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的廉政宣言
2023-11-06 17:11:52 1
道光十八年(1838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令其前往廣東查禁鴉片。接到任命後,林則徐稍做準備,11月23日即起程。林則徐深知當時欽差出行實際就是一次腐敗之旅,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使自己這次出行成為一次廉政之旅,以實際行動抵禦當時的惡劣風氣,剛剛行至京郊良鄉時便發出《奉旨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傳牌稿》。在傳牌稿中首先說明:「照得本部堂奉旨馳驛前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並無隨帶官員供事書吏,唯頂馬一弁、跟丁六名,廚丁小夫共三名,俱系隨身行走,並無前站後站之人。如有借名影射,立即拿究。」之所以要這麼寫,是為了防止有人借欽差出巡之名行騙。因為當時交通工具簡陋,從京城到廣東需走兩個月時間,出巡人和沿途的官員又不是都認識,如果有人打著欽差的旗號行騙,是有機可乘的。隨後,林則徐表明自己深知地方對京官迎來送往的苦衷,提出自己沿途食宿一律從簡,只用家常便飯的要求,並嚴禁隨行人員索禮受賄。這一傳牌稿可以說是林則徐出巡伊始發表的一篇廉政之旅宣言。
欽差大臣是代表皇帝完成特殊使命的要員,按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和繁規瑣矩,欽差出巡都是禮儀宣赫,排場僅次於皇帝出巡,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極盡尊貴顯榮之能事。可林則徐作為欽差,出巡不事虛榮,是名副其實的輕車簡從,一掃官場上的繁文縟節和虛於應酬的陳腐習氣,從我做起,廉潔自律。這既是林則徐的高風亮節使然和一貫作風,更是對當時官場上奢糜腐朽風氣的無情鞭撻,顯示了一種新的道德價值觀;同時也是以廉為先導,拉開了奉旨查禁鴉片這一正義之舉的序幕。
反腐倡廉,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求真務實,正所謂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林則徐深諳此理。傳牌稿中所言所講並沒有什麼關乎國家盛衰興亡的大道理,無非是不準搞風光排場,不準奢侈浪費,不準索賄受禮之類的「繁事瑣情」,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繁事瑣情」最終決定了社會風氣的清濁,政治生活的明暗,廣大民心的向背,甚至一個政權的更迭。「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針鼻兒大的窟窿透進鬥大的風」,雖然這已是老生常談了,但其中所蘊含的真理性認識,永遠也不會過時。林則徐對這一點是明了於胸的,所以在傳牌稿中所說的都是具體得不能再具體的問題,沒有一句空言虛語。
一具體就生動,就感人,就能抓住問題的要害,就容易取得實際效果。這也正是16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重讀這一傳牌稿時仍被其深深打動和感染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