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腳踏實地的議論文
2023-07-06 01:05:13 2
黑格爾曾經講過一個這樣的觀點「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關心腳下的事,註定沒有未來」。以下是小編為您帶來的關於腳踏實地的議論文,看看吧!
關於腳踏實地的議論文1:
或許星空是一種願望,而實地則是最能接近夢想的聖境;或許仰望是一種「奢求」而腳踏則是把仰望用於行動的工具。我認為,只有通過腳踏實地,才能夠到達絢麗多彩的星空。
羽扇綸巾,舌戰群儒,一副儒生相貌的諸葛亮之所以可與許多武將、梟雄齊名於當世,與其志向不無關係。面臨著漢室窘境,他渴望匡扶漢室,救天子於水火之中,但其不像曹操、董卓之輩,藉以令諸侯;也不像劉璋、劉表之類,懦弱無能,躲避於亂世;更不像王朗、華歆之徒,賣主求榮。諸葛亮所選擇的是不斷完善自己,腳踏實地。正因如此,有了他餵雞拖延老師下課的美談,使司馬徽對其刮目相看;正因如此,有了他「未出茅廬便三分天下」的壯談,使劉玄德有「吾之有孔明,如魚得水」的慨嘆;正因如此,雖然滿朝文武想偏安一隅,但他仍渴望興復漢室,六出祁山。卻因操勞過度,身死五丈原,儘管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但腳踏實地卻讓他達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高度。
於丹說過:「人生的每一步路都是要用腳來丈量的。」實現理想的路更是如此。李素麗的星空雖然沒有劉翔、姚明的星空光環絢麗,卻在「為人民服務」的工作宗旨下別有一番特色。李素麗的微笑,無論下雨颳風,都在她的臉上洋溢著;和藹的聲音「請乘客扶好」「大媽,您做我這裡吧!」都給人以溫暖。「為人民服務」那個在毛主席時代盛行積極做法,完全詮釋在她的身上。如此腳踏實地,亦源自她對星空的仰望,儘管星空不很絢麗,卻也照亮了她的人生。
然而,許多的人也總是仰望星空,卻從未腳踏實地。林和靖的詩固然閒適,卻也顯示出一種逃避。林和靖原本也是想盡畢生之才華,助國家繁榮,卻只因科舉不中,就一頭扎在山根底下,整天「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可這樣的人又有何用呢?空留閒詩,自己的名字卻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被遺忘,豈不痛哉?
天生其材的方仲永,也曾想過要把其名揚於世,但他竟想用它那微薄的才華展露於世,中日遊於富人之間,終為「泯然眾人矣」。一味的仰望星空,讓他們或被歷史淹沒,或半途而廢,最終一事無成。
仰望星空,讓人生充滿希望及夢想;腳踏實地,縮短了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星空不在絢麗與否,不在於空想,而在於自己的腳踏實地。
關於腳踏實地的議論文2:
巴爾扎克的一句「沒有偉大的願望,就沒有偉大的天才」就很直接的闡明了理想的重要性,我們也都知道「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的道理。理想與努力同樣重要,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這八個大字。
世上有這麼四種人:一種人心中擁有一個偉大的理想,但他並沒有對這個理想付出努力,只是空想著理想實現後的美好生活,一直一直的空想下去,終生碌碌無為;另一種人他並沒有一個人生的理想,他只是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終生忙忙碌碌,平平淡淡;還有一種人他既沒有理想,也不會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這樣的人最後的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最後,還有一種人,他心中有著一個理想,並為了這個理想而努力奮鬥,最後終於收穫了成果,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以上的四種人,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但你想成為那一種人呢?我期望著成為最後一種人,仰望著理想的星空的同時,雙腳一步一步的踏在堅實的土地上奮鬥著。
「仰望星空」是對思考的無限崇拜,是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腳踏實地」是對問題的積極思考,是為實現理想而付諸的實際努力。一個只有「腳下」沒有「天空」的人生是狹隘的,一個只有「天空」沒有「腳下」的人生是虛幻的。我們不可能在沒有陸地的天空下勇往直前,也不能在沒有星光點點的黑夜裡找到未來的方向。
項羽年幼時曾在看到秦始皇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後,說出了「彼可取而代也」的壯志豪言,這為項羽此後成為稱霸一方的西楚霸王有著關鍵性的作用;但這也與他幼年時的努力密切相關;如果亞伯拉罕?林肯沒有小時候為國家做貢獻的理想,沒有在艱苦時期還一直堅持上學讀書的話,美國歷史上將會缺少一位偉大的總統。理想與努力總是這樣緊密相連。
仰望星空是我們捕捉夢想的開始,腳踏實地則是我們讓夢想成真的途徑。我們需要用一顆孩童般的心靈去找尋夢的光芒,更需要用成熟和堅忍完成我們實現夢想的徵程。
我們應當仰望著屬於我們自己的那點星光,雙腳在實地上踏好每一步,向著它一直前行……
[關於腳踏實地的議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