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中跳繩的運用(寫給家有幼升小孩子的家長)
2023-08-13 14:58:41 1
最近天氣回暖,小區裡玩耍的小朋友也多了起來,其中有不少小朋友在練習跳繩,不由得在心裡佩服起這些孩子的家長們的「高瞻遠矚」。看到這裡你肯定要問:跳個繩有啥高瞻遠矚的?可不要小看跳繩,過來人都知道,最最容易被忽視的幼小銜接,竟然是:跳繩!!
為什麼這麼說?這裡有一份來自學生體質健康網的評分標準表,上面明確的註明:一年級的小學生一分鐘要跳100多個才能達到體質測驗的優秀標準!看到這裡很多家長一定會暈倒,我家娃真的是一個也不會啊!
跳繩,不是孩子們到了年齡就自動解鎖的一項技能嗎?自從養了娃,咱被「娃到時候自動就會了」這樣的謊言騙了多少次了啊!跳繩也是這樣。以為娃搖動手中的繩子,就能跳起來,但真相卻是……每次搖繩子的時候,都把繩子扔了出去!
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對學校學生體質測試的考核,學校又要求家長對孩子進行監督,每天要跳多少個,一分鐘要跳多少個,而且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學生各方面的體育測試是與評優評先直接掛鈎的,這引發了不少家長的焦慮。
所以,學跳繩要趁早啊,朋友們!
為了疫情一過,當神獸們集體出籠的那一刻,讓你娃成為跳繩場上最靚的仔,今天就來帶著大家一起學習,如何讓娃學會跳繩的秘籍吧。
跳繩算是一項性價比最高的健身項目。它可以讓孩子獲得以下好處:
跳躍有助於開發大腦的左右半球,幫助提高空間意識和閱讀技能,提高記憶力,促進創造性思維。跳繩還能提高孩子們的動態平衡和協調能力,以及反應能力和肌肉耐力。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支持跳繩運動,鼓勵數百萬兒童通過跳繩鍛鍊心血管健康。跳繩也可以避免在跑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膝蓋損傷。同時也有助於鍛鍊手臂和肩膀,改善骨骼健康。孩子們在學校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諸多發展技能,比如雙邊協調、運動規劃、手眼協調、力量和耐力,都統統包含在跳繩這項運動當中。跳繩可以成為集體活動,幫助孩子克服害羞,獲得更多的社交。經常跳繩能加快血液循環,有利於胃腸的消化,增強食慾,從而使得兒童更加健康的成長。提高孩子記憶能力,由於跳繩過程中不自覺的會去數數,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有助於記憶力的提高。培養孩子節奏感,跳繩時要手和腳一起協調去動,經常這樣鍛鍊,有助於兒童左腦和右腦平衡、協調地發展,還可以培養兒童的節奏感。可見,跳繩對於孩子發育而言,是很重要的一個鍛鍊方式。它是一項鍛鍊四肢協調,核心穩定,掌握失重時的平衡感和節奏感的有效活動,同時能夠對幼兒的骨骼發育起到良好作用,塑造孩子的意志品質。能夠對平衡、協調、力量、速度、柔韌、反應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同時,跳繩可以有效的對兒童進行感應系統發育,促進大腦前庭神經的發育,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能力,認知能力等綜合素質。
這樣看起來,跳繩真的是好處多多,所以孩子們要抓緊練起來。不過很多教過孩子跳繩的父母也著實頭疼,嘴皮子都磨皮了,孩子就是學不會,或者無論如何也不能四肢和手眼配合起來。跳繩,為什麼這麼難?
影響孩子跳繩原因的首當其衝,是動作協調能力障礙。動作協調障礙是指兒童在動作協調上出現問題,患者的動作協調發展與其年齡及智能發展不相符,有運動協調障礙的孩子,有些在大的肢體動作上不協調,有些在精細動作上有問題,有些孩子可能兩者皆有。
運動生理學家們發現:人的運動機能的發育差異是由先天和後天兩種因素造成的。先天的人種間的差異,性別間的差異,以及個人間的差異影響了人的運動機能的水平。
有運動協調困難的孩子,存在先天的不足:肢體不協調,當他們學跳繩的時候,失敗的次數會更多。有些運動協調障礙嚴重的孩子,連跳躍起來都難。
在大家眼裡,跳起來,雙手甩繩子過去,這樣的動作是很簡單。但當中包含了孩子的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手腳協調、手眼協調、整體肢體協調、空間位置判斷這些要素,其中一個方面的能力弱,孩子學跳繩都會很困難。
此外還有以下因素也會影響孩子跳繩的能力:
身體結構能力:頸椎曲度能力,脊柱發育狀況,脊柱側彎無法正確維持軀幹穩定,骨盆前傾,後傾及歪斜狀況,足踝發育狀況,扁平足,足弓發育異常,走姿呈現內八,外八等等這些問題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運動能力的發展。基礎生理代謝能力:呼吸模式,肺活量大小,呼吸急促,暫停,頻率低嚴重影響活動的持續性。感知覺問題:觸覺,前庭本體感覺出現異常問題。手眼腳的協調;本體覺的建立能正確甩繩子、發力;動作計劃彈跳能力。學會跳繩的首當其衝,是提升孩子的運動協調能力。
