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李果實的貯運方法
2023-08-01 17:06:01
專利名稱:一種李果實的貯運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輕李果實貯運過程中黴爛的方法,屬於農產品採後領域。
背景技術:
李(y°n//7"s幼7ic2'/ s Lindl.)是原產於我國的特色水果之一,果實以其 營養豐富、外觀色豔、富含多種維生素、有機酸和礦物質等,具有很高的商品 價值。因其成熟於高溫季節,屬於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過程一旦被啟動,與 成熟有關的代謝加強,呼吸強度上升,乙烯大量生成,果實的細胞質膜透性增 加, 一系列水解酶活性增強,使其組織軟化,且伴隨有黴爛現象發生,嚴重縮 短了果實的貯藏壽命,且影響了果實的流通性和商品性。長期以來,我國農產 品生產比較重視產前和產中的栽培,而忽視了產後的貯藏保鮮。在發達國家, 農產品的產後損失率只在1.7% 5.0%;但在我國,果蔬損失率達20% 30%。隨 著我國李果實栽培面積的增加,產量不斷增加,使鮮果在短期內的銷售承受著 較大的壓力。然而我國李果實貯藏保鮮技術相對落後,目前國內外提出了一些 李果實的貯藏保鮮技術,如卜MCP處理、冷衝擊、熱激處理及鈣處理等,但控 制常溫貯運果實黴爛方面的研究較少,致使果實在銷售的貨架期和運輸途中發 生嚴重的損失。在李果實的生產上仍以恆低溫(-0.5 (TC)貯藏為主,低溫是 延緩果實後熟進程的常用途徑。但經冷藏的果實轉入常溫銷售時,貨架壽命較 短,主要是因為在貯藏過程中,果實的黴爛症狀並不立即表現出來,而是在銷 售的貨架期才逐漸出現,造成低溫貯藏果實的損失。可見,這種黴爛損失成為 制約果實流通和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臭氧是一種常溫下不穩定的淡藍色氣體,在果蔬保鮮上的應用效果主要體 現在三個方面(1)抑制呼吸強度,減少養分消耗;(2)降解消除乙烯等有害 氣體,形成黴菌等微生物抑制劑;(3)抑制殺滅病菌,防止腐爛生黴。對於臭 氧殺菌保鮮的機理,Scott認為臭氧能分解產生新生態原子氧,這種原子氧的氧 化能力相當強,能快速穿過細菌、黴菌等病原菌微生物的細胞壁、細胞膜,使細胞膜組成成分受到損失,導致細胞膜透性增加,細胞內部物質外流,並繼續 滲透破壞膜內組織,使菌體蛋白質變性、酶系統破壞,直至殺死。因此臭氧保 鮮殺菌技術以其高效、無毒、無殘留、可以有效控制微生物和真菌病原體等特
點,在食品保鮮、果蔬貯藏、廢水處理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Smilanick等用 臭氧水對桃、油桃和李子等核果類水果進行處理,發現用1.5mg/L臭氧水處理 lmin,由果生鏈核盤菌引起的桃褐腐病發病率降低了 5.5%。用5mg/L的臭氧水 處理15min,發病率降低了 1.7%,但果實表明產生凹陷狀小斑點,可見,果實 表皮受到傷害後,臭氧的殺菌作用會受到影響。Beckerson研究指出,較高濃度 的臭氧使果實細胞膜的透性增大,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也易遭受破壞。高慶義 等也指出,保鮮果蔬時,如果使用的臭氧濃度不當,會引起果蔬細胞的損傷, 使其透性增大,細胞內含物外滲,從而造成品質下降或敗壞。可見,在果蔬保 鮮方面確定適宜的臭氧濃度很重要。本發明根據自己對李果實貯藏保鮮試驗結 果的總結,推出了減輕常溫貯運李果實黴爛的技術方法。
發明內容
李果實在常溫貯運過程中常因乙烯的大量生成,呼吸旺盛等原因使得果實 發生黴爛。本發明在常溫貯運前進行人工臭氧殺菌處理措施,解決果實在貯運 過程產生的黴爛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李果實的貯運方法,本發明解決常溫貯運李黴爛所採用 的技術方案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實現(1)在李果實常溫貯運前,用1.25mg/L 的臭氧氣體進行燻蒸處理;(2)處理時間為18h; (3)處理後的果實裝入打孔聚 乙烯塑膠袋中貯藏,用於運輸的裝入打孔泡沫盒中;(4)塑膠袋和泡沫盒的盛 裝量為10kg左右。
