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
2023-07-05 15:31:54 1
班門弄斧是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多用來嘲諷別人。小編整理了20XX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篇一】
現在這個世紀需要人才,需要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比如我和王老師下象棋技術一流,很多人都是他的「手下敗將」。而我卻是個「無名小卒」。我想王老師下棋只是經驗比我多而已,「不足為奇。第一次下時我輸了,但我還是不服氣,總結了方案和王老師下了一盤我贏了,小學三年級作文《班門弄斧作文》。我多高興啊如果我當時輸了就不敢和王老師比我現在還能贏得了他嗎?
有一次上美術課時,我們正在畫畫。而李祺琛看到我們一個個畫得這麼好就不敢畫,然後就坐在那發楞一直浪費了一節課。後來第二節課,黃老師拿走黃宇軒得畫表揚了起來,李祺琛一看他本來能比黃宇軒還畫得好的。如果他當時就大膽的畫,那黃老師表揚的能不是他嗎?
如果達爾文不敢「班門弄斧」不去研究生物的進化論,那我們今天還是相信我們人類還是上帝創造的。如果劉翔不敢「班門弄斧」,在世界短跑精英面前退縮那他也得不到金牌。今天我們也許還會被其他國家嘲笑。如果19歲的華羅庚不敢「班門弄斧」沒有推倒蘇家駒一個錯誤的理論,今天也許我們還在學著錯誤的理論。
所以21世紀需要人才,需要具有班門弄斧精神的人!
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篇二】
成語「班門弄斧」是個貶義詞,華羅庚先生卻說:「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這是我一生的主張。」「班門弄斧」本是指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但班門弄斧者正是敢於在高人面前推銷自己,展示自己才能的人。這種人在班門前並非在賣弄本領,而是在展示自己的才華,以期得到重視,從而學到更多的本領。如果是這樣的話,「班門弄斧」又有何不可呢?
班門弄斧者不滿足於現狀,到技藝更高的人那裡去推銷自己,正反映了他們勇於上進,不甘落後的精神,同時也顯示出他們強大的自信心,堅信自己長期練就的本領會得到賞識,進而在高人的指點下學到更多的本領。這種人不但不應被眾人譏笑,而且還應受到眾人稱讚,因為他們才真正認識到自我的價值不在於為已學得的小小本領沽沾自喜,而在於不斷充實自己,學到更多的本領。既然這樣,班門弄斧者就不應受到指責,即使是魯班也應當為有這樣精於學藝的人而感到高興。
鋼琴王子蕭邦在未成名之前,是個清貧的無名小輩,但他酷愛音樂,願將一生傾注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並且異常地刻苦練琴。他在自己的第一場音樂演奏會上特請李斯特為在場聽眾演奏了一支名曲。此後蕭邦名聲大振。蕭邦向李斯特表示謝意,說:「是您用寬厚的臂膀扶助了我。」而李斯特卻笑著說:「不,是你造就了自己的成功。」蕭邦的成功離不開自信與勇氣,他敢於在鋼琴大師面前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能,不僅得到大師的賞識,也得到了眾人的讚許。
由此看來,「班門弄斧」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班門弄斧」反映了人的勇氣與自信。有了這種勇於展示自己的勇氣,才使班門弄斧者的本領日漸增長,從而獲得成功。
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篇三】
從古至今,無論在字典裡還是在人們口中,總認為「班門弄斧」就是在行家裡手面前賣弄自己的才能,因而容易受到眾人的鄙薄和否定。顯然,社會上對班門弄斧的人總是排斥的,但是為什麼非要把弄斧者往壞處想呢?我認為,敢在魯班面前弄斧的人,一定是個敢於向權威挑戰的人,其精神是值得稱道的。
陳景潤曾偶然發現華羅庚數學著作裡的錯/a>著作裡的錯誤,寫信給華教授,華教授真誠地接受了批評並及時作了改正,並且因此發現了這顆數學新星,為陳景潤日後輝煌成功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這說明,敢班門弄斧者絕非平庸之人,在「弄斧」中他既指正了高手的不足也對自己的新學之物作了一些肯定與修改。事實證明,一個人若想要有所提高,也只有到「班門」那兒弄斧,才能求得「真經」。
《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無名小輩」在關公門前使刀弄槍的數不勝數,最後一個乃是魏將龐德,他在關公風頭最盛時請命出徵,不時在關公面前使刀。其刀法令關公擊節叫好,雖然最終關公在「溫酒斬華雄」之類的豐功偉績後添了一條擒于禁,斬龐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從未恥笑龐德「不自量力」。可見,到班門去弄斧之人,是要有非凡的勇氣的。自滿者,不會去請教,因為他覺得沒人可以去自己相比。自暴自棄者,亦不會去,因為他缺乏信心,太看輕自己,唯有自信且謙虛之人,才會去班門「獻」藝。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頌揚嗎?
英國人塞繆爾約翰說過:「無愧於有理性的人生活,必須永遠在進取中度過,」「弄斧」之人為求得真才實學敢於在班門面前「獻」藝,這說明他們身上有一種不斷探索開拓的精神。人類在發展中不斷會發現新的奧秘,如果墨守成規,沒有一種挑戰精神,我們這個世界就不會進步。
如此看來,班門弄斧也益處多多,只要合乎情理,難道不值得提倡嗎?
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篇四】
晚上,寫完課外閱讀筆記,發現有一塊「空地」,「荒」了怪可惜的,於是提筆畫了幾根小草,媽媽看見了,說:「你的老師能寫會畫,在他面前『班門弄斧『,豈不讓人家笑話!」聽了媽媽的話,我不禁浮想聯翩。
「班門弄斧」這個典故是比喻在比自己高明的人面前賣弄本領,自古以來都是貶義的。
由此,我想到:學生們學習本領,總會遇到各種難題。假如如老師斥道:「學習乃人生大事,休要逞強!」學生也很「謙遜」,不再進取,那科學技術怎麼能發展到今天這樣先進的水平?向老師學習,並非「班門弄斧」。即使弄幾下斧,求教於他人,有什麼不好?因此而多學一些本領,又有什麼不對?如果永遠不敢「班門弄斧」,人類可能還在吃生肉,披樹皮。敢於「班門弄斧」,正是求教的開始。
它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事物總是發展的,後代總是勝於前代的,有許多人在「班門」前大「弄」其「斧」;青年數學家陳景潤,就是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面前「弄斧」,為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取得優異成績;工人作家宗福先,就是在戲劇大師曹禺門前「弄斧」,寫出了話劇《於無聲處》,轟動了全國。
我們不要怕「班門弄斧」,而要積極的去「班門弄斧」。
[20XX班門弄斧優秀議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