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今日說法寫觀後感
2023-08-11 03:03:43 1
今日說法觀後感400字
今天,我看了《今日說法》這個欄目,令我吃驚的是逃犯竟是名美貌的年輕女子。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11年前,她和她的丈夫要開一家冷飲廠,就來到了新陽汽車改裝廠要買13輛保溫車,因當時廠子不景氣,他們就在沒付款的情況下先開走了13輛車。這麼做的後果就是汽車改裝廠一再催款,對方卻怎麼也不接電話,連人也找不到了,最後才知道他們把這13輛車典當了。汽車改裝廠向公安機關報了案。警方很快破了案,她和她的丈夫都被抓捕歸案。她的丈夫被判了刑,她因為有孕在身,警方對她採取了取保候審,可沒想到在這期間她畏罪潛逃了,這一逃就是11年。
在潛逃的路上,她給自己整了容,改了名。她就像人間蒸發了一般,銷聲匿跡。11年來,線索時斷時續,可警方不曾放棄,一直執著地尋找著。終於11年後,警方將逃犯捉拿歸案。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正是因為警方的這份執著和認真。我不禁對警察這一光榮而神聖的稱謂肅然起敬。
今日說法觀後感1000字
20xx年2月6日13點35分,根據節目預告,我依然守候在電視機前,開始聚精會神地觀賞《今日說法》欄目連續播出的《匆匆那年青春期的真實慘劇》之《少女遺書》。觀看完畢,心情鬱悶,閉目遐思。這個真實的案例讓我感觸頗深,一種莫名的感覺油然而生。
首先容我把故事的梗概向大家介紹一番:事情發生在2013年11月10日下午,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卷硐鄉,一個就讀初二級的文筆細膩、感情豐富的13歲少女媛媛留下兩封充滿絕望文字的遺書後離家失蹤,經過親戚四處尋找,最終於次日上午,在離家約一公裡的馬家水庫內找到了屍體。警方通過調查已經排除了他殺的可能,媛媛的死因系意外溺水身亡。
具體詳情請大家閱讀文末附錄一:《少女遺書》的劇照及其文字說明和附錄二:《達州13歲少女留下兩封遺書:寫下絕望文字水庫溺亡》。
一個正處於豆蔻年華的13歲少女自殺身亡,著實使人感慨萬千。我總是在尋思著:這為何那般,悲劇還會重演嗎?追根溯源,幾個源由瞬間湧現出來。
首先,板子要打在「留守兒童」現象引發的問題上。城鄉二元結構導致農村與城市的差距甚遠,為了謀生,農村裡有不少父母遠赴他鄉,把自己的兒女託付給他人照料。遠離父母缺乏關愛的孩子,容易產生學習和心理(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其實孩子是捨不得離開自己的爹媽,媛媛曾表示:她會理解大人掙錢,但不願讓父母走。
其次,學校教育也難辭其咎。當今整個教育體制的導向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重智育,輕別育。衡量好壞學生的唯一標準是:學習成績的高低。有道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家長的命根。在這樣的學校教育背景下,成績中等偏下且自尊心強的媛媛自然深感自卑,其原因不言而喻。她害怕同學們的嘲笑甚至恐懼去學校,在校則經常以撕紙條等異常方式宣洩自己煩悶的心情。
再次,青少年的心理疏導不容忽視。面對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和感情問題,成年人有時也力不從心,剪不斷,理還亂。而正處於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的少男少女,要妥善解決各種情感(諸如:親情、友情、戀情等)瓜葛,實非易事,尤其是青少年的早戀問題。涉世未深的媛媛有她懵懵懂懂的小愛戀,並且還是網戀。她怕別人玩弄她的感情進而傷害她,但現實總是在抓弄她,與她無話不談的男網友X,在交往一段時間後突然從網絡中消失。她傷心欲絕,認為X是徹頭徹尾的騙子,她只向閨蜜——歡子傾訴。
當少女的情緒極度抑鬱以致自我世界崩潰坍塌時,向好友的訴說顯然無濟於事。這時,若有心理諮詢師幫她及時疏理或許還有挽救的餘地。故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心理諮詢室設置和開通情感熱線不可或缺。
最後,良好的社會氛圍會給迷途的青少年帶來溫暖和希望。假如有社會工作者和志願者多去關心「留守兒童」;假如這個現實社會和網絡世界少一些爾虞我詐;假如校方考慮到她家與學校僅一牆之隔,同意媛媛不住校,沒造成媛媛的「被留守」;倘若假設的條件成立,也許悲劇就不會上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