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儲糧的注意事項及方法(這個地方35年來首次開放)
2023-07-18 23:18:58 1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周夏林 諸暨西施眼記者 杜萌穎 崇廣亮 酈鎰飛
金秋十月,是豐收的季節,一粒粒飽滿的稻穀顆粒歸倉,保障糧食安全的重任又落在了糧倉身上。近日,諸暨市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正式開工興建,該項目位於陶朱街道三都二村,共分為兩期,總用地85畝,預計總投資1.8億元。據了解,新建的糧食應急保障中心裡將建多幢糧食倉庫、糧食應急加工廠以及配套附屬設施等。同時,糧食應急保障中心還將上線一系列機械化、智能化設施設備,諸暨市糧食物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應急保障水平都將得到提高。
效果圖
從古法儲糧到現代糧倉,關於儲糧有很多可以講
倉廩實,天下安,中國糧食的儲備和建造糧倉的歷史悠久,在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中國古代,糧食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國家頭等大事。諸暨市發改局糧食和物資監管科孫鹿栟介紹,「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有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糧食應急加工、供應工作,萬一遇到緊急情況,應急保障中心的裡儲備的糧食就能派上用場了。」各地的糧食應急保障中心也相當於一座座現代糧倉。
糧食是季節性生產的結果,也是人們的日常需求,因此,將短期大量收穫的糧食儲存起來,供長期日常使用消費的需求促成了糧倉的出現。
糧倉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候人們已經有了存糧的習慣。當時的人們習慣將地窖處理乾燥以後,把糧食存放進去,半坡遺址的窖穴就是很好的證明。
春秋戰國時代之後,糧倉的功能開始轉移到為社會、為政府服務上。糧倉功能也由日常儲糧轉變為平抑糧價、賑災、戰備儲糧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糧倉也仍然存在,農民將多餘的糧食賣給國家,國家再把糧食儲存起來,這些儲糧受國家計劃調控。
諸暨市糧食收儲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國古代糧倉的建造形式也各不相同,根據糧食儲存需要,溼度溫度十分重要。有的糧倉直接在地下挖掘而成,有的利用山體建造,還有在地面上建起的糧囤。
糧倉工藝發展到80年代的時候,糧倉的建築結構一般是磚混結構,也就是利用水泥和鋼筋做框架,用黏土磚做牆體。不同地區的糧倉也會展現出不同的特色,如在乾旱地區的糧倉建築一般會用到泥土,所以當地的糧倉又叫土圓倉;而在東北地區的糧倉一般用磚圍成,因此也叫磚圓倉。
大約2000年以後,現代糧倉出於環保考慮,捨去黏土磚改用鋼筋混凝土建成,也有一些短期糧倉是由鋼板搭建而成。
這個地方被稱為「諸暨糧倉」,建成35年來,如今首次對外開放。
說了這麼多的糧倉,如今正在使用的糧倉長什麼樣?在第42個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諸暨市發改局舉辦糧食安全宣傳活動,邀請來自全市各地的50多位市民參觀縣龍山腳下802地下洞庫。
據諸暨發改局工作人員介紹,地下洞庫位於諸暨城區縣龍山腳下,1980年2月經糧食部、原總後勤部批准建造,從當年6月投建一直到1987年9月完工,歷時七年零三個月。
802地下洞庫建成時,竣工建築面積17274平方米,工程總造價788.52萬元,曾是全國最大的地下儲糧洞庫,也是浙江僅有的3個糧食洞庫之一。
從地理上看,洞庫設東西兩個口,東口緊接當時的浙贛線諸暨火車站,西口坐落在城西鄉曲山村上竹灣,還配有加工效率達40噸每日的一座麵粉廠,能有效保障糧食的應急加工供應。
如今的現代糧倉,糧倉是如何保障糧食安全的?
在儲糧方面,802地下洞庫具有良好的隔熱保溫性能,不用機械製冷設備,也能長年保持在18度左右。低溫乾燥環境能有效延緩糧食的陳化速度,糧食的食用、種用品質均能得到長期保持,還能有效抑制蟲黴的危害,所以走進糧倉會感覺溫度稍有些低。
洞庫一般不對外開放,每周工作人員都會進入洞庫巡邏檢查,每個庫房都設有溫度計和溼度表,用於查看溫度溼度是否符合標準,工作人員還要檢查儲備的糧食有無發黴、蟲蛀的現象。
而未來的新建的糧食應急保障中心會用上新的儲糧「黑科技」,氮氣氣調技術。由於儲糧害蟲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氧氣,而氮氣氣調儲糧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人工控制的方法向糧堆內充入氮氣,在密封糧堆中形成一個低氧、高氮的儲糧環境,從而達到殺蟲抑菌的效果。
802地下洞庫建成時,總倉容為1.6萬噸,目前,該洞庫儲存著晚粳米4200噸、食用油125噸。
糧食一直在洞庫裡存著過期了怎麼辦?別擔心,洞庫儲存的糧食會以定期輪換的方式展開收儲和管理,如大米和食用油是一年一換,小麥比較好保存,是四年一換。「萬一遇到緊急情況,這個洞庫裡的糧食,可以供全諸暨人民吃半個月。」孫鹿栟說。
目前,諸暨有4個糧食儲備點、1個糧食應急加工廠等,總糧食存儲量能滿足全市人民半年用糧。
此外,位於陶朱街道的糧食應急保障中心項目已完成土地徵用等前期工作,一期工程預計將在2024年4月竣工,建成之後,預計倉容有7.5萬噸。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