個電磁閥中的其餘電磁閥對稱布置在所述中閥體 的上方。 所述的單向閥包括鋼球和與鋼球相抵的彈簧,用鋼球代替錐形閥芯,使鋼球式閥
芯不易於卡死,確保單向閥的靈活動作。 所述中閥體上方的電磁閥有四個,兩兩對稱分布。 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本實用新型將原有技術中的四閥體整合成三閥體,因而減 小了閥體之間的結合面,從而降低了滲漏油的可能性,使得本實用新型耐壓性能好,且還能 減小閥體內油路的加工工時,進而可降低製作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前閥體的主視圖(帶有梭閥,第一、第二、第三單向閥和溢流閥)。[0010] 圖3為2的仰視圖。 圖4為圖2中A-A向剖視圖(拆除了溢流閥)。 圖5為圖2中B-B向剖視圖。 圖6為圖2中C-C向剖視圖。 圖7為圖3中D-D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該組合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出油口 C、回油口 T的組合閥體,在該組合 閥體上集成設置有帶進油口 P的濾油器組件1、第一電磁閥2、蓄能器組件3、壓力繼電器組 件5和四個電磁閥以及多個單向閥,其中組合閥體由前閥體4、中閥體11和後閥體8通過螺 母、墊圈、螺杆12固定連接成一體,濾油器組件1、第一電磁閥2、蓄能器組件3和壓力繼電 器組件5均為常規技術,它們分別安裝在前閥體4上。四個電磁閥,即第二電磁閥6、第三電 磁閥7、第四電磁閥9和第五電磁閥10兩兩對稱布置在中閥體上方。在該組合閥體的一側 同樣設置有五個輸入油口 ,在另一側設置有九個工作油口 ,其中第一輸入油口 Al和第二輸 入油口 A2位於後閥體左側,第一工作油口 Bl、第二工作油口 B2、第三工作油口 B3和第四工 作油口 B4位於後閥體右側。第三輸入油口 A3、第四輸入油口 A4和第五輸入油口 A5位於前 閥體的左側,第五工作油口 B5、第六工作油口 B6、第七工作油口 B7、第八工作油口 B8和第九 工作油口 B9位於前閥體右側,請參見圖2至圖7,第四輸入油口 A4和第七工作油口 B7之間 通過油道m、 n直接相連,第五輸入油口 A5和第九工作油口 B9通過油道p直接相連。測壓 口M位於前閥體上方,出油口 C和回油口 T位於前閥體的左、右側面上。其它的各油口與各 元件之間按常規通過組合閥體內的油路連接。 單向閥共有六個,分別分布在前閥體和後閥體上,各單向閥包括有鋼球19和與鋼 球相抵的彈簧18,通過鋼球封閉或開啟各自的閥口。其中後閥體上的單向閥分布結構與現 有技術的第四閥體相同,前閥體中插裝有第一單向閥14、第二單向閥15、第三單向閥16和 溢流閥17以及梭閥13。梭閥13安裝在前閥體4頂面中部的Y油口內,並分別與第四輸入 油口 A4、第五輸入油口 A5和第七工作油口 B7、第八工作油口 B8、第九工作油口 B9相通,請 參見圖5。第一單向閥14安裝在前閥體4頂面中部,位於上述梭閥13旁,它與第七工作油 口 B7相通。第二單向閥15安裝在前閥體4的底面,與第五輸入油口 A5、第九工作油口 B9 相通。第三單向閥16安裝在前閥體4的底面,與第六工作油口B6相通,請參見圖6。溢流 閥17安裝在前閥體4頂面前部,與第一電磁閥2相聯接的第一接口 Tl、第二接口 B相通,請 參見圖7。 本實施例的其它組件與現有技術相同,本實施例的工作原理也與現有技術相同, 在此不再累述。
權利要求一種組合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出油口、回油口的組合閥體,在該組合閥體上集成設置有帶進油口的濾油器組件、蓄能器組件、壓力繼電器組件和多個電磁閥以及多個單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閥體由前閥體、中閥體和後閥體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濾油器組件、其中一電磁閥、蓄能器組件和壓力繼電器組件安裝在所述前閥體上,所述多個電磁閥中的其餘電磁閥對稱布置在所述中閥體的上方。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單向閥包括鋼球和與鋼球 相抵的彈簧。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組合控制閥,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閥體上方的電磁閥有 四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控制閥,包括設置有出油口、回油口的組合閥體,在該組合閥體上集成設置有帶進油口的濾油器組件、蓄能器組件、壓力繼電器組件和多個電磁閥以及多個單向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閥體由前閥體、中閥體和後閥體固定連接成一體,所述濾油器組件、其中一電磁閥、蓄能器組件和壓力繼電器組件安裝在所述前閥體上,所述多個電磁閥中的其餘電磁閥對稱布置在所述中閥體的上方。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本實用新型將原有技術中的四閥體整合成三閥體,因而減小了閥體之間的結合面,從而降低了滲漏油的可能性,使得本實用新型耐壓性能好,且還能減小閥體內油路的加工工時,進而可降低製作成本。
文檔編號F15B13/02GK201547044SQ200920199709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
發明者竺浩君 申請人:寧波市博爾法液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