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迎來白熱化競爭(從賀歲檔到春節檔)
2023-08-11 11:20:17 1
據國家電影局初步統計: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至27日)電影票房為67.58億元,僅次於2021年春節檔的78.42億元,位居中國影史同期票房第二名。影院的春天回來了,電影行業的希望也回歸了。
雖然離檔期開始前的預測票房數字還有一定的距離,但今年春節檔到手的成績已屬不易。為了帶熱市場,加快電影產業復甦進度,各影視公司都拿出了佳作,使得今年春節檔的上映影片數量與2021年一樣,都達到了7部,且今年春節檔公映電影結構均衡、類型多元,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選擇餘地。
春節檔結束的第二天(1月28日),全國票房仍有7.63億元之多,這讓人對「後春節檔」充滿想像與期待。據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顯示,2023年春節檔滿意度為87.1,為2015年以來最高分。與此相匹配的是,七部影片在豆瓣獲得了7.1分的平均分,雖然比檔期剛開始時有所滑落,但仍然是評分最高的一屆春節檔。
在西安市長安區華夏優加薈影城,市民購票觀影(1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在7部電影中,《滿江紅》使用反轉不停的懸疑手段,把家國情懷講述得盪氣迴腸;《流浪地球2》格局升級,觀眾普遍認為質量超過第一部;《熊出沒·伴我「熊芯」》發揮出奇穩定,為大IP效應繼續增加底氣;《無名》用精緻、細膩的手法粘合商業與文藝元素,是具有迷影性質的作品;《深海》畫面絢爛瑰麗,對動漫技術的創新使用令人嘆為觀止;《交換人生》是賀歲氣質的純喜劇,雖評分不高,但依然有不少觀眾喜愛;上映兩日後決定撤檔的《中國桌球之絕地反擊》,積累了口碑,未來可期。
今年春節檔所體現出來的活力,得益於電影質量的整體過關,在這個追求歡樂祥和氣氛的春節,春節檔作品沒有掉鏈子,經受住了觀眾的口碑考驗。從今年春節檔被釋放出來的觀影消費熱情來看,觀眾的觀影需求一直是旺盛的,只要有黃金的檔期,只要給足他們走進影院的理由,他們不會吝嗇自己的錢包。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影與觀眾通過春節檔,完成一次良好的互動,彼此增加了信心,為電影產業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回顧春節檔的形成以及發展軌跡,會發現這一凝聚了娛樂消費、家庭團圓以及人心寄託的特殊檔期,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暑期檔,成為中國電影最重要的檔期。嚴格來說,這一重要檔期的歷史並不長,它脫胎於曾經無比輝煌過的賀歲檔,1997年12月24日,馮小剛執導的《甲方乙方》公映,把兩年前《紅番區》帶進內地的賀歲片概念,延展為賀歲檔,自此,擁有八九十天戰線的賀歲檔,並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成為最被重視、最受關注的一個檔期。
2010年春節前公映的《阿凡達》,被認為是第一部打開春節檔大門的影片,在那年春節,《阿凡達》一票難求,春節檔的價值初次被業界發現,但一直到三年之後也就是2013年周星馳執導的電影《西遊降魔篇》上映,春節檔才正式作為一個檔期穩固下來,這一年,春節檔總票房躍升至7.8億元,同比增長了89.7%,增長速度令人驚訝。自此之後,每年春節檔必有兩到三部大片,必有爆款電影,必有大贏家的局面,得以形成。觀眾對春節檔的信任度和期待值,也一直保持高位。2023年的春節檔,再度激活了觀眾的春節檔記憶,春節檔傳統得以被捍衛,為這一檔期的含金量提供了保障。
有人會遺憾2023年春節檔在具備實力的前提下,沒能打破2021年創造的票房記錄,但要考慮到2021年春節檔的特殊性,那年的高票房是在建議與提倡「原地過年」的基礎上實現的,在返鄉與跨省旅遊以及諸多娛樂消費被克制的狀況下,看電影成為人們過年時為數不多的選擇,因此2021年春節檔的輝煌難以複製。
2023年春節,全國人民自由流動,返鄉與跨省旅遊,包括其他娛樂方式,紛紛回歸常態。看電影固然重要,但也回歸本位,成為生活娛樂的選項之一,而非節日不二之選。因此,2023年春節檔的整體表現是可圈可點的,在關心票房之餘,我們也要看到,由今年春節檔所展開的質量之爭,必然會影響到未來幾年的春節檔,春節檔越來越好看,必定是大勢所趨。(作者:韓浩月,專欄作家、文化評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