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都有哪些旅遊城市(你可能一個都不認識)
2023-07-11 05:42:16 2
近日,湖北100個「最美地名」正式公布,其中有一類「最生僻地名」出現之後,居然難倒了大批網友。長江雲專門盤點了「湖北生僻地名TOP10」,敢於挑戰的你,不如來試試,看你到底「認識」幾個?
TOP10:猇亭(宜昌市猇亭區)
[xiāo tíng ]
猇亭,得名於西漢,虎嘯為「猇」,十裡為一亭,故稱「猇亭」,三國著名戰役「夷陵之戰」即發生於此。
猇亭區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轄區,瀕臨長江,是長江出三峽後的第一塊衝積平原,猇亭區是宜昌市城區的東南門戶、工業區、渝東鄂西對外交通的樞紐,處於承東啟西的位置,是宜昌市新興工業的重要拓展地。
TOP9:奓山(武漢市蔡甸區)
[Zhā Shān]
奓山,又名奓山街、奓山村,地名。現位於武漢市蔡甸區境內。東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鄰蔡甸區永安鎮,北鄰蔡甸區玉賢鎮,南鄰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軍山鎮。奓山街是武漢西郊的一個衛星城鎮,既是武漢經濟開發區開放引進的前沿陣地,又是蔡甸區的工業重地。全街版圖面積108平方公裡,下轄4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現有人口6.3萬人,耕地面積5.3萬畝。
TOP8:垚兒巖(宜昌市遠安縣)
[Yáo ér Yán]
垚兒巖位於宜昌市遠安縣舊縣鎮洪家村二組。北距村委會駐地400米。垚兒巖有一奇特現象,那就是在絕壁的山腰中有巖屋群,巖屋群大小20餘間,分布在一道長300米、寬50米、距地面高30米的絕壁山腰之中。
元朝時期,戰亂頻繁,山匪猖厥,身居縣治所在地的人們更是飽受其苦。人們為了躲避戰亂,便想到了鑿山藏物藏人的辦法,當地村民將繩捆住其身,帶上鑿山工具,從山頂放繩至半山腰中進行挖鑿,先挖岀巖洞,在巖屋內分岀隔層,分成臥室、餐廳之類,更有甚者在洞內還鑿有深達幾十米的水井。 戰亂來臨時,便將吃穿用品和老人小孩依上述辦法提前送入洞中。
TOP7:烏玍山(荊門市鍾祥市)
[wū dú shān]
位於荊門市鍾祥市長壽鎮北部,傳說周倉挑山與長壽鎮北部的灰掩坡、尖山、烏玍山的命名有關。
傳說三國西蜀關羽兵敗麥城之後,其英魂不散,到處遊蕩,要求「還我命來」,後被高人點化,成了神仙,其義子關平、馬童周倉也跟著關帝聖君一起成了神仙。 周倉性子急躁,做事莽撞,是張飛式的人物。他成仙后奉命挑山西去,但他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就急忙上路了。走到長壽北部一帶時,他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內急,於是急忙落下擔子,在西邊的一僻靜山坡處方便。方便之後,忽然聽到公雞報曉的叫聲,他怕誤了時辰犯天條,急忙回到落擔處,挑起擔子就跑,心急之下沒有把穩重心,結果前面的一頭往下一玍(音dú),後面的一頭往上一撅,挑山的扁擔也飛走了。周倉無奈,只好丟下兩山,到關帝聖君身邊報到去了。後來人們將周倉方便的山坡取名為灰掩坡;前面玍下的一頭山頂玍平了,人們稱之為玍山,後面撅起來的一頭山頂直刺青天,人們稱之為尖山。
TOP6:奤子崗(宜昌市猇亭區)
[tǎi zi gǎng]
在宜昌市猇亭區虎牙街道高家店村以東有一個山崗,東接黃龍寺山嶺,南連黎家崗,西臨刷子溪,北靠奤子崗水庫。山崗地處兩衝之中,崗的兩側不陡而稍平,崗頭陡而竣,此崗體由低向高伸延,一個厚厚墩墩的樣子。高家店地方上的人,就把這崗叫「奤子崗」。
「奤」字有三種讀法。一為pò,指臉形龐大;二是hǎ,指地名用字;三是tǎi〔奤子〕。
TOP5:礓察石子灣(宜昌市宜都市)
