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35歲懷孕的危害(超過35歲懷孕生孩子)
2023-07-24 05:32:34 1
隨著現代的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生育觀念轉變等,世界範圍內的生育年齡有推遲傾向,現今首次生育年齡較二三十年前增高3-5歲,並且2016年我國二孩政策出臺,目前面臨高齡生育的夫婦逐漸增多。
首先明確高齡的概念,在生育範疇女性高齡的概念最先由國際婦產科聯盟於1958年提出,界定在≥35歲。其原因在於,大量病例、臨床研究顯示,年齡35歲以上的女性生育力顯著下降,不孕症發生率升高,並且受孕後流產、早產、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病理妊娠的發生率升高,胎兒畸形率、死亡率升高。
相對於最佳育齡女性,其妊娠、分娩結局較差,母嬰患病率升高。高齡孕婦胎兒出生缺陷風險升高:30歲:1/384,35歲:1/204,40歲:1/50,45歲:1/25。
目前生育意義上的男性高齡界定在≥40歲,男性高齡影響精子質量進而影響卵子受精和胚胎發育。
高齡夫婦在生育前要予以足夠重視:
1.高齡夫婦在受孕前最好到生殖醫學專科進行生育力評估,檢查女方卵巢儲備功能和男方精子質量,如存在問題可及時發現,及時醫療幹預,並根據個體情況制定生育計劃。
2.高齡女性的自身免疫狀態發生改變,自身免疫抗體(如抗甲狀腺抗體等)陽性率升高,會影響胚胎著床和發育,導致不孕、流產,建議備孕的高齡女性篩查與生育密切相關的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抗體等內分泌、免疫指標。
3.隨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生理機能減退、罹患疾病風險升高,必要時高齡女性做常規體檢,檢查心、肝、腎等重要器官,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建議篩查血糖和胰島功能,為妊娠保駕護航。
4.既往有內、外科疾病史者,要治療、控制原發病,生育過畸形兒、有遺傳病家族史者需就診遺傳學專科行優生遺傳諮詢。
5.不良孕產史者應就醫諮詢:有流產病史者必要時篩查流產病因,去除病因後計劃妊娠;有宮外孕病史者必要時評估輸卵管功能,警惕再次受孕時發生宮外孕。
高齡女性懷孕後要規範產檢、密切監測:
1.加強早孕期管理:有自然流產史者妊娠後需保胎治療,預防再次流產,保胎治療時間超過前次流產孕周1-2周;有剖宮產史者孕7-8周行B超檢查,警惕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
2.雖然中晚孕期胎兒較早孕期強壯,抗流產、畸形等能力提高,但仍需謹慎,高齡孕婦病理產科風險升高,必要時增加監測頻次和強度,常見有以下方面:
①妊娠期血壓異常升高,可引發胎兒生長受限、死胎,並威脅母體健康,導致母體重要器官(肝腎腦等)受損;
②妊娠期糖尿病,多由母體糖代謝異常、肥胖誘發,可導致流產、畸胎、早產、巨大兒及胎兒生長受限,母體也容易並發高血壓、感染及難產;
③前置胎盤,多發於既往有流產史、剖宮產史者及高齡初產婦,可導致胎兒窘迫、早產等,也使得母體出血、感染、胎盤植入及產後出血感染發生風險升高④既往有子宮手術史(如剖宮產、子宮肌瘤剔除)的瘢痕子宮,其前置胎盤、 子宮破裂及產後出血發生風險升高。
3.高齡女性子宮、軟產道彈性下降,分娩時難產風險升高,剖宮產率升高。
高齡女性受孕後要儘早產前檢查,規範產檢,根據既往病史和高危因素針對性產檢,加強相關監測,遵從醫生指導,必要時多專科隨診、會診,做到個體化治療,充分做好分娩準備。
知曉以上情況後,高齡女性不必緊張焦慮,只要充分了解、足夠重視、規範診療,相信現代的醫療技術可以幫助大家防患未然、抱個健康寶寶回家。當然,適時生育更能規避高齡生育帶來的風險。
#不孕不育##試管嬰兒##女性##高齡##備孕#
----------------------------------
專家介紹
生殖科醫生趙楊,副主任醫師,從醫10餘年,就職於廣東省人民醫院。
擅長:治療不孕症、生殖內分泌、輔助生殖治療、優生優育、復發性流產等。
有任何關於不孕、試管方面的問題都可以來問我,私信必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