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圈絨針織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11:11:46 2
專利名稱:割圈絨針織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針織機械,主要是用於織造短絨織物的割圈絨針織機。
目前的割圈絨針織機,迴轉裝置是由大齒輪法蘭圈底平面與臺面直接接觸而構成滑動摩擦運動副,這樣造成機器摩擦功耗大,機件磨損快,同時也限制了針織機轉速的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摩擦阻力小、轉速快、功耗小的割圈絨針織機。
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割圈絨針織機,由傳動裝置、編織裝置、輸線裝置、牽拉裝置(29)和由大齒輪(11)、臺面(15)等構成的迴轉裝置組成,現對迴轉裝置作了改進,在臺面(15)上開有凹槽,在凹槽內放置二根同軸環形鋼絲(14),鋼球(13)全周排列在二根同軸環形鋼絲(14)上,在大齒輪(11)法蘭圈底部開有與鋼球(13)相配的槽,大齒輪(11)通過鋼球(13)與臺面(15)連接構成滾動摩擦副。
本實用新型由於迴轉裝置採用上述結構後,變大齒輪(11)與臺面(15)的直接接觸為間接接觸,即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減小了運動時的摩擦阻力,降低了功耗,提高了轉速。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敘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迴轉裝置的大齒輪(11)和臺面(15)的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鋼球(13)與環形鋼絲(14)的裝配圖。
本實用新型的大齒輪(11)和臺面(15)上加有壓板(9)、墊片(10),壓板(9)、墊片(10)上分別鑽有螺孔,通過螺釘(12)與臺面(15)固定。壓板(9)為圓盤形,當螺釘(12)與臺面(15)旋緊時,壓板(9)便將大齒輪(11)壓住,達到控制鋼球(13)的活動間隙,該間隙大小的調節是通過墊片(10)的厚薄獲得的。大齒輪(11)與錐齒輪(8)嚙合,錐齒輪(8)裝在傳動軸(6)的末端,大齒輪(11)由裝在臺面(15)凹槽內的鋼球(13)支承,鋼球(13)在二根同軸環形鋼絲(14)上滾動,鋼球(13)與大齒輪(11)法蘭圈底相切,臺面(15)與機架固定。當接通電源,按下啟動按鈕(28),按裝在電機託座(1)上的電磁調速電動機(2)帶動三角帶輪(3)旋轉,通過三角膠帶,傳動帶輪(4),離合器帶輪(5),使傳動軸(6)旋轉,傳動軸(6)末端的錐齒輪(8)便旋轉,從而使與錐齒輪(8)嚙合的大齒輪(11)作逆時針運轉。隨著大齒輪(11)的逆時針運轉,安裝在大齒輪(11)上部的下針床體(20)、上針床體(17)也同步作逆時針方向的運轉,從而使織針(16)在由彈性曲線鋼片鑲成的上針床體(17)的針槽中作水平往復運動,通過上三角鍵(22)的作用,將由輸線裝置餵入針鉤的紗線完成墊紗、彎紗、成圈等編織;再通過下針床體(20)的針槽中的刀針(19),並經下三角鍵(21)作用達到與織針(16)協調的工作,完成織物面料的割圈工藝。
本實用新型的輸線裝置由輸線傳動齒輪(7)、(7a)、傳動軸(25)、無級變速輸線盤(26)和輸線輪(18)組成。編織裝置由紗筒(23)、(23a)、紗鉤(24)和斷紗自停器(27)組成,將紗筒(23)上的底紗和紗筒(23a)上的面紗經紗鉤(24)和斷紗自停器(27)餵入織針(16)內。在編織裝置完成編織過程後將棉紗、化纖等為原料的短絨織物送入盛布筒(30)中。
權利要求1.一種割圈絨針織機,由傳動裝置、編織裝置、輸線裝置、牽拉裝置(29)和由大齒輪(11)、臺面(15)等構成的迴轉裝置組成,其特徵在於在迴轉裝置的臺面(15)上開有凹槽,在凹槽內放置二根同軸環形鋼絲(14),鋼球(13)全周排列在同軸二根環形鋼絲(14)上,在大齒輪(11)法蘭圈底部開有與鋼球(13)相配的槽,大齒輪(11)通過鋼球(13)與臺面(15)連接構成滾動摩擦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割圈絨針織機,其特徵在於迴轉裝置的大齒輪(11)和臺面(15)上加有壓板(9)、墊片(10),壓板(9)、墊片(10)上分別鑽有螺孔,通過螺釘(12)與臺面(15)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割圈絨針織機,由傳動裝置、編織裝置、輸線裝置、牽拉裝置(29)和大齒輪(11)、臺面(15)等構成的迴轉裝置組成,在迴轉裝置的臺面(15)上開有凹槽,在凹槽內放置二根同軸環形鋼絲(14),鋼球(13)全周排列在二根環形鋼絲(14)上,在大齒輪(11)法蘭圈底部開有與鋼球(13)相配的槽,大齒輪(11)通過鋼球(13)與臺面(15)連接構成滾動摩擦副。本實用新型具有摩擦阻力小、功耗低、轉速高等優點,適用於織造棉紗、化纖為原料的短絨織物。
文檔編號D04B9/42GK2104232SQ9122024
公開日1992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1991年8月20日
發明者戴金元, 施松元, 唐嘉松, 吳慰增 申請人:常熟市吳市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