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空調口罩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23:28:26 2
專利名稱:防毒空調口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衛生防護用品,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毒空調口罩。
背景技術: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口罩大多數隻注重防塵、防寒、防飛沫的功能,而沒有防毒、防臭和防病菌的功能。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防毒、防病菌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大多數廠商卻只注重在增加紗布層數和厚度上,卻忽略了由此造成的口罩厚重,夏季佩帶悶熱的問題,而且當前流行的口罩,佩帶時面料與嘴巴、鼻子結合緊密,感覺呼吸很不舒服。
發明內容
鑑於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但具有防塵、防寒、防飛沫等功能,而且具有防毒、防臭、防病源微生物且佩帶舒適,透氣性能好的口罩。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毒空調口罩,由綁帶、紡織材料縫合而成,其特徵是多層紡織材料中間設有塑料支架。
本實用新型塑料支架是一個近似嘴巴的形狀且其支架中間為空心。塑料支架兩側的紡織材料分別是冰絲紡織材料、亞麻紡織材料及活性炭紡織材料、納米紡織材料。可充分利用冰絲、亞麻紡織材料的涼爽、不沾皮膚等特性,納米紡織材料的發熱、抑菌作用,活性炭紡織材料對各種氣味的吸附作用。而且口罩中間設有塑料支架,其採用醫用PVC塑料,佩帶時,塑料支架分離與嘴,可使佩帶、呼吸舒適。夏季將亞麻材料層置於面部,可使面部感覺涼爽,且不沾皮膚;冬季將納米材料層置於面部,可促進皮膚的微循環從而起到發熱的作用,這樣本實用新型就可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既保留了傳統口罩具有的防塵、防寒、防飛沫等功能,又增加了防毒、防臭、防病菌和可根據季節使用不同一側進行調節溫度的功能。其製造工藝簡單,佩帶舒適,透氣性能好。可廣泛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防止各種汙染時佩帶,特別有利於醫務人員為防止各種病毒和環衛工人防止各種垃圾氣味和廁所臭氣時佩帶。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塑料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納米紡織材料,2.活性炭紡織材料,3.塑料支架,4.冰絲紡織材料,5.亞麻紡織材料,6.綁帶。
具體實施方式
從
圖1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毒空調口罩,其設有紡織材料1、綁帶6。
從圖2中可以看出,將納米紡織材料1、活性炭紡織材料2、塑料支架3、冰絲紡織材料4、亞麻紡織材料5按順序緊密縫製在一起,這樣就縫製成一個口罩。夏季將亞麻紡織材料5扣緊面部佩帶,吸入的空氣順由納米紡織材料1、活性炭紡織材料2、塑料支架3、冰絲紡織材料4、亞麻紡織材料5的順序進入口腔,空氣中的粉塵、飛沫、病毒、細菌、氣味首先經納米紡織材料1隔絕和處理,而後經活性炭紡織材料2,對空氣中的農藥、臭味進行吸附,再由塑料支架3進入冰絲紡織材料4,吸入的汙濁空氣經冰絲紡織材料冷卻後通過亞麻紡織材料5進入口腔,由於亞麻紡織材料5始終低於面部溫度,有植物空調的美譽,且不沾皮膚,涼爽怡人,由此起到了降低溫度的作用。
冬季將納米紡織材料1扣緊面部佩帶,吸入的空氣順由亞麻紡織材料5、冰絲紡織材料4、塑料支架3、活性炭紡織材料2、納米紡織材料1進入口腔,空氣中的粉塵、飛沫、病毒、細菌、氣味首先經亞麻紡織材料5和冰絲紡織材料4隔絕和處理,而後經塑料支架3,進入到活性炭紡織材料2,所吸入的臭味通過活性炭紡織材料2吸附,進入納米紡織材料1,經納米紡織材料1消毒和處理最終進入口腔。由於扣緊面部的納米紡織材料1系納米遠紅外紡織材料,能夠促進所接觸的皮膚的微循環,提升皮膚表面溫度,達到溫暖舒適的感覺。
另外無論怎樣佩帶,佩帶者所呼出的病菌也同樣被有效隔絕和吸附在口罩內側紡織材料上,不會將所呼出病菌傳染給他人。
權利要求1.一種防毒空調口罩,由綁帶、紡織材料縫合而成,其特徵是多層紡織材料中間設有塑料支架。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防毒空調口罩,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塑料支架是一個近似嘴巴的形狀,且支架中間為空心。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防毒空調口罩,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塑料支架兩側的紡織材料分別是冰絲紡織材料、亞麻紡織材料及活性炭紡織材料、納米紡織材料。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毒空調口罩,由綁帶、紡織材料縫合而成。多層紡織材料中間設有塑料支架,塑料支架是一個近似嘴巴的形狀,且支架中間為空心,塑料支架兩側的紡織材料分別是冰絲紡織材料、亞麻紡織材料及活性炭紡織材料、納米紡織材料。既保留了傳統口罩具有的防塵、防寒、防飛沫等功能,又增加了防毒、防臭、防病菌和可根據季節使用不同一側進行調節溫度的功能。其製造工藝簡單,佩帶舒適,透氣性能好。可廣泛應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防止各種汙染時佩帶,特別有利於醫務人員為防止各種病毒和環衛工人防止各種垃圾氣味和廁所臭氣時佩帶。
文檔編號A62B9/00GK2621733SQ0321795
公開日2004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30日
發明者趙健民, 崔蕭紅 申請人:趙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