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向更高峰(攀向微笑曲線更高處)
2023-08-11 08:07:28 1
攀向更高峰?「只要你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你就要不斷地向上攀登」我們要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幫助企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的更高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攀向更高峰?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攀向更高峰
「只要你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你就要不斷地向上攀登。」我們要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幫助企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的更高端。
——————————
一邊是「中國製造業外移」「越南製造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聲音,一邊是跨國企業正悄悄加碼在華投資。
國際知名生物製藥企業阿斯利康最近宣布,計劃在青島投資建設生產供應基地並設立區域總部,成立以罕見病為主題的創新中心、生命科學創新園及產業基金。全球最大的清潔設備和清潔解決方案提供商德國卡赫計劃再投資1億元,在蘇州工業園區打造研發中心。西門子醫療上海實驗室診斷工廠預計將於2022年年底在上海浦東落成,屆時將成為其在亞太地區首家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基地。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漸穩定,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也在加速落地,建廠、招人、立項,馬不停蹄。並且,這些外企在華加碼的投資往往聚焦高新技術領域。
手機行業的變化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出口手機同比下降1.2%,至9.5億部,但產值卻增長了9.3%,至9447億元。像手機行業一樣,許多行業已經或正在告別組裝代工時代,試圖向「微笑曲線」兩端的更高處攀升。
向「微笑曲線」要更高價值
產業經濟領域的「微笑曲線」理論認為,價值最豐厚的區域集中在價值鏈的兩端,即研發和市場;處於中間環節的製造附加值最低;研發設計往往是全球性的競爭,市場營銷則主要是當地性的競爭。這一理論的提出者、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認為,在全球產業鏈的分工中,加工製造產生的利潤較低,產業未來應朝著「微笑曲線」兩端發展。
過去十年,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工信部數據顯示,2012-2021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6.3%,遠高於全球水平;製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佔全球比重從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中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製造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一些以組裝代工為主的企業從廣東等地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也注意到了這個現象。「大量的產業向越南、向東南亞移動也表明了廣東經濟發展水平的成就,因為你有成就,所以中低端產業才要離你而去。」日前,他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說。
「自古華山一條路,只要你走上了工業化的道路,你就要不斷地向上攀登。」唐傑指出,今後更多中低端製造業企業可能會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簡單呼籲企業「不要走」,而是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幫助企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的更高端。
事實上,中國企業向「微笑曲線」兩端的攀升之路早已開始,並且已有不俗成效。
未盡研究是一家關注科技創新與產業鏈的研究機構,該機構梳理了蘋果產業鏈上的企業變化,後者被認為是競爭最激烈的產業鏈之一。研究發現,2019-2021年蘋果產業鏈中位於中國大陸的製造工廠的佔比從48%小幅減少到42%。這些減少的蘋果產業鏈工廠中,有不少從事的是組裝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與此同時,蘋果在2021年的供應商名單裡增加了14家新的中國供應商,而且大多為光學元件、傳感器和連接器等高價值、知識密集型製造企業。
「很多人可能只看到蘋果在越南設了一個廠,但是蘋果在中國也在擴大產能,比如AR/VR設備等,這些(消息)沒有得到那麼多關心。」未盡研究創始人周健工認為,應當看到中國有大量位於產業鏈中遊的技術,而且正在轉型升級,這既是「世界工廠」的基本面,也意味著未來的更多可能。
不僅是「世界市場」,還要做「世界實驗室」
「我們在中國的朋友圈將會越來越大。」國際晶片巨頭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近日在第三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上表示,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人口基數比較大,同時在技術、資本、人才等方面有深厚的積累,很多技術應用在中國都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因此他們看好中國長期的穩定發展。
從2019年至今,高通每年在中國的投入都保持兩位數的增幅。如此大力度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源於這個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的規模,以及成為「世界實驗室」的潛力。
以高通所處的ICT領域為例。在市場方面,中國已建成5G基站數量超過160萬個,佔全球60%以上,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全球佔比超過80%。而在技術方面,中國聲明的5G標準必要專利佔全球總量的近40%,位居第一。
一些加工製造工廠轉移出去的同時,大量高技術投資也在國內落地生根。
據孟樸介紹,高通已在青島與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歌爾股份等機構或企業設立了聯合創新中心。2021年,高通還在青島舉辦了擴展現實生態合作夥伴大會,並宣布成立XR產業投資聯盟。而在節能環保領域,全球500強企業霍尼韋爾與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的上海寶氫氣體工業有限公司達成合作,為上海寶氫提供先進的氫氣淨化提純技術和整體解決方案,共同推動氫能在中國市場的生產與開發。
全球化智庫(CCG)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編著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21-2022)》藍皮書指出,2020年外商投資企業中的高技術企業佔有較大比例,企業數量佔比28.3%,實際投資金額佔比28.6%;而在2021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7.1%,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10.7%,高技術服務業增長19.2%。
全球化智庫研究指出,2021年外商投資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落地中國。例如,2021年在上海,一批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的總部和研發中心相繼落地、升級,全年共建立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研發中心25家。
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2021年商業信心調查報告》顯示,60%的歐資企業將擴大在華業務規模,比2020年提高8個百分點。中國美國商會調查顯示,66%的美資企業計劃在中國增加投資,比2020年提高3個百分點。
要把以前的時間追回來
知名商務諮詢機構普華永道發布的《2021在華日本企業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有91%的受訪企業表示在未來3-5年內會保持現有規模或擴大在華投資,長三角地區和粵港澳大灣區是日企未來投資優先考慮的區域經濟集群。
不過,廣袤的中西部地區目前仍然是吸引外資,尤其是高技術投資的窪地。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東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佔比分別為85.4%、5.9%和5.4%,比例差異仍然非常明顯。
全球化智庫在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供應鏈受阻和能源流動受阻是外資企業在中國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建議外資企業在中國拓展下沉市場,更多地接近目標客戶和市場,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同時也契合了中國的產業轉移趨勢。對於政府部門來說,應制定相關政策吸引外資投向中西部地區,建議以政策措施或平臺建設等手段,鼓勵外資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同時也可實現產業轉移和東中西部協調發展。
決策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5月10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就《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公開徵求意見,主要修訂內容一是持續鼓勵外資投向製造業;二是持續鼓勵外資投向生產性服務業;三是持續鼓勵外資投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中西部目錄根據各地勞動力、特色資源等優勢和招商引資需要,新增或擴展了有關條目。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勞動力成本相對還是低的,我們的勞動力素質顯然比東南亞一些國家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因為交通、物流不太方便,中西部地區以往在承接產業轉移上比較吃虧,但這些年已建成全世界最大的鐵路網,而且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新的出海通道已經打通,這些都在提升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的吸引力。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指出,「中西部地區完全有可能承接這些產業。如果我們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中西部提高一下,跟越南相比同樣有競爭性。」
在他看來,放眼全球沒有哪個經濟體的產業效率、上下遊配套能比中國更高、更好。經過年初幾個月的疫情影響後,各地應該儘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更重要的是把以前的時間追回來,我們要跟時間賽跑,跟疫情賽跑,跟世界變化的變局賽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實習生 閔威威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