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的製造方法
2023-07-12 23:19:11 3
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涉及一種彎箍機構,它包括調直機、機架、彎箍機構、進料機構、動力機構和控制器,所述的彎箍機構包括五組曲柄,每組曲柄分別設有一組動力結構提供其動力,所述的動力機構包括擺線針電機、主軸箱、傳動機構和接近開關,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主軸鏈輪、鏈輪和鏈條,所述的鏈輪設在擺線針電機的輸出軸上,主軸鏈輪設在主軸箱內的主軸上,鏈輪和主軸鏈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曲柄設在主軸上,接近開關通過導線與擺線針電機連通,進料機構包括電磁鐵、電磁開關、撥杆和拉簧,所述的電磁開關通過導線與電磁鐵連通,所述的控制器分別通過導線與接近開關和電磁開關連通。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故障率低的特點。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彎箍機構,具體說是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
【背景技術】
[0002]建築行業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彎箍成型的筋箍,彎箍機是對鋼筋作業的種加工工具,完成鋼筋的矯直、定尺、彎曲成型和切斷等工序。現有的彎箍機有的結構簡單,但是自動化程度較低,生產效率不高,有的自動化程度高但是結構複雜,生產製造難度大,故障率高,且不便於維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它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故障率低的特點。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包括調直機、機架、彎箍機構、進料機構、動力機構和控制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彎箍機構包括五組曲柄,每組曲柄分別設有一組動力結構提供其動力,所述的動力機構包括擺線針電機、主軸箱、傳動機構和接近開關,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主軸鏈輪、鏈輪和鏈條,所述的鏈輪設在擺線針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的主軸鏈輪設在主軸箱內的主軸上,鏈輪和主軸鏈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所述的曲柄設在主軸上,所述的接近開關通過導線與擺線針電機連通,所述的進料機構包括電磁鐵、電磁開關、撥杆和拉簧,所述的電磁開關通過導線與電磁鐵連通,所述的拉簧的兩端分別設在機架和撥杆上,所述的控制器分別通過導線與接近開關和電磁開關連通。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故障率低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孔上用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中:I機架,2鏈輪,3擺線針電機,4鏈條,5主軸鏈輪,6主軸箱,7接近開關,8調直機,9曲柄。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包括調直機8、機架1、彎箍機構、進料機構、動力機構和控制器,所述的彎箍機構包括五組曲柄9,每組曲柄9分別設有一組動力結構提供其動力,所述的動力機構包括擺線針電機3、主軸箱6、傳動機構和接近開關7,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主軸鏈輪5、鏈輪2和鏈條4,所述的鏈輪2設在擺線針電機3的輸出軸上,所述的主軸鏈輪5設在主軸箱6內的主軸上,鏈輪2和主軸鏈輪5之間通過鏈條4傳動,所述的曲柄9設在主軸上,所述的接近開關7通過導線與擺線針電機3連通,所述的進料機構包括電磁鐵、電磁開關、撥杆和拉簧,所述的電磁開關通過導線與電磁鐵連通,所述的拉簧的兩端分別設在機架I和撥杆上,所述的控制器分別通過導線與調直機8、接近開關7和電磁開關連通。
[0010]工作的時候,控制器控制調直機8將鋼筋矯直後切割成固定的長度落到機架I上,此時控制器控制電磁開關啟動電磁鐵,撥杆在電磁鐵吸力作用下撥動鋼筋落到機架I上的中心軸上,然後控制器控制電磁開關關閉電磁鐵,撥杆在拉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然後控制器分別通過五組動力機構的接近開關7分別控制擺線針電機3的啟動和關閉以及正轉和反轉,從而實現曲柄9的正轉和反轉完成彎箍操作。
[0011]本實用新型不僅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全自動彎箍機,包括調直機、機架、彎箍機構、進料機構、動力機構和控制器,其特徵是,所述的彎箍機構包括五組曲柄,每組曲柄分別設有一組動力結構提供其動力,所述的動力機構包括擺線針電機、主軸箱、傳動機構和接近開關,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主軸鏈輪、鏈輪和鏈條,所述的鏈輪設在擺線針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的主軸鏈輪設在主軸箱內的主軸上,鏈輪和主軸鏈輪之間通過鏈條傳動,所述的曲柄設在主軸上,所述的接近開關通過導線與擺線針電機連通,所述的進料機構包括電磁鐵、電磁開關、撥杆和拉簧,所述的電磁開關通過導線與電磁鐵連通,所述的拉簧的兩端分別設在機架和撥杆上,所述的控制器分別通過導線與接近開關和電磁開關連通。
【文檔編號】B21F1/00GK204052711SQ201420451950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6日
【發明者】張廣路, 張洪友 申請人:張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