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動式前後驅壟作精量播種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0:17:11 1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播種用的播種機。
背景技術:
播種機作為一種農業生產設備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播種機在農業生產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播種機的種類越來越多,而且是越來越大,播種機的改良大大減少了勞作力度,而且很好的改變了農業生產方式。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目前市場上的播種機大多結構複雜,成本高,需用動力大,操作複雜,對農機動力強度和使用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並且不能控制播種的疏密。尤其是針對對小面積的播種設計的播種機,大多採用手扶的形式,但是其在壟上作業播種過程中易發生打滑現象,導致播種質量和成活率不是很高,隨著近年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勞動力逐漸減少,為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迫切需求提供相關的農業機械來提高耕種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在壟上作業,防止打滑,實現精量播種,提高播種播種質量,進而提高成活率的播種機。
本發明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機動式前後驅平作精量播種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面的後端設置操縱把手,前端設置有發動機,中間安裝有排種箱;所述前驅動輪與發動機之間通過鏈傳動連接,所述後驅動鎮壓輪通過鏈傳動與後驅動鎮壓輪連接;後驅動鎮壓輪或前驅動輪與機架連接的轉軸、通過單向軸承安裝到機架上;所述後驅動鎮壓輪包括柱狀輪體,以及設置在柱狀輪體兩端的行走輪,所述行走輪直徑大於柱狀輪體;所述柱狀輪體與行走輪之間設有過渡面,所述過渡面沿行走輪向柱狀輪傾斜,在過渡面上設有凸起,所述凸起等間距的分布到過渡面上;所述前驅動輪與後驅動鎮壓輪結構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把手組件包括調節杆和支杆,所述支杆鉸接在機架後端的兩側,在支杆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調節杆包括第一桿和第二桿,所述第一桿上設有與第一通孔對應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之間通過螺栓固定;第一桿下端鉸接在機架上,所述第二桿下端與第一桿上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桿的上端橫置有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桿由多個直徑不同的杆件、按照直徑不同依次套疊,位於內部的杆件可沿著杆件延長方向伸出,位於外圈的杆件端部設有限位。
進一步的,所述發動機為汽油發動機,發動機的油門線開關與熄火開關分別設置在把手上。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還安裝有變速箱,所述變速箱與發動機輸出軸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箱通過安裝座固定到機架上,所述安裝座包括與排種箱固定連接的滑塊,以及貫穿滑塊的固定支撐杆,所述固定支撐杆固定到機架上;所述排種箱內貫穿設有排種箱驅動軸,所述排種箱驅動軸通過鏈傳動與後驅動鎮壓輪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排種箱驅動軸通過單向軸承固定到機架上。
進一步的,排種箱驅動軸端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二從動鏈輪。
進一步的,所述機架上還設有開溝器,所述開溝器設置在排種箱前方、前驅動輪後方,開溝器垂直穿過滑塊與地接觸,並通過螺栓固定在滑塊上。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主動軸、從動軸的安裝都採用單向軸承,保證播種機在播種的過程中不會發生打滑、播種質量好,成活率高;同時可以通過更換排種箱驅動軸端部的從動鏈輪,改變輸出軸與排種箱之間的傳動比,控制播種的疏密,適用的播種範圍更廣泛,耕種有效率提高。
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操作簡單適用範圍廣,尤其適合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老年勞動力逐漸增多的環境使用,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左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右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本發明的前驅動輪結構示意圖;