[jiāng cā shí zi wān]
1950年代以前,人們從五羊河、橫衝子到大包堖去枝江方向必經之路,住在坳口的江家人為方便通行,便在此灣從下向上用石板和灰漿漿砌了一條臺階式的路。「礓䃰子」,宜都方言稱為臺階,雖為日常口語,用字卻較為生僻。
TOP4:侴潭(荊州市沙市區)
[chǒu tán]
在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壋鎮長湖邊偃月村,有「偃月城」古城土垣,相傳是關羽水軍屯守處,考古發現大量北宋時期瓷片等文物。 地方志記載:偃月城本叫侴潭(譚)城。城址立有古石碑:關聖帝偃月城故址。
侴潭(譚)城在明朝叫做侴潭(譚)店,是荊州府江陵縣侴潭莊(都)署地。 這一帶流傳著諸葛亮對關羽留守荊州不放心,想出妙計,那就是在荊州東面建侴潭城,意在讓關羽守住荊州,哪知關羽自持清高,只在漢江、東荊河、長江上修築峰火臺,根本沒想去修侴潭城。諸葛亮來視察時,關羽無可交差,心虛應付,尷尬不已。侴,是一個罕見姓氏,侴潭古城也傳說是周倉所築。
TOP3:冚爹陳家(鹹寧市赤壁市)
[kǎn diē chén jiā ]
位於鹹寧市赤壁市赤馬港辦事處周畫嶺社區東北部,緊靠京珠高速公路赤壁服務區。此地實為六姓灣,在一個小山灣裡有鮑、李、謝、陳、邱、何六姓,六姓灣陳家有一老頭名清華,一次在肉鋪買肉,忘記帶錢,賣肉鋪老闆說:「你把肉拿去,記個賒帳,問老人叫什麼名字」。老人說:「我叫冚爹」,意思是想難為他。肉鋪老闆冚字不會寫,又不好意思問,但老闆靈機一動,寫出一個上五下寸,赤壁方言五寸為一冚。過了很久,肉鋪老闆到六姓灣去討錢,問莊上人說:「我們六姓灣沒有姓冚的,更沒有一個叫冚爹的,你記錯了吧」。莊上人就把冚爹買肉賒帳的事傳遍了。六姓灣陳家的陳清華老人說是我賒帳,我特事難為他寫不出一個冚字,故說冚爹。第二天冚爹將肉錢送給了肉鋪老闆。就這樣冚爹出了名,後人將六姓陳家叫成冚爹陳家。
TOP2:鐵砦(孝感市大悟縣)
[Tiě Zhài]
鐵砦位於孝感市大悟縣劉集鎮鐵砦村西部,是一個呈金字塔形的,體積約20萬方的花崗石包。由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鐵砦撥地而起矗立於崇山峻岭之巔,顯得格外巍峨險峻。四面懸崖峭壁,只有一條僅能夠容一人通過的一百多級石梯,才能到達頂端。真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TOP1:溾水(荊門市京山縣)
[Wēi Shuǐ ]
溾水(京山段)發源於荊門市京山縣城西北20千米的楊集鎮花石巖村,它由西北向東南流經孫橋、新市、永興、曹武4個鎮,至艾家棚入天門市境。在京山縣境內河道長65千米,它匯集了京山縣中部18條主要支流和大小溪澗,成為橫貫京山縣中部的重要水系,流域面積624.5平方千米,約佔京山縣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因溾水一名最初見於《水經注》,古河床在此是一個較大的回水深淵,正如溾義,享有「溾水瑩波」古時京山八景之一的盛名,是途經京山縣的一段,故因此記載命名。
除了有如此拗口的地名
湖北其他地方的地名
也是讓雲朵大開眼界
退三步(神農架)
退三步是一座山,海拔1050米,在神農架林區新華鎮馬鹿場村境內,位於馬鹿場村委會西方7公裡,因此山較陡,過去只有一條不足一米寬match的小路,村民過去結婚時用轎子抬著新娘在此山嶺的小路經過時,遇到彎路過不去,必須要退三步才能經過,現公路取而代之,故名「退三步嶺」。
八卦嘴(黃石)
八卦嘴本名八哥嘴。黃石俗稱延伸至湖中三面環水的陸地為「嘴」,磁湖南岸一「嘴」樹林中有八哥鳥窠,晨暮之時鳥群十分喧鬧,故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或因諧音故,八哥嘴地名演變成為八卦嘴,並有人編出了地名來歷的神奇傳說,增添了地名情趣。
三堆牛屎(荊州)
