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製造方法
2023-08-02 00:51:16
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包括控制器、對所保護電磁起動器的動力迴路的三相電壓進行檢測的三相電壓檢測單元、對動力迴路的三相電流進行檢測的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對動力迴路的零序電流進行實時檢測的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和主觸點串接在動力迴路中的斷路器QF,主觸點為常開觸點;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和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控制器為晶片LM3108K。本實用新型電路簡單、設計合理、接線方便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存在的多種問題,具有工作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實現礦井電磁起動器安全和可靠保護。
【專利說明】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保護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礦用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是對電磁起動器出現漏電、短路、過載、缺相、過壓、欠壓等故障進行綜合保護的智能保護裝置,與礦用非智能型電磁起動器的保護電路相比具有外接線路簡單、保護可靠性高等優點。目前,礦用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主要採用DSP或單片機作為其主控單元,其存在外圍硬體電路結構複雜、安裝調試相對困難、編程複雜、故障率較高、抗幹擾能力差等缺陷和不足。因此,現如今研發一種電路簡單、設計合理且安裝調試及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的礦用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其能有效解決現有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存在的外圍硬體電路結構複雜、安裝調試相對困難、編程複雜、故障率較高、抗幹擾能力差等問題,具有工作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實現礦井電磁起動器安全和可靠保護,對礦井機電設備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電路簡單、設計合理、接線方便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存在的多種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控制器、對所保護電磁起動器的動力迴路的三相電壓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壓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三相電流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零序電流進行實時檢測的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和主觸點串接在所述動力迴路中的斷路器QF,斷路器QF的主觸點為常開觸點;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和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控制器為晶片LM3108K ;閉鎖繼電器BJ的電磁線圈BJ以及斷路器QF的欠壓脫扣器線圈Q和分勵脫扣器線圈F的一端均接電源Vl的一個輸出端,欠壓脫扣器線圈Q的另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分勵脫扣器線圈F另一端經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l後接晶片LM3108K的0.2-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和0.2+輸出端均接電源Vl的另一個輸出端,輔助觸點QFl為常開觸點,電磁線圈BJ的另一端接LM3108K的0.2-輸出端衝間繼電器ZJ的電磁線圈ZJ的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接電源V2的一個輸出端,電磁線圈ZJ的另一端經閉鎖繼電器BJ的常閉觸點BJl後接電源V2的另一個輸出端;中間繼電器ZJ的常開觸點ZJ串接在斷路器QF的電磁線圈QF的供電迴路中;晶片LM3108K的0.1輸入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二者之間串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3,輔助觸點QF3為常開觸點。[0005]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晶片LM3108K的
0.2輸入端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所裝風機的開停狀態進行檢測的開停傳感器相接。
[0006]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對斷路器QF進行分勵脫扣控制的手控開關K1,所述手控開關Kl的一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其另一端與晶片LM3108K的0.5輸入端相接。
[0007]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晶片LM3108K的AIl和Al-輸入端分別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的瓦斯濃度進行實時檢測的瓦斯濃度傳感器相接。
[0008]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漏電保護電路和與所述漏電保護電路相接的零序電壓檢測單元。
[0009]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和所述漏電保護電路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三個輸出端UA、UB和U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A、UB和U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包括三相電流互感器LH,三相電流互感器LH的三個輸出端IA、IB和I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IA、IB和I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為零序電流互感器LB,零序電流互感器LB的輸出端與晶片LM3108K的IO輸入端相接。
[0010]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為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相接的變壓器BK2,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一端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中性點相接且其一次側線圈的另一端經電容Cl後接地,變壓器BK2的二次側線圈一端接地且其另一端為UO輸出端,UO輸出端分兩路,其中一路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相接,另一路經電阻R2後與晶片LM3108K的RL輸入端相接;U0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一,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二,RL輸入端經電容C2後接地。
