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植物殺菌劑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7:41:31 3
專利名稱:一種植物殺菌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殺菌劑,屬於生物化工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防治植物病害方面的主要是化學殺菌劑和單一成分的生物殺菌劑,如多菌 靈、嘧黴胺、農用抗生素等,上述產品對防治植物病害有一定的效果,但使用後有化學 殺菌劑存在有害物質殘留,對產品的品質有不利影響,單一的農用抗生素殺菌效果慢, 藥效不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具有殺菌效果好、無化學汙染和無殘留的一 種植物殺菌劑。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採用以下重量比的組分混合製成黃酮0.5-1、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 0.4-1、蒸餾水 98-99。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如下本發明的殺菌原理從細菌中提取的抗菌肽類物質是微生物發酵天然產物,具 有活性高、汙染少,在環境中不積累等特點,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正常代謝途徑或殺 滅病原微生物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天然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由植物中提取而 來,不含任何化學合成類物質或激素類物質,它能促進微生物、植物細胞物質運轉和積 累及細胞酶活性,進而提高有益微生物菌株的代謝能力,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進植物 生長。本發明利用抗生素及天然黃酮類化合物的不同作用機制和特性,將二者有機結 合起來製成殺菌劑,使得農用抗生素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產量,降低成本,提高殺菌能 力;可以在殺滅有害病菌的同時,使受害病株迅速恢復正常生長,增強農作物的抗病 性,提高農產品的品質。本發明為無公害、無汙染、無殘留的生物殺菌劑,避免使用傳統殺菌劑帶來的 化學殘留、汙染等不良影響,為農產品安全生產、保證食品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證。本發明經過在河北、山東等地蔬菜、果樹產地試驗,實驗結果如下應用試驗一在趙縣範莊防治雪花梨的黑星病,防治效果達70%以上,增產率 達10%以上,與市場同類殺菌劑相比較,畝增產1320公斤,以每公斤1.5元計算,畝增 產1980元。應用試驗二在山東壽光黃瓜、番茄的大棚中進行,可有效防止黃瓜灰黴病、 番茄葉黴病害,防治效果達70%以上,增產率達13%以上。與市場同類殺菌劑相比較, 番茄畝增產1928公斤,以每公斤1.4元計算可增收2699.2元;黃瓜畝增產1429公斤,以 每公斤1.2元計算,可增收1714.8元。從實驗結果看出本發明植物殺菌劑對於梨黑星病、番茄葉黴病、黃瓜灰黴病的防治效果達70%以上,增產率均達10%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1)黃酮的製備過程如下選用山區柿樹落葉(儲存半年以上)做為主要原料,放入提取罐,再加入質量濃 度為70%乙醇溶劑加熱,乙醇溶劑的加入量以浸過柿樹落葉為準,柿樹落葉與乙醇溶劑 共佔罐總體積的80%,在60°C下回抽提取2-4小時,得到提取液;經過過濾後,把濾液 在80°C下進行蒸餾,回收乙醇後得到濃縮液,然後把濃縮液放入萃取罐,以水濃縮液 為1: 50的比例加入少量水,經過沉澱後,除去葉綠素,然後用石油醚萃取2-3次,再加 入乙酸乙酯萃取2-3次,經濃縮後得到濃縮液並回收乙酸乙酯,然後把濃縮液放入烘箱 乾燥得到粗黃酮(黃色粉末);(2)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的製備過程如下將枯草芽孢桿菌接種於LB培養基中,37°C下在200轉/分鐘搖床振蕩培養24h, 得到枯草芽孢桿菌發酵液;將其按6000轉/分鐘的速度進行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 在其中加入2倍體積的鹽酸,在4°C下沉澱;採用乙醇在60°C下抽提2-3次,在12000 轉/分鐘速度下離心取上清液;再將上清液烘乾,利用pH為7.2磷酸緩衝液溶解,利用 透析袋對溶液進行透析,冷凍乾燥得到發酵液粗提物乾物質;將發酵液粗提物溶於pH為 7.2磷酸緩衝液中,加至Sephadex G-100凝膠柱上層析,用去離子水洗脫,流速為0.2ml/ min,有效峰透析後冷凍乾燥樣品,溶於雙蒸水中,通過微孔濾膜過濾,利用反相HPLC 法將其分離純化,得到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3)採用如下重量比的組分黃酮0.5g、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lg、蒸餾水 98.5g,將各組分混合均勻,製成本發明殺菌劑。實施例2:(1)、(2)與實施例1相同;(3)採用如下重量比的組分黃酮lg、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0.4g、蒸餾水98g, 將各組分混合均勻,製成本發明殺菌劑。實施例3 (1)、(2)步與實施例1相同;(3)採用如下重量比的組分黃酮0.7g、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0.6g、蒸餾水 99g,將各組分混合均勻,製成本發明殺菌劑。
權利要求
1. 一種植物殺菌劑,其特徵在於其採用以下重量比的組分混合製成黃酮0.5-1、枯 草芽孢桿菌抗菌肽0.4-1、蒸餾水98-99。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殺菌劑,其採用以下重量比的組分混合製成黃酮0.5-1、枯草芽孢桿菌抗菌肽0.4-1、蒸餾水98-99。本發明為無公害、無汙染、無殘留的生物殺菌劑,避免使用傳統殺菌劑帶來的化學殘留、汙染等不良影響,為農產品安全生產、保證食品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文檔編號A01N43/16GK102007942SQ20101058822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15日
發明者尹淑麗, 張麗萍, 張根偉, 李書生, 段普凡, 程輝彩, 黃亞麗 申請人:河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