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觀後感
2023-08-11 02:34:23
最近在看《急診科醫生》,萬萬沒想到親人就突然住院,我急忙從外地飛回來陪護,由此在急診室度過了12小時,也胡亂想了些事。
在急診室的12小時,一位年逾60歲的高血壓病人讓我印象深刻。
這位病人是由幾個穿著清潔工制服的工友送進來,就應也是一名清潔工人。護士給這位病人簡單檢查後要求住院觀察,請病人把家屬叫來。這位病人便掏出一個會大聲播報號碼的老人機給兒子打電話。電話裡聽到他兒子模糊應承著立刻過來。過了一個小時,他兒子仍沒有來,幾個送他進來的工友默默在旁踱步,似乎也沒有錢去墊付住院費用。
接近中午,他兒子最後到了急救室,皮膚黝黑,穿著一件有些油膩的棗紅色毛衣,領著一個懷孕的女子,女子很胖,走路時候腿腳也不太利索,臉上掛著憨厚的笑容。
兒子簡單向護士詢問了病情,護士要求他去辦住院手續,他支支吾吾問護士能不能不住院,開藥回家吃。負責醫生走過來,語氣有些衝的斥責了兩句,大意是狀況很嚴重,儘量住院,家屬就應配合。
這幾乎是《急診科醫生》裡一樣的場景。在工地上做工的兄弟二人去醫院看病,在醫生確診弟弟不是簡單的發燒之後,在弟弟已經明顯身體異樣開始拼命抽搐時,哥哥仍然上前拉弟弟起來,說「弟弟,我們不治了,起來,我們回家。」
有人說沒錢去借啊,砸鍋賣鐵也要看病啊。見死不救還是親人麼?
真的是他們冷血麼?我覺得不是。不是說旁觀者皆是晉惠帝,只是說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就像你去勸一個原生家庭破裂的人說,去戀愛結婚吧,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去勸一個抑鬱症的人說,開心點啊,哪有那麼多想不開的事。
最近帝都在清理低端人口,要求棚租戶限期搬遷。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剛好在港澳旅遊,我想起那幾日香港sogo百貨裡的香氛,想起愛馬仕門口排隊的長龍,想起在名品店裡穿梭的踩著細高跟的女人,永利皇宮面前激蕩的音樂噴泉和美高梅門口宏偉的金色獅子。
而手機裡的照片呢,是坐在電瓶車後座哭泣的女人,被碎玻璃扎傷臉頰的孩子,無處可去的老人,堆滿垃圾和廢品的街道,角落裡一個被踩髒的的洋娃娃。
我發了些照片在朋友圈,有個同學評論,雖然方式有些粗暴,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什麼叫沒有辦法的`辦法呢?我們該為這次倖存高高掛起麼?該為這看起來穩定的生活開心麼?趁著房價漲價前最後一批買的房,每月吭哧吭哧支付的高額貸款,用著進口的空氣淨化劑,偶爾去國外度假,冬天在小樽的雪景裡用手指比個心。還不夠麼?社會的進展是要有人犧牲的啊,已經爬到半山腰的人需要回頭看沼澤裡溺死的人麼?
但水也可能會漲高,淹沒半山腰喜逐顏開人的頭顱。
11月太冷了,生活也將我打的灰頭土臉。我跟小劉說,太辛苦了,條條大陸通羅馬,沒想到這麼多人出生在羅馬,真是他媽的了。小劉說給我買了件衛衣,李誕出品,衣服上印著「三屆皆苦」。
對了李誕還說,人是能夠開心起來的,別太難過了,人間不值得。
人間的確不值得,生而為人,十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