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孕婦和產婦容易抑鬱症(什麼是產後抑鬱)
2023-08-11 04:44:09 1
導語:或許是因為大家都認定,孕期對孕媽而言是一種幸福快樂,以至於為數不少的婦科大夫都忽略了對孕期抑鬱症的診治,只簡單地將孕婦的抑鬱症認定為消沉的消極情緒,判定為一時的心態失衡。但如果產後抑鬱症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及時醫治,很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危險。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孕產期抑鬱症篩查將納入常規孕檢。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中要求: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
小區育兒群的鑫鑫媽在群裡發消息:「說實話當我看到孕產期抑鬱症這幾個字,我真想哭。回想起那最難熬的三年,不知道哭了多少次,家人總是對我說能不能不哭了!孕期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沒人能理解我,總覺得我矯情。一句『哪個女人不生孩子』,就讓我心拔涼拔涼的,一切都靠自己熬過來。」
睿睿媽說:「我看到一項統計顯示:「產後約有70%的媽媽會感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低落症狀,有10-30%的媽媽會成為真正的產後抑鬱症。按最低限計,最少十個產婦裡就有一個會罹患真正的產後抑鬱症。這個比例實在是很高了。產婦媽媽如果感覺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一定要去醫院找心理科醫生聊一聊。」
孕期孕媽們的激素水平明顯變化,以此導致人的大腦中調整情緒的神經系統傳送素相對地發生一些變化。孕媽們很可能會在懷孕第6到第10周時第一次親身經歷這種變化,隨後當孕媽們剛開始為妊娠分娩作提前準備時,會再度感受到這種變化。孕媽生長激素的變化將使孕媽比以前更容易造成心煩的情緒波動。
產科醫生提醒,如果孕婦有傷心,焦慮,情緒不穩定,易怒等症狀中的一種符合自身產後狀況,大部分情況下說明孕媽患上了這種常見的產後疾病,即產後抑鬱症,或稱為產後沮喪。
臨床研究表明,產後抑鬱症一般在生完小孩後的幾周內發生,一般持續一周或更短的時間。產後抑鬱症產生因素之一是產後體內荷爾蒙水平發生變化。此外,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身體不適,以及對自己現 狀不滿,缺少他人關懷和支持,以及對初為人母這個新角色既新鮮又恐懼等心理問題,也是導致產後抑鬱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知道有「產後抑鬱症」,一說起「產前抑鬱症」就知之甚少,對於「產前抑鬱症」的嚴重性更不了解。醫生認為,如果產前抑鬱症處理不及時,其危害性遠遠大於產後抑鬱症,更嚴重的情況是會累及孕媽或胎寶寶的生命,常見如自殘、自殺等。
專業醫生認為:由於孕媽體內荷爾蒙出現變化,特別是在孕早期的前3個月裡,出現孕吐等各種孕期反應,引起孕婦身體不適;在這個時間心理也容易出現波動,情緒更容易低落。由於生育期孕媽是精神病易感人群,如果調節能力差的女性此時沒有得到適當照顧,心理壓力過大,就可能在臨床上表現出躁狂、抑鬱、精神分裂,甚至出現意識障礙和幻覺,以致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曾對959名孕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一成孕婦都有顯著的產前抑鬱症。
臨床研究發現,產前抑鬱與產後抑鬱病症表現相差不多,常見表現為易哭,情緒不穩,易發脾氣等。產前抑鬱患者表現為更容易焦慮,焦慮集中在擔心生產過程的痛處,擔心可能會生下畸形胎兒,分娩過程是否會出錯,以及自己生產過程是否順利,是否會難產等。因此,許多患有產前抑鬱症的孕婦通常會把憂慮和抑鬱延續至生產後,因而也較容易患上產後抑鬱症,這種情況下常因過度焦慮也會危及到寶寶健康。
購物、運動、吃美食、聽音樂 玩遊戲、找朋友聊天。
有抑鬱傾向的孕媽,除了求醫問藥之外,還要自己學會將情緒釋放出去,減少心理負擔。可以用到的改善方法:
1、堅持正常活動。別總有心理負擔,心裡總放不下「我有抑鬱症」這件事,如果心理負擔過重,只會積攢成疾。建議孕婦平時該幹嘛就幹嘛,初期可以正常上班、正常吃喝、正常生活。保持自己每天有事做,心理負擔會越來越小。
2、學會轉移注意力,聚焦在某一個具體事情或目標上,然後努力實現它。比如看一部自己喜歡的著作,給寶寶準備各種必需品,和家人談談自己的願望,想法等等,以此逐漸消解積鬱不化的糟糕情緒。
3、給自己定計劃。每天設定好當日要完成的生活小目標。難度不大,保證每天都能順利完成計劃,成功點滴積累,就會產生質的變化,讓自己的內心逐漸強大起來。
4、多和心態樂觀積極,性格豪爽,人生閱歷豐富的朋友交流。源源不斷地吸收外界的正向能量,逐漸擺脫自己低落的情緒。
5、每天寫日記,把日常生活中美好的體驗,進步和成長記錄下來。邊寫東西邊動腦,讓情緒流轉於筆端,逐漸就會找回快樂的情緒。
總結:孕產期媽媽真的很不容易,應該得到更多的關心。孕婦自己千萬不要自虐或者發洩脾氣,傷害自己或家人都不是好事。要團結。要學會分散排解自己的憂慮。及時就醫。
我是為娃學畫,我始終堅信初生的嬰兒好似一張白紙,一方未開墾的沃土,父母唯有勤練「畫功」,才能為娃畫出一條人生坦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