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弧電梯自動開關門機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4 09:18:51 1
專利名稱:圓弧電梯自動開關門機傳動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圓弧電梯自動開關門機技術,特別是一種圓弧電梯自動開管 門機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圓弧形電梯美觀漂亮,開關門機技術十分關鍵。電梯自動門開關門機不同於一般 圓弧門自動開關門機。一般圓弧門自動開關門機只要實現沿著一定圓弧軌道開關門運行 就行了,而電梯因為有轎廂門和樓層門,要求開關門時能夠聯動,開關門時不但要開關轎廂 門,還要同時聯動開關樓層門;在轎廂運行時轎廂門隨轎廂一起升降,轎廂或轎廂門不能掛 碰樓層門。目前已知圓弧形電梯自動開門機比較少。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實現電梯特殊要求的自動開關門機傳 動機構。結構簡單、合理,加工安裝調試簡便、牢固可靠。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製備電機、搖臂、齒輪、弧形齒條、驅動板、同步門刀,聯動輪等。搖臂一端固定軸 承,另一端固定驅動板,電機固定在搖臂上,把搖臂軸承固定在轎廂圓心,電機軸安裝齒輪, 齒輪與圓弧形齒條嚙合,轎廂門安裝同步門刀,樓層門安裝聯動輪。電機通電轉動時驅動搖 臂轉動,搖臂帶動轎廂門轉動,通過同步門刀和聯動輪再驅動樓層門,實現電梯對轎廂門和 樓層門的聯動要求。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1)結構簡單,工藝簡化,降低成本;(2) 實現圓弧形電梯轎廂門和樓層門聯動;(3)適合家用電梯和一般客梯安裝使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齒輪齒條嚙合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側視圖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示意圖。圖中1-電機,2-搖臂,3-軸承,4-電機軸,5-轎廂圓心,6—齒輪,7—弧形齒條, 8-驅動板,9-門刀連杆,10、11—門刀,12-聯動輪,13-轎廂門,14樓層門,15-轎廂頂, 16-同步門刀
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圖3,製作搖臂2,搖臂2 —端安裝軸承3,另一端連接驅動板8,把搖臂 2上軸承3固定在圓形轎廂圓心5上,搖臂2能繞圓心5旋轉,電機1固定在搖臂2靠近驅 動板8側,電機軸4固定連接齒輪6,齒輪6與圓弧形齒條7嚙合,電機1旋轉時帶動齒輪6 轉動並沿著弧形齒條7做圓弧運動,使搖臂2圍繞圓心5旋轉,用驅動板8驅動轎廂門13實現圓弧形開關門。為實現電梯轎廂門13和樓層門14的聯動要求,轎廂門13上安裝電梯專用同步門刀16,同步門刀包含連杆9、主動門刀10和被動門刀11,連杆9固定在主動門 刀10上,驅動板8驅動連杆9,進而驅動門刀16,再進而驅動廂門13。主動門刀10和被動 門刀11夾住樓層門14上的聯動輪12,能帶動樓層門14聯動。因同步門刀16上主動門刀 10和被動門刀11具有收放功能,在開關門時能夾緊聯動輪12實現轎廂門13和樓層門14 聯動功能,當關門到位後,主動門刀10和被動門刀11打開,釋放並脫離聯動輪12,轎廂正常 運行時不會掛碰聯動輪12和樓層門14。關門時,電機4通電旋轉,帶動齒輪6旋轉,齒輪6沿著齒條7運動,帶動搖臂2圍 繞圓心5做圓周運動,驅動板8也做圓周運動,驅動板8驅動連杆9,使主動門刀10和被動 門刀11收緊並夾緊聯動輪12,帶動樓層門14聯動,當關門到位後,主動門刀10和被動門刀 11打開,釋放並脫離聯動輪12。轎廂運行時不會掛碰聯動輪12和樓層門14。開門時,電機4通電反向旋轉,帶動齒輪6旋轉,齒輪6沿著齒條7運動,帶動搖臂 2圍繞圓心5做圓周運動,驅動板8也做圓周運動,驅動板8驅動連杆9,首先使主動門刀10 和被動門刀11收緊並夾緊聯動輪12,帶動樓層門14聯動,當開門到位後,保持開門和夾緊 聯動輪12狀態。正常時開門狀態不允許走電梯。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在於用簡單實用的設計,既實現了圓弧門的自動開關門, 又能實現電梯轎廂門和樓層門聯動的特殊要求,還能保證圓弧形電梯正常運行。
權利要求1. 一種圓弧電梯自動開關門機傳動機構,其特徵是搖臂一端固定軸承,另一端固定 驅動板,電機固定在搖臂上,把搖臂軸承固定在轎廂圓心,電機軸安裝齒輪,齒輪與圓弧形 齒條嚙合,轎廂門安裝同步門刀,樓層門安裝聯動輪。
專利摘要一種圓弧電梯自動開關門機傳動機構,包括電機、搖臂、齒輪、弧形齒條、驅動板、同步門刀,聯動輪。搖臂一端固定軸承,另一端固定驅動板,電機固定在搖臂上,把搖臂軸承固定在轎廂圓心,電機軸安裝齒輪,齒輪與圓弧形齒條嚙合,轎廂門安裝同步門刀,樓層門安裝聯動輪,電機通電轉動時驅動搖臂轉動,搖臂帶動轎廂門轉動,通過同步門刀和聯動輪再驅動樓層門,實現電梯對轎廂門和樓層門的聯動要求。有益之處在於採用簡單的結構、工藝,實現圓弧形電梯轎廂門和樓層門聯動,適合家用電梯和一般客梯安裝使用。
文檔編號B66B13/12GK201873424SQ20102016057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16日
發明者劉文瑞 申請人:劉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