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06:55:16 1
專利名稱: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於一種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特別是指一種使用在自行車把手或車體的拆裝結構,達成快速拆裝,並且具有第二道鎖的構造。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為常用具有安全扣擎的摺疊車把手結構鬆脫及組立結構示意圖,所述摺疊車把手結構9包括有可以互相蓋合的一上框座91與一下框座92、一快拆板手94、一扣件95以及一彈性組件96。此一上框座91與下框座92是以一螺栓93相連接,並以一螺帽931加以鎖固。前述上框座91的頂面側結合有一上支架97,此一上支架97一端結合有一把手98,而前述下框座92的底面側結合有一下支架99,因此當施力在把手98上時,將前述上框座91以螺栓93為軸心進行旋轉位移運動,使得上框座91與下框座92進行分離開啟或結合封閉的作動。
而下框座92的頂面側更設置有一栓杆943連接快拆板手94,此一快拆板手94具有一外端樞接板把941以及一軸杆942。而前述扣件95一端與彈性組件96相連接,可以受到彈性組件96的彈性力拉引,且另一端具有一勾部951。前述上框座91頂面側延伸出具有一凹口912的一固定管911,而此一凹口912與快拆板手94的位置相對應,且前述上框座91對應扣件95的位置更設有一缺口913。前述下框座92相對在快拆板手94與扣件95的位置中,分別具有一開口921以及一剖槽922。
由上述的結構,當進行上框座91與下框座92的結合封閉作動時,快拆板手94在開口921與凹口912形成的活動空間中運動,且扣件95也以剖槽922以及缺口913形成的活動空間中運動,最後以勾部951固定上框座91。因此常用結構在使用時會因零組件繁多,造成組裝不易,使使用者無法便利於拆解組裝。
有鑑於常用的具有安全扣擎的摺疊車把手結構有上述缺點,創作人乃針對這些缺點加以研究改進,最後終於有本實用新型產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在提供一種快拆把手改進結構,主要將凸輪把手設置有一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放置有一固定組件,此一固定組件一側設有一凸點與抵止部、一彈性組件及一軸杆,軸心設有一凹部且具有一曲面,而固定組件利用凸部加以固定彈性組件,所述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進行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位移,固定凸輪把手,形成第二道鎖,使所述快拆把手不易鬆脫為主要目的。
依本實用新型在提供一種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特別指一種使用在自行車把手或車體的拆裝結構,以此設計達成快速拆裝者,為本實用新型之另一目的。
至於本實用新型的詳細構造、應用原理、作用與功效,則參照下列依附圖所作的說明就可以得到完全的了解。
圖1為常用具有安全扣擎的摺疊車把手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常用具有安全扣擎的摺疊車把手結構的鎖固外觀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構造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整體組合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卡緊動作情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開啟第二道鎖的動作情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旋轉凸輪把手的動作情形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為常用具有安全扣擎的摺疊車把手結構,其構成以及其缺失,已如前所述,此處不再重複敘述。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構造分解及組合示意圖,由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本實用新型的快拆把手改進結構主要包括有一第一支架1、一第二支架2、一凸輪把手3、一固定組件4、一軸杆5、一貼靠部6以及一鎖固部7。而此一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一側分別設有一第一貫穿孔12的一第一耳部11以及有一第二貫穿孔22的一第二耳部21,此一第一貫穿孔12與第二貫穿孔22的位置為相互對應。
所述凸輪把手3設置有一容置空間31、一螺絲32、一螺帽33及一插銷34。而所述固定組件4一側設有一抵止部41,且另一側則相對為一按壓部42,此一按壓部42後側設有一凸點43,有一彈性組件44固定在前述凸點43上。所述軸杆5一端為軸心51,此一軸心51上設有一凹槽511,且相對的另一側為一曲面512。所述貼靠部6是以橡膠材質所製成,其上設有一貼靠側61,此一貼靠側61形狀與前述曲面512相對應,以利相互貼靠連接。
因此,當所述固定組件4置在容置空間31中時,以前述插銷34分別通過所述凸輪把手3與所述固定組件4後,使凸輪把手3與固定組件4相連接,且以前述凸點43與前述抵止部41的相對位置,可以限制彈性組件44在容置空間31與固定組件4間。而所述軸杆5以軸心51置在容置空間31時,將螺絲32分別通過所述凸輪把手3與所述軸杆5,使凸輪把手3與軸杆5相連接,最後軸杆5穿過所述貼靠部6、前述第一貫穿孔12與前述第二貫穿孔22,而以鎖固部7鎖固固定結合成一體。
請再加參閱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卡緊動作情形示意圖。當前述抵止部41貼靠卡固在凹槽511時,進而將所述凸輪把手3與所述軸杆5相互固定,此時所述凸輪把手3的曲面512則緊密抵靠在貼靠部6的貼靠側61上,再利用所述鎖固部7鎖固,配合凸輪把手3與貼靠部6旋轉的高低落差,使第一支架1與第二支架2緊密貼靠固定。
請再加參閱圖6及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開啟第二道鎖動作情形示意圖。由上述結構所述固定組件4以前述插銷34為軸心,施力在所述固定組件4上進而壓迫彈性組件44,而使彈性組件44位在一第一位置45上,且當釋放施力時,以彈性組件44本身的恢復彈力而位在一第二位置46上。因此按下按壓部42時,彈性組件44將位在第一位置45上,此時前述抵止部41脫離凹槽511,凸輪把手3則可以利用所述第一支架1的一底槽13,而與所述第一支架1脫離,促使所述第一支架1與所述第二支架2鬆脫(如圖7所示)。
請參閱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支架1結合一把手8,因此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在使用需要或進行調整,可以快速將把手8與腳踏車進行分解與結合。由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快拆把手改進結構確實具有使凸輪把手快速拆卸及第二道鎖的功效,確已具有產業上的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要件,依法提出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快拆把手改進結構,包括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一凸輪把手、一固定組件、一彈性組件、一軸杆、一貼靠部以及一鎖固體;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輪把手設置有一容置空間,此一容置空間放置有一固定組件,所述固定組件一側設有一凸點與抵止部、一彈性組件及一軸杆,此一軸杆設有一凹槽且具有一曲面,而所述固定組件利用凸點固定所述彈性組件,以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進行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的位移。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把手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組件位在第一位置時,前述抵止部與前述凹槽相連結,固定上述容置空間,而所述固定組件位在第二位置時,前述抵止部與前述凹槽脫離,使上述所述凸輪把手進行一旋轉位移運動。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把手改進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杆穿過貼靠部與鎖固體,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與所述第二支架上,而所述軸杆的曲面緊靠在貼靠部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快拆把手改進結構,主要將凸輪把手設置在一容置空間中,此一容置空間內更設置有一固定組件,此一固定組件一側設有一凸點與抵止部、一彈性組件及一軸杆,前述軸杆設有一凹槽且具有一曲面,其中所述固定組件利用凸點加以固定前述彈性組件,以此一彈性組件產生的彈力進行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的位移,再加以固定所述凸輪把手,形成為第二道鎖,使快拆把手不易鬆脫。
文檔編號B62K21/16GK2880652SQ20052004728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12月7日
發明者張永彬 申請人:張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