[0011]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漏電跳閘試驗電路,所述漏電跳閘試驗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l的一端與所述動力迴路的A、B或C相電纜相接且其另一端經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後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相接,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三。
[0012]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電控開關一、電控開關二和電控開關三集成為三刀雙擲開關ZKl ;三刀雙擲開關ZKl包含三個閘刀,三個所述閘刀分別為對UO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一、對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二和對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三,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公共端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RL輸入端和接地端相接;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兩個觸頭均為zk觸頭和Fk觸頭,UO輸出端與所述閘刀一的Fk觸頭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相接,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一,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二,輔助觸點一和輔助觸點二均為常閉觸點。[0013]上述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是:電源Vl和電源V2均為交流電源或均為直流電源,電磁線圈QF的供電電源為交流電源或直流電源。
[0014]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5]1、電路簡單、設計合理且接線方便,投入成本較低。
[0016]2、使用操作簡便且使用效果好,由於晶片LM3108K內部集成了三相交流信號採集和處理模塊,可直接對三相交流信號進行採樣和處理,實現了電磁起動器的過載、短路、缺相、三相不平衡、欠壓、過壓、漏電等故障的智能綜合保護,並且具有簡化外圍電路設計、降低編程難度和提高保護裝置可靠性和抗幹擾能力等優點,從而實現礦井電磁起動器安全和可靠保護,對礦井機電設備安全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通過顯示器實現良好的人機互動性,顯示電網工作狀態與電力參數,開關合閘前循環顯示電網的絕緣狀態、動作整定值;開關合閘後且正常工作時,循環顯示電網的工作參數和對地的絕緣水平,故障跳閘後循環顯示故障參數和故障狀態,從而大大提高了電磁起動器故障診斷效率。
[001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電路簡單、設計合理、接線方便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有電磁起動器智能保護裝置存在的外圍硬體電路結構複雜、安裝調試相對困難、編程複雜、故障率較高、抗幹擾能力差等問題,具有工作可靠性高、抗幹擾能力強等特點,能實現礦井電磁起動器安全和可靠保護。
[0018]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I 一開停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控制器、對所保護電磁起動器的動力迴路的三相電壓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壓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三相電流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零序電流進行實時檢測的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和主觸點串接在所述動力迴路中的斷路器QF,斷路器QF的主觸點為常開觸點。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和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控制器為晶片LM3108K。閉鎖繼電器BJ的電磁線圈BJ以及斷路器QF的欠壓脫扣器線圈Q和分勵脫扣器線圈F的一端均接電源Vl的一個輸出端,欠壓脫扣器線圈Q的另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分勵脫扣器線圈F另一端經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l後接晶片LM3108K的0.2-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和0.2+輸出端均接電源Vl的另一個輸出端,輔助觸點QFl為常開觸點,電磁線圈BJ的另一端接LM3108K的0.2-輸出端;中間繼電器ZJ的電磁線圈ZJ的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接電源V2的一個輸出端,電磁線圈ZJ的另一端經閉鎖繼電器BJ的常閉觸點BJl後接電源V2的另一個輸出端。中間繼電器ZJ的常開觸點ZJ串接在斷路器QF的電磁線圈QF的供電迴路中。晶片LM3108K的0.1輸入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二者之間串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3,輔助觸點QF3為常開觸點。[0023]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與所述控制器相接的顯示器。
[0024]本實施例中,晶片LM3108K的0.2輸入端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所裝風機的開停狀態進行檢測的開停傳感器I相接。
[0025]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對斷路器QF進行分勵脫扣控制的手控開關Kl,所述手控開關Kl的一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其另一端與晶片LM3108K的0.5輸入端相接。實際使用時,通過手控開關Kl實現斷路器QF的遠程分勵脫扣。
[0026]本實施例中,晶片LM3108K的AIl和Al-輸入端分別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的瓦斯濃度進行實時檢測的瓦斯濃度傳感器相接。
[0027]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漏電保護電路和與所述漏電保護電路相接的零序電壓檢測單元。
[0028]本實施例中,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和所述漏電保護電路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三個輸出端UA、UB和U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A、UB和U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包括三相電流互感器LH,三相電流互感器LH的三個輸出端IA、IB和I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IA、IB和I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為零序電流互感器LB,零序電流互感器LB的輸出端與晶片LM3108K的IO輸入端相接。