本發明有益的效果是(1)臭氧殺菌力強、菌譜廣、可自行分解,沒有殘 留汙染等優點;(2)消除果實呼吸所釋放出的乙烯;(2)降低果實的呼吸作用; (3)形成黴菌等微生物的有效抑制劑;(4)顯著降低果實黴爛程度;(5)提高 忙藏效果。 —
圖1為李果實常溫貯藏期間早晚溫度變化情況。 圖中1至10的數字表示貯藏天數。
圖2為常溫貯藏10d後李果實的黴爛情況。1是臭氧處理lh, 2是臭氧處理 1.5h, 3是臭氧處理2h, 4是臭氧處理18h, 5是臭氧處理20h, 6是CK (不進 行任何處理)。
圖3為李表皮受臭氧傷害的結果照片。
圖4、 5為表皮受傷害李發生黴變過程的結果照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僅用於說明本 發明而不用於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實施例
選擇採摘八成熟的'安哥諾'李果實,常溫貯運前用1.25mg/L的臭氧氣體 燻蒸18h,用打孔塑膠袋包裝後進行常溫貯藏。
'安哥諾,李種屬於晚熟品種,成熟期為10月上旬,此時的環境溫度已經 明顯下降。參見附圖l,李果實貯藏環境溫度的變化。由圖可看出,在常溫貯藏 過程中,環境溫度基本保持在20 22'C這個範圍。
參見附圖2,不同處理時間李果實的黴爛情況。由圖可看出,貯藏前用 1.25mg/L臭氧氣體進行燻蒸處理時,密閉時間對貯藏效果的影響很大,時間不 夠長,達不到理想殺菌效果,如附圖2中密閉lh、 1.5h、 2h的處理,雖較CK 相比其果實的黴爛有所下降,但絕對值仍較高。密閉時間過長時,會對李果皮 造成傷害(附圖3),進而加重了黴爛症狀的發生。如附圖2中密閉20h的處理, 其果實的黴爛程度較18h的嚴重。CK果實的黴爛程度最嚴重。密閉18h的處理 可顯著降低果實的黴爛症狀,提高了果實的外觀和商品價值。
參見附圖3,臭氧氣體的傷害導致果皮的氣孔出現凹陷斑點。貯藏過程中病 原菌的侵染首先從這些凹陷傷害點處開始(附圖4),進而導致整個果實發生黴變(附圖5)。
權利要求
1、一種李果實的貯運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李果實常溫貯運前,人為進行臭氧殺菌處理。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李果實貯運前,用1.25mg/L 的臭氧進行殺菌處理。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臭氧指的是臭氧氣體。
4、 如權利要求l, 2, 3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處理的時間為18h。
5、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應用範圍是常溫貯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減輕李果實黴爛的技術方法。在李果實的常溫貯運前,用1.25mg/L的臭氧氣體進行燻蒸處理18h。臭氧首先作用於微生物細胞膜,使膜構成成分受到損傷,導致新陳代謝障礙並抑制其生長,接著臭氧繼續滲透破壞膜內組織,直至將微生物殺死,促使常溫貯運李果實的黴爛情況大大降低。
文檔編號A23B7/152GK101574106SQ20091003310
公開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2日
發明者李鵬霞, 煒 王, 王毓寧, 胡花麗 申請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