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院禁止拍照的條例(在電影院隨手拍了張照曬朋友圈)
2023-07-12 23:46:17 2
作者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最近電影院恢復開放
幾部大片陸續上映
這讓憋了許久的大家熱情高漲
不過,在電影院裡的一個小動作
可能會引發反感
你知道嗎?
此前據上觀新聞報導
市民羅小姐進電影院觀看《信條》
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
發在了朋友圈裡
「
「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紀念一下」。
」
隨即就有好幾位朋友留言
「屏攝不應該哦!」
她這才知道
對於很多影迷來說
屏攝是大忌
電影「屏攝」,簡單來說,是指包括拍照、錄像、錄音在內的影院盜攝行為。
微博上,與「屏攝」相關的話題閱讀量達5700多萬。「屏攝」到底有何不妥?
反方:惹人生厭的「屏攝」小動作
對於看電影時拍照片、短視頻的觀眾們,可能從來沒想過自己的順手一拍有何不妥。「每當有熱門電影上映,我的朋友圈就會有人『屏攝』,有時候看到關鍵鏡頭的劇透時,真的很惱火。當照片涉及劇情轉折或者推進的時候,哪怕只曬了一張照片也會存在劇透。」張先生回憶道,一般曬照片的人會在社交網絡上配張自拍,完成觀影「打卡」。
即便在飯圈裡,對於偶像參演的電影能否「屏攝」也有相關規定。「有次我家哥哥電影上影了,粉絲群裡會提前公示禁止在放映中拍照。當時就有粉絲因為曬了自己在電影院拍的照片,被踢出粉絲群。」粉絲小徐解釋道,「屏攝」照片看似沒有劇透,卻會讓電影的新鮮感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也有公眾人物「以身試法」,被網友揪出。演員鄭愷去年7月發布的一條觀看迪士尼電影《獅子王》的微博,配圖包含兩張「屏攝」照片,引來網友議論。
去年,平遙國際電影展創始人賈樟柯曾呼籲大家在看電影時不要「屏攝」:「希望大家不要對著電影屏幕拍攝。電影工作者與製片公司的勞動需要得到尊重,謝謝大家理解。」
↓不少網友明確反對「屏攝」↓
網絡資料圖
正方:「屏攝」出於喜歡和儀式感
雖然近年來劇組方、導演頻頻發聲拒絕「屏攝」,但是「反屏攝」似乎仍是個未走進公眾視野的「冷常識」。而很多觀眾也紛紛表示,「屏攝」這件事沒有主觀惡意,也沒必要小題大做。
「如果不是朋友看到我曬的照片提醒我,我真的沒想到順手一拍的照片可能會引發爭議。」在電影《花木蘭》的最後幾分鐘,李女士拍了張照片,配上兩三句觀後感發到了朋友圈。「我只是覺得這部電影很好看,想要分享給我的朋友們,順便在朋友圈『打卡』。」
經過朋友的提醒後,李女士才發現紙質電影票背面的「觀影須知」中,的確印有「影廳內禁止攝影」的圖標提示。「之前沒聽說過電影院不能拍照,觀看電影前,工作人員也沒有提醒。」
在另一些觀眾心中,看電影「屏攝」也是記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出於一種儀式感。「看完電影拍張照片,就證明自己看過了。我拍照沒有開閃光燈,也關掉了拍照的聲音,並沒有影響到電影院裡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張小姐回憶道,她曾有次看完電影拍了張照片,上傳到了微博。
令她始料未及的是,粉絲數不多的她,居然評論區引來了網友的一陣攻擊。「沒素質。」」電影院裡不讓拍照片的,你不知道嗎?」說起這條引發網友惡評的微博,張小姐覺得很委屈,一方面是在此之前她並不知道電影院裡不能拍電影的照片,另一方面她覺得那張照片並沒有涉及劇透。
↓有網友認為「屏攝」問題不應小題大做↓
建議:可以分享官方劇照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對影院「屏攝」問題有著明確說明,根據第三章第三十一條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
一位影視行業業內人士忿忿不平地表示,懷著到此一遊的心態給電影拍照片,是對電影的不尊重。他建議說:「如果出於對影片的喜愛,可以分享影片的官方劇照,而不是屏攝。」
「拍攝者或是出於想曬電影中精彩的獨家鏡頭,或是懶於再去尋找官方圖,於是隨手一拍,但這是缺乏對觀影素養的行為。」該業內人士說道。
「在電影院觀影不僅損害電影出版方的利益,拍攝時的閃關燈或者快門聲也會影響觀影體驗。」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系大四的張同學回憶道,每次遇到觀眾「屏攝」的情況,他總會提醒對方不要拍。「大部分『屏攝』的人都不是故意的,他們以為這並沒有違背相關法規。影院裡的拍照行為並不是一道是非題,而是一道選擇題。對於觀眾而言,很難確定自己所拍的照片受否會產生劇透,最佳的辦法就是使用官宣圖為電影『應援』。」
對於「屏攝」現象
你怎麼看?
部分內容綜合自上觀新聞(作者:簡工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