[0029]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為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相接的變壓器BK2,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一端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中性點相接且其一次側線圈的另一端經電容Cl後接地,變壓器BK2的二次側線圈一端接地且其另一端為UO輸出端,UO輸出端分兩路,其中一路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相接,另一路經電阻R2後與晶片LM3108K的RL輸入端相接;U0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一,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二,RL輸入端經電容C2後接地。
[0030]另外,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漏電跳閘試驗電路,所述漏電跳閘試驗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l的一端與所述動力迴路的A、B或C相電纜相接且其另一端經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後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相接,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三。
[0031]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控開關一、電控開關二和電控開關三集成為三刀雙擲開關ZK1。三刀雙擲開關ZKl包含三個閘刀,三個所述閘刀分別為對UO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一、對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二和對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三,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公共端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RL輸入端和接地端相接;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兩個觸頭均為zk觸頭和Fk觸頭,UO輸出端與所述閘刀一的Fk觸頭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相接,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一,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二,輔助觸點一和輔助觸點二均為常閉觸點。
[0032]本實施例中,所述輔助觸點一和輔助觸點二採用同一個輔助觸點QF4。
[0033]實際使用時,電源Vl和電源V2均為交流電源或均為直流電源,電磁線圈QF的供電電源為交流電源或直流電源。[0034]本實施例中,電源Vl和電源V2均為交流電源,並且電磁線圈QF的供電電源為交流電源且其為電源VI。
[0035]本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接在所述動力迴路上的變壓器BK1,變壓器BKl包含兩個二次側線圈,兩個所述二次側線圈分別為輸出220V交流電的二次側線圈一和輸出IOV交流電的二次側線圈二 ;電磁線圈BJ、欠壓脫扣器線圈Q和分勵脫扣器線圈F的一端以及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均與所述二次側線圈一的一個輸出端相接,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和0.2+輸出端以及電磁線圈ZJ的另一端經常閉觸點BJl後均接所述二次側線圈一的另一個輸出端,電磁線圈QF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二次側線圈一的兩個輸出端相接。此處,電源Vl為變壓器BKl的二次側線圈一,電源V2為變壓器BKl的二次側線圈一。
[0036]實際接線時,電磁線圈BJ、欠壓脫扣器線圈Q和分勵脫扣器線圈F的一端均接地。變壓器BKl的一次側線圈與所述動力迴路相接。同時,變壓器BKl的一次側線圈與所述動力迴路的A相和C相電纜相接且二者之間串接控制開關GK。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接線板JD,所述動力迴路的A相和C相電纜分別通過連接電纜與接線板JD上的兩個接線端子相接,變壓器BKl的一次側線圈通過連接電纜與接線板JD上的多個接線端子相接。變壓器BKl的二次側線圈二的一端接地且其另一端與晶片LM3108K的US輸入端相接。
[0037]本實施例中,所述直流穩壓電源的輸出電壓為24V。
[0038]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分閘按鈕SB1,分閘按鈕SBl的兩端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0.2-輸出端和0.2+輸出端相接。
[0039]實際使用過程中,對斷路器QF進行合閘時,過程如下:合上控制開關GK,變壓器BKl得電,晶片LM3108K得電,之後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與變壓器BK2相配合對所述動力迴路進行絕緣電阻測試,並且在未發生漏電、US輸入端電壓正常、瓦斯濃度未超限且風機處於打開狀態未發生閉鎖的情況下,晶片LM3108K發出合閘指令,中間繼電器ZJ的電磁線圈得電吸合,常開觸點ZJ閉合,斷路器的合閘線圈(即電磁線圈QF)得電吸合,從而實現斷路器QF合閘。
[0040]實際對斷路器QF進行分閘時,按下分閘按鈕SB1,斷路器QF的閉鎖線圈(即電磁線圈BJ得電吸合),斷路器QF的脫扣裝置脫扣,從而實現斷路器QF跳閘。實際使用時,斷路器QF包括三種脫扣方式:分勵脫扣、欠壓脫扣和手動脫扣。
[0041]實際進行過流保護時,晶片LM3108K的0.2_輸出端和0.2+輸出端延時輸出保護響應信號,此時分勵脫扣器線圈F得電,斷路器QF跳閘;同時,電磁線圈BJ得電實行閉鎖。當進行欠壓、過壓保護時,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和0.1+輸出端延時輸出保護響應信號,欠壓脫扣器線圈Q釋放,斷路器QF跳閘。
[0042]本實施例中,所採用的漏電保護為選擇性漏電保護電路,變壓器BK2為選擇性漏電保護電路提供零序電壓。實際使用時,當三刀雙擲開關ZKl處於Fk位置時,變壓器BK2的二次側線圈與晶片LM3108K接通,此時才能實現漏電保護。當三刀雙擲開關ZKl處於zk位置時,變壓器BK2退出,此時本實用新型只能實現漏電閉鎖與漏電跳閘;而當三刀雙擲開關ZKl處於Fk位置時,才能實現漏電保護。
[0043]其中,本實用新型進行漏電閉鎖保護時,當斷路器QF合閘前,輔助觸點QF4處於閉合狀態,電阻R2接入並進行漏電閉鎖測試。實際進行漏電閉鎖測試時,晶片LM3108K、電阻R2和三相同步電抗器SKTB相配合對所述動力迴路進行對地絕緣電阻測試。當未發生漏電時,中間繼電器ZJ的電磁線圈得電吸合,斷路器QF合閘,並且斷路器QF合閘後,晶片LM3108K、電阻R2和三相同步電抗器SKTB相配合對所述動力迴路的對地絕緣電阻進行實時監測;如果發生了接地故障,斷路器QF不能合閘,即為漏電閉鎖。
[0044]實際運行過程中,如果發生了漏電,晶片LM3108K的0.1_輸出端和0.1+輸出端延時輸出保護響應信號,欠壓脫扣器線圈Q釋放,斷路器QF跳閘。
[0045]當三刀雙擲開關ZKl處於Fk位置時,變壓器BK2的二次側線圈與晶片LM3108K接通,且本實用新型進行漏電保護時,變壓器BK2與晶片LM3108K連接,從而實現漏電保護。當需進行漏電跳閘試驗時,按下漏電試驗按鈕LS,此時即漏電試驗電阻Rl接地,斷路器QF跳閘。