傳說古時候太上老君牽著自己的坐騎——大金牛,雲遊四方,為百姓造福。途經此地時,金牛拉了三堆屎,便長成了三個小冢子,百姓便取名「三堆牛屎」。
三堆牛屎座落在荊州區川店鎮宗南村委駐地東南面1公裡處,在1949年前土地荒蕪,隸屬安陸鄉三保一甲。1950年後,冢子周邊開墾成了耕地;三個冢子於1981年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區域;2014年定為市級文保區域。
對我來(宜昌)
在長江西陵峽中崆嶺灘的江心,早年橫著一堵大礁石,叫「大珠」。 礁石上刻著三個大字:「對我來」。相傳大約在一百年前,崆嶺灘岸邊住著一個年輕舵工,小名張來子,他十二歲便下河當了小夥計,從小在西陵峽裡打滾。他多次泅水渡江,在江心的石堆上刻下「對我來」三個字,過往船隻照著張來子刻下的標記行船,有驚但無險,張來子成了川江船工的「活菩薩」。
香七裡(襄陽)
相傳很久以前在這裡有個金香爐,此處香火旺盛,香味上下飄香七裡遠,後來人們就取名香七裡。
王四五六壪(黃岡)
相傳清朝早期,當地祖先玩博彩,總是壓一二三骰子,一直沒贏過,後來聽到門頭一種聲音說「壓一二三總是輸」,祖先改為壓四五六骰子,就開始贏,後來就開始置產業, 開油鋪,壪名為王四五六壪,也稱王家油鋪。
二妹山(隨州)
二妹山在殷店鎮朱店東8千米處,地處鳳鳴村東南部,海拔853.3米,佔地面積5.5平方千米,山腳有山洞,二峰都圈有古寨牆,有東寨門、南寨門、北寨門,頂上石峰奇秀,風光宜人,始建於隋代。此山與跑馬嶺、老尖山、牛家洞連綿相連。據《隨州志》載:「此山形若列眉,故以為名」,亦稱二眉山。
歐巴縣(恩施)
歐巴縣,位於來鳳縣綠水鎮體河村委會北方。「歐巴縣」,土家語地名。「歐巴縣」是土家語「翁巴先」的讀音誤記。「翁巴」是指高粱。「先」是香。「歐巴縣」(翁巴先),土家語解釋為:高粱又多又好之地。高粱是做酒最好的原料,過年做餈粑常用高粱。
捉雞城(武漢)
捉雞城的本名叫作京城,是東周遺址,因附近有一座趕雞山,還有一座垸基寺(諧音「院雞寺」),所以,人們就詼諧地將作京城叫「捉雞城」。該城北距黃陂李家集鎮2公裡,屬漢代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菢雞母灣(孝感)
菢雞母灣位於應城市陳河鎮南街村。從前灣裡有個窮婆婆,一天,正坐在堂屋紡棉紗。忽然,從天井飛下一隻菢雞母,領著一群雞娃,圍著紡車唧唧喳喳地邊叫喚,邊玩耍。婆婆見小雞一個個毛茸茸的,著實可愛。婆婆憐意切切,隨手抓了一隻,握在手裡,覺得好玩。誰料等到再鬆手一看,哪還有小雞?倒是看見了一個金光閃閃的金元寶。
這一下,婆婆就別提多高興了,貪念頓生還想再抓幾隻,卻全不見蹤影了。只是從那天起,婆婆發現腳趾頭上長出一個小皰,不幾天便爛得象開花石榴,膿血淋漓,又痛又臭。
原來,婆婆在抓小雞時,腳趾頭被菢雞母啄了一下。家裡平時靠紡線討生活,哪有餘錢。萬般無奈下,她將元寶換成碎銀,買藥治疾。等到元寶花光了,腳趾頭也好了。
婆婆後悔莫及,逢人便說:我是得了外來橫財,才爛了腳趾頭的喲。為警示後人,鄉親們便把這個灣叫菢雞母灣。
釘耙店(荊門)
釘耙店(丁店)位於丁店村4組,東連沙洋縣沈集鎮樂山村,西接4組農田,南抵通村公路,北靠朱廟村。面積0.035平方千米。清同治年間,此處為團林鋪通沙洋和石牌的交叉要道口,行人往來頻繁。當地的幾戶杜姓人家看出商機,便開張了幾處小吃店、小賣店,一時生意十分紅火。隨之,煙館、茶館、賭館、旅館也陸續開張,形成一個小集市。不僅過往人等在此消費,周圍的農民也經常光顧。就連那些揀狗糞的人也懷揣幾文小錢來這裡湊熱鬧。揀狗糞的人來多了,他們使用的狗糞釘耙往往靠牆豎滿幾排,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人們便戲稱此處為釘耙店,大家覺得有趣,就接受了這一名稱,簡稱「丁店」。
這些看起來隨意的地名
居然一個個都這麼有來歷
你的家鄉有什麼有意思的地名
與大家分享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