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搏克規則:形式古樸而莊重
2023-07-18 08:56:17 1
本期蒙古族文化帶來的是搏克規則,搏克比賽在悠揚激情的烏日亞讚歌聲中開始,比賽場地無特殊要求,有一塊平坦草地或土質地面即可舉行。選手們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來看看吧!
規則
比賽形式
搏克運動的比賽形式古樸而莊重。按蒙古族傳統要求,參賽選手上身穿牛皮或帆布製成的卓得戈(緊身半袖坎肩),裸臂蓋背,卓得戈邊沿鑲有銅釘或銀釘,後背中間有圓形的銀鏡或吉祥之類樣字,腰間系用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策日布格(圍裙),下身穿用32尺或16尺白布做成的肥大班澤勒(褲),班澤勒外套一條繡有各種動物或花卉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或馬靴。優勝者脖頸上配套五色彩綢製成的將嘎(項圈)。它是搏克手獲勝次數多少的標誌,獲勝次數越多,將嘎上的五色彩綢條也越多。
搏克比賽在悠揚激情的烏日亞讚歌聲中開始,比賽場地無特殊要求,有一塊平坦草地或土質地面即可舉行。選手們揮舞著壯實的雙臂,跳著模仿獅子、鹿、鷹等姿態的舞步入場。比賽規則簡單明了,不限時間,參賽者也不分體重,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為負。搏克運動要求選手腰、腿部動作協調配合,在對抗中充分顯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
服裝
比賽時,摔跤手要穿專門的摔跤服:上身著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短袖背心,蒙古族親切的稱其為召格德。上面釘滿了銀質的大號圖釘,後背中央還有代表著吉祥類的字樣,背罩紅、黃、藍三色做成的布條披肩。下身穿肥大的摔跤褲,外面在套一條繡有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腳蹬蒙古靴。
這身行頭一亮相,就震住了在場的所有觀眾。雙方交手時要高唱挑戰歌,然後會跳著獅舞出場,顯得相當有氣勢。裁判員發令後,雙方握手致意,各施展撲、拉、甩、絆等技巧以制勝。比賽要求不得抱腿,不得搞危險動作,除腳掌外,其他膝蓋以上的任何部位著地即為失敗。與其他民族式摔跤不同的是,搏克比賽不受年齡和體重的限制,也無時間限制。
流程
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習慣,賽前要推選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編排,根據報名參賽選手的情況,少則編為32人或64人,多則編為512人或1024人,不能出現奇數。比賽採用單淘汰式一種,一跤分勝負,膝蓋以上任何部位先著地者為敗。
比賽不限時間,不分體重。摔跤手有專門的服裝,蒙語叫卓德格。上身為牛皮或帆布製成的緊身半袖背心,釘有銀釘或鋼釘;腰系紅、藍、黃三色綢子做成的圍裙(蒙語稱希力布格)。下身穿用5米或10米的白布特製的肥大的摔跤褲,外面還要套上印有花色圖案的套褥,這樣出汗不沾衣服,且可以防止傷害事故。腳穿蒙古靴或馬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