[0046]另外,本實用新型具有瓦斯濃度超限閉鎖和風電閉鎖功能。當煤礦井下巷道內的瓦斯濃度超限時,晶片LM3108K輸出保護響應信號,斷路器QF跳閘;當煤礦井下巷道內所裝風機處於關閉狀態時,晶片LM3108K輸出保護響應信號,斷路器QF跳閘。
[0047]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控制器、對所保護電磁起動器的動力迴路的三相電壓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壓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三相電流分別進行實時檢測的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對所述動力迴路的零序電流進行實時檢測的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和主觸點串接在所述動力迴路中的斷路器QF,斷路器QF的主觸點為常開觸點;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和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控制器為晶片LM3108K ;閉鎖繼電器BJ的電磁線圈BJ以及斷路器QF的欠壓脫扣器線圈Q和分勵脫扣器線圈F的一端均接電源Vl的一個輸出端,欠壓脫扣器線圈Q的另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1_輸出端,分勵脫扣器線圈F另一端經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l後接晶片LM3108K的0.2-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1+輸出端和0.2+輸出端均接電源Vl的另一個輸出端,輔助觸點QFl為常開觸點,電磁線圈BJ的另一端接LM3108K的0.2-輸出端;中間繼電器ZJ的電磁線圈ZJ的一端接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晶片LM3108K的0.0-輸出端接電源V2的一個輸出端,電磁線圈ZJ的另一端經閉鎖繼電器BJ的常閉觸點BJl後接電源V2的另一個輸出端;中間繼電器ZJ的常開觸點ZJ串接在斷路器QF的電磁線圈QF的供電迴路中;晶片LM3108K的0.1輸入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二者之間串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QF3,輔助觸點QF3為常開觸點。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晶片LM3108K的0.2輸入端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所裝風機的開停狀態進行檢測的開停傳感器(I)相接。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對斷路器QF進行分勵脫扣控制的手控開關K1,所述手控開關Kl的一端與直流穩壓電源的正輸出端相接且其另一端與晶片LM3108K的0.5輸入端相接。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晶片LM3108K的AIl和Al-輸入端分別與對煤礦井下巷道內的瓦斯濃度進行實時檢測的瓦斯濃度傳感器相接。`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漏電保護電路和與所述漏電保護電路相接的零序電壓檢測單元。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和所述漏電保護電路均與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三個輸出端UA、UB和U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A、UB和U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三相電流檢測單元包括三相電流互感器LH,三相電流互感器LH的三個輸出端IA、IB和IC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IA、IB和IC三個輸入端相接;所述零序電流檢測單元為零序電流互感器LB,零序電流互感器LB的輸出端與晶片LM3108K的IO輸入端相接。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三相電壓檢測單元為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所述零序電壓檢測單元為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相接的變壓器BK2,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一端與三相同步電抗器STKB的中性點相接且其一次側線圈的另一端經電容Cl後接地,變壓器BK2的二次側線圈一端接地且其另一端為UO輸出端,UO輸出端分兩路,其中一路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相接,另一路經電阻R2後與晶片LM3108K的RL輸入端相接;U0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一,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二,RL輸入端經電容C2後接地。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漏電跳閘試驗電路,所述漏電跳閘試驗電路包括電阻R1,電阻Rl的一端與所述動力迴路的A、B或C相電纜相接且其另一端經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後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相接,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串接有電控開關三。
9.按照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控開關一、電控開關二和電控開關三集成為三刀雙擲開關ZKl ;三刀雙擲開關ZKl包含三個閘刀,三個所述閘刀分別為對UO輸出端與UO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一、對UO輸出端與RL輸入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二和對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與晶片LM3108K的接地端之間的連接電路進行開關控制的閘刀三,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公共端分別與晶片LM3108K的UO輸入端、RL輸入端和接地端相接;所述閘刀一、閘刀二和閘刀三的兩個觸頭均為zk觸頭和Fk觸頭,UO輸出端與所述閘刀一的Fk觸頭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變壓器BK2的一次側線圈相接,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漏電跳閘試驗按鈕LS相接;所述閘刀二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一,所述閘刀三的zk觸頭與其公共端之間接有斷路器QF的輔助觸點二,輔助觸點一和輔助觸點二均為常閉觸點。
10.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隔爆型高低壓電磁起動器用智能保護裝置,其特徵在於:電源Vl和電源V2均為交流電源或均為直流電源,電磁線圈QF的供電電源為交流電源或直流電源。`
【文檔編號】H02H7/22GK203632225SQ201320833225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6日
【發明者】馬宏偉, 劉煜, 毛清華, 張濤, 邢望, 董潤霖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