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14:38:3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懸架裝置的配置,具體來說,是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
背景技術:
扭力梁式懸掛是汽車後懸掛類型的一種,是通過一個扭力梁來平衡左右車輪的上下跳動,以減小車輛的搖晃,保持車輛的平穩。其工作原理是將非獨立懸掛的車輪裝在一個扭力梁的兩端,當一邊車輪上下跳動時,會使扭力梁跳動,從而帶動另一側車輪也相應地跳動,減小整個車身的傾斜或搖晃,提高車輛的側傾穩定性。
扭力梁包括橫置於車寬方向的橫梁,橫梁兩端分別連接有左右縱臂,左右縱臂前端設有前襯套套管,前襯套套管多採用橡膠套管,避免和車身剛性接觸。目前,扭力梁和車身裝配過程,對連接零件的裝配精度要求高,因為車身鈑金尺寸誤差的存在,容易出現縱臂上前襯套套管的緊固螺栓的力矩衰減,降低裝配的可靠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種簡化裝配過程,不易產生力矩衰減,有效提高裝配可靠性的用於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包括第一安裝支架和第二安裝支架,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四周延伸出三個左支耳,所述左支耳上分別設有圓形主定位孔,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四周延伸出三個右支耳,所述右支耳上分別設有長條形輔定位孔。
扭力梁安裝支架採用第一安裝支架主定位,第二安裝支架輔定位的定位模式,降低了對車身左右對稱安裝孔相對尺寸的精度要求,降低了車身製造成本。具體安裝的時候,先通過第一安裝支架把扭力梁一端安裝到車身上,然後根據實際尺寸,通過調整第二安裝支架,把扭力梁另一端安裝到車身上。
進一步限定,所述圓形主定位孔的半徑為5mm-7mm,所述長條形輔定位孔的長邊半徑10mm-13mm,短邊半徑5mm-7mm。
進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安裝支架包括底板、左板、右板和後板,所述底板兩側分別立有左板和右板,所述底板的後邊立有後板,所述後板兩側分別連接左板和右板,共同形成一個用於容納前襯套套管的凹槽,所述左支耳包括左第一支耳、左第二支耳和左第三支耳,所述左第一支耳位於底板前邊偏離前襯套套管的位置,所述左第二支耳位於底板左邊,所述左第三支耳位於後板遠離底板端;所述第二安裝支架包括底板、左板、右板和後板,所述底板兩側分別立有左板和右板,所述底板的後邊立有後板,所述後板兩側分別連接左板和右板,共同形成一個用於容納前襯套套管的凹槽,所述右支耳包括右第一支耳、右第二支耳和右第三支耳,所述右第一支耳位於底板前邊偏離前襯套套管的位置,所述右第二支耳位於底板右邊,所述右第三支耳位於後板遠離底板端。
由於扭力梁安裝支架左右支耳與車身連接的三個螺栓的方向相同,安裝方便,較容易實現自動化合車裝配。
進一步限定,所述右板上設有用於連接前襯套套管頂端的第一沉孔,所述左板上設有用於連接前襯套套管底端的第一通孔。
把前襯套套管通過第一沉孔和第一通孔固定在第一安裝支架,第二安裝支架上,使結構緊湊。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強度可靠,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安裝支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安裝支架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安裝支架組裝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第一安裝支架1,第二安裝支架2,左支耳3,左第一支耳31,左第二支耳32,左第三支耳33,圓形主定位孔4,右支耳5,右第一支耳51,右第二支耳52,右第三支耳53,長條形輔定位孔6,底板7,左板8,右板9,後板10,前襯套套管11,凹槽12,第一沉孔13,第一通孔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包括第一安裝支架1和第二安裝支架2,第一安裝支架1四周延伸出三個左支耳3,左支耳3上分別設有圓形主定位孔4,第二安裝支架2四周延伸出三個右支耳5,右支耳5上分別設有長條形輔定位孔6。
圓形主定位孔4的半徑為5mm,長條形輔定位孔6的長邊半徑10mm,短邊半徑5mm。
優選實施方案中,第一安裝支架1包括底板7、左板8、右板9和後板10,底板7兩側分別立有左板8和右板9,底板7的後邊立有後板10,後板10兩側分別連接左板8和右板9,共同形成一個用於容納前襯套套管11的凹槽12,左支耳3包括左第一支耳31、左第二支耳32和左第三支耳33,左第一支耳31位於底板7前邊偏離前襯套套管11的位置,左第二支耳32位於底板7左邊,左第三支耳33位於後板10遠離底板7端;第二安裝支架2包括底板7、左板8、右板9和後板10,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安裝支架2和第一安裝支架1外形對稱設計,底板7兩側分別立有左板8和右板9,底板7的後邊立有後板10,後板10兩側分別連接左板8和右板9,共同形成一個用於容納前襯套套管11的凹槽12,右支耳5包括右第一支耳51、右第二支耳52和右第三支耳53,右第一支耳位51於底板7前邊偏離前襯套套管11的位置,右第二支耳52位於底板7右邊,右第三支耳53位於後板10遠離底板7端。
右板9上設有用於連接前襯套套管11頂端的第一沉孔13,左板8上設有用於連接前襯套套管11底端的第一通孔14。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扭力梁的安裝支架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