圖中:前驅動輪1,柱狀輪體11,行走輪12,過渡面13,凸起14,後驅動鎮壓輪2,機架3,操縱把手4,排種箱驅動軸5,排種箱6,固定支撐杆7,滑塊8,發動機9,第一鏈條10,第一主動鏈輪11,第一從動鏈輪12,第二鏈條13;第二主動鏈輪14,第二從動鏈輪15,第三鏈條16;發動機座17,支架18,油門線19,熄火開關20,開溝器2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機動式前後驅平作精量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上面的後端設置操縱把手,前端設置有發動機,中間安裝有排種箱;機架下面的後端設有後驅動鎮壓輪,前端設有前驅動輪,前驅動輪與發動機之間通過鏈傳動連接,後驅動鎮壓輪通過鏈傳動與後驅動鎮壓輪連接;後驅動鎮壓輪或前驅動輪與機架連接的轉軸、通過單向軸承安裝到機架上;後驅動鎮壓輪包括柱狀輪體,以及設置在柱狀輪體兩端的行走輪,行走輪直徑大於柱狀輪體;柱狀輪體與行走輪之間設有過渡面,過渡面沿行走輪向柱狀輪傾斜,在過渡面上設有凸起,凸起等間距的分布到過渡面上;前驅動輪與後驅動鎮壓輪結構相同。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機動式前後驅平作精量播種機,包括機架,機架上面的後端設置操縱把手,前端設置有發動機,中間安裝有排種箱;機架下面的後端設有後驅動鎮壓輪,前端設有前驅動輪,後驅動鎮壓輪、前驅動輪通過鏈傳動與發動機連接;後驅動鎮壓輪或前驅動輪與機架連接的轉軸、通過單向軸承安裝到機架上;後驅動鎮壓輪包括柱狀輪體,以及設置在柱狀輪體兩端的行走輪,行走輪直徑大於柱狀輪體;柱狀輪體與行走輪之間設有過渡面,過渡面沿行走輪向柱狀輪體傾斜,在過渡面上設有凸起,凸起等間距的分布到過渡面上;前驅動輪與後驅動鎮壓輪結構相同。
排種箱的安裝數量、排種箱的驅動方式在此不做限定,發動機的類型選擇在此不做限定。
如圖1、圖2、圖3所示,與之前的則一驅動輪的方式相比,本發明的後驅動鎮壓輪和前驅動輪同步轉動,並且結構相同,且在其所安裝的轉軸上設置單向軸承,通過單向軸承限定後驅動鎮壓輪和前驅動輪的動作,防止其在工作的過程中打滑,影響播種質量,間接影響出苗率。結構簡單,運行可靠。
如圖3所述,在本實施例中,後驅動鎮壓輪和前驅動輪的結構相同,為了便於其在壟上作業,在柱狀輪體的兩側設有行走輪,行走輪與柱狀輪體之間設有過渡面,過渡面是傾斜的,其設置的傾斜角度在此並不限定,通常根據壟溝的側面傾斜進行調節;在過渡面上設有凸起,凸起的具體形狀並不限定,可以是圓形、尖齒形、橢圓形等;其在行走輪向前行走過程中,增加行走輪的抓地力,進一步防止打滑,同時增加前進的動力,更省力。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後驅動鎮壓輪和前驅動輪與發動機之間鏈傳動的具體實施方式:
發動機9通過第一鏈條10連接前驅動輪1轉動連接,在前驅動輪1的一端設有第一主動鏈輪11,與其同側的後驅動鎮壓輪2的一端設有第一從動鏈輪12,第一主動鏈輪11餘第一從動鏈輪12通過第二鏈條13連接,前驅動輪1帶動後驅動鎮壓輪2轉動;由於轉軸與機架之間的軸承為單向軸承,因此第一主動鏈輪11、第一從動鏈輪12隻能單向旋轉;
排種箱的傳動也採用鏈傳動,在後驅動鎮壓輪2的另一端設有第二主動鏈輪14,與其同側的排種箱驅動軸的一端設有第二從動鏈輪15;第二主動鏈輪14與第二從動鏈輪15之間通過第三鏈條16轉動連接,隨著後驅動鎮壓輪2轉動驅動排種箱排種;將排種箱驅動軸與機架之間的軸承設為單向軸承,因此第二從動鏈輪15會與第二主動鏈輪14一樣只能單向旋轉。
本發明根據採用前後驅動方式行走並驅動排種軸轉動,在播種時,避免了傳統播種機單獨驅動輪打滑,進而容易形成重播的現象,第二從動鏈輪15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更換,不同齒數第二從動鏈輪改變傳動比,使得該播種機排種株距更加精確,同時便於施工者操作,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種苗的成活率及後期作物的最大產量。
如圖1、圖2所示,操縱把手包括調節杆和支杆,支杆鉸接在機架後端的兩側,在支杆上設有第一通孔;調節杆包括第一桿和第二桿,第一桿上設有與第一通孔對應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與第一通孔之間通過螺栓固定;第一桿下端鉸接在機架上,第二桿下端與第一桿上端固定連接;第二桿的上端橫置有把手。第二桿由多個直徑不同的杆件、按照直徑不同依次套疊,位於內部的杆件可沿著杆件延長方向伸出,位於外圈的杆件端部設有限位。
在本實施例中,操縱把手的角度可調,長短可調,可以適應不同的人操作,適用性廣泛。
在本實施例中只是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操縱把手結構形式,也可以是可以實現相同功能的其他結構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發明中,發動機為汽油發動機,採用0.75kw汽油發動機,發動機的油門線開關與熄火開關分別設置在把手上,機架上還安裝有變速箱,變速箱與發動機輸出軸連接。
控制可靠,由於是線控,因此開關可以根據操作者的習慣進行適當調節,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一種排種箱與機架的固定方式。排種箱通過安裝座固定到機架上,安裝座包括與排種箱固定連接的滑塊,以及貫穿滑塊的固定支撐杆,固定支撐杆固定到機架上;排種箱內貫穿設有排種箱驅動軸,排種箱驅動軸通過鏈傳動與後驅動鎮壓輪連接。排種箱驅動軸通過單向軸承固定到機架上。排種箱驅動軸端部可拆卸的安裝有第二從動鏈輪。機架上還設有開溝器,開溝器設置在排種箱前方、前驅動輪後方,開溝器垂直穿過滑塊與地接觸,並通過螺栓固定在滑塊上。
本發明的開溝器與排種箱的數量原則上是相同的,也可以調節,開溝器的開溝深度是通過螺栓調節的,同時排種箱的播種距離是通過位於排種箱驅動軸端部的第二從動鏈輪15調節的。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由發動機帶動變速箱,將動力通過鏈傳動傳遞給前驅動輪,同時前驅動輪同樣通過鏈傳動將動力傳給後驅動鎮壓輪,實現前後驅動輪同時轉動行走,行走方向都是單向的;同時後驅動鎮壓輪再通過單向的鏈傳動控制帶動排種箱轉動實現落種,並有效避免了因為打滑產生的重播現象。
該播種機,發動機上設有油門線,控制油門大小的油門線設在操縱把手上,發動機上設有熄火開關,同樣設在操縱把手上;操作可控性強。
本發明機動式前後驅壟作精量播種機的優點是:油門、變速箱配合工作,使其行走更加穩定,扭距大,動力增強,採用前後輪驅動排種軸轉動,可更換不同齒數的排種鏈輪使種子排種量更加精量化、合理化,噪音小,易於操作,方便調節,效果明顯,節省人力物力。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是對本發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應用於其它領域,但是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