跳繩是需要很好的運動協調能力,所以對於有運動協調困難的孩子,家長要先提升運動運動協調能力,家長可觀察孩子哪一方面能力弱,然後先進行針對訓練提升。
以下提供一些居家訓練方法:
走家長可以讓孩子頂著沙包(或毽子、小玩具、書)向前直線走、倒退走,還可以腳跟碰腳尖交替向前走(鍛鍊平衡與視覺空間判斷)只用前腳掌或只用後腳跟直線走(鍛鍊小腿肌肉,提升下肢力量)手拿一本書,書上放桌球,向前繞過障礙物走,也可只用前腳掌或只用後腳跟向前繞過障礙物(鍛鍊手眼協調、下肢力量)跳躍著走、跳格子走、單腳向前跳同時把球踢到相應位置(鍛鍊下肢力量和空間位置判斷)爬行現代發展心理學研究正面,爬行有利於大腦發育和動作發展(尤其是促進孩子協調能力的發展)。
平衡訓練單腳站立(睜眼和閉眼各做一次),每次站10秒,或單腳原地跳躍10次(睜眼和閉眼各做一遍)(提昇平衡能力,孩子跳繩時跳躍起來更容易保持平衡,從而更有安全感)單腳向上跳躍,手同時向上拋球,落地時手也接住球(鍛鍊孩子手眼協調、手腳協調和下肢力量)在協調能力得到有效的鍛鍊之後,接下來,家長就可以教孩子跳繩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這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家長們可以對照著試試看。
跳躍練習將繩子放在地上,不著急開始,先讓孩子熟悉和繩子的相處,這是學會控制和使用它的第一步。比如
沿著繩子行走,如同在花壇邊緣行走一樣,確保不讓自己掉下來,這個訓練的目的是增加孩子的平衡
感,為後續的跳躍做準備。
接下來就可以嘗試跳躍了,可以是從繩子的一邊跳到另一邊,或者是交替跳躍,從這邊跳到那邊,再
跳回來,如此反覆。這個訓練為了增強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和協調能力。
下一步,可以適當提高繩子的高度,離開地面一段距離,讓孩子嘗試跳躍和連續跳躍。需要注意的
是,所有的跳躍都要配合繩子完成,只有這樣的跳進、跳出,才能讓孩子熟悉確保身體跳過繩子所需
要的高度以及力度。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孩子的肌肉將形成記憶,自然就知道該將腿抬多高,不會
發生拌繩的情況。
搖繩練習首先,讓孩子把繩子放在腳後,雙手拉直。
接著,讓孩子將大臂靠近身體,晃動手腕,畫一個大圓圈,將繩子從頭頂甩到身前的腳下。
然後,雙腳邁過繩子,再重新開始一次搖繩。
不斷重複搖繩的動作,直至孩子能熟練掌握。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手臂不要開合過大,不要在兩側伸展開來,一定要將大臂儘量貼近身體。
跳躍與搖繩一起進行讓孩子記住一個口訣:「先搖繩,再跳躍」。千萬不要一邊搖繩,一邊跳躍。
首先,讓孩子搖繩。
接著,讓孩子跳過身前的繩子。
不斷重複這套動作。一般孩子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兩個動作不會做的很連貫。
通常,他們不會在繩子落地的同時就跳躍。而是等繩子落地了一兩秒鐘之後,再向前跳躍。
要允許孩子有這樣的過程,每天堅持分步驟練習,慢慢孩子就會熟練起來,變得更加連貫。
市面上適合兒童使用的跳繩按材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棉紗跳繩,一般也稱作編織跳繩,是較古老的一種跳繩,常常配以木質手柄或塑料套海綿手柄。編織跳繩的優點是柔軟、不容易打結;缺點是繩子不耐磨、容易斷,並且重量太輕,跳起來比較費勁,適合在冬季使用。
2、塑料跳繩,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一種跳繩,一般會配塑料手柄,計數跳繩通常就以塑料跳繩居多。塑料跳繩的優點是繩子堅實耐磨、外觀美觀,缺點是有氣味、繩子容易打結,比較適合在夏季使用。
3、竹節跳繩,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一種跳繩,裡面有繩芯,外面用塑料竹節包裹,通常配以塑料手柄。竹節跳繩的優點是繩子不容易打結、也比較結實,但對竹節材料的要求較高,如果竹節採用劣質塑料,韌性就會比較差,極易開裂;竹節跳繩基本上解決了編織和塑料跳繩存在的問題,是一種比較好用的跳繩。
給孩子用的跳繩,重量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重量太輕就不容易控制;重量太重又會比較費力,孩子跳久了會感覺到手腕酸痛,意外抽到身體也可能會造成傷害。
長度孩子用的跳繩長度並不是越長越好,購買的時候注意選擇「兒童跳繩」即可。大多數兒童跳繩的長度都在2.6米左右,低年級小學生用起來仍顯長,好在現在的跳繩都可以調節長度,所以家長們大可放心選擇。
是否帶計數器目前有很多兒童跳繩都帶有定時計數功能,跳繩手柄上的液晶顯示屏會顯示數量,很多孩子也喜歡這種他們眼裡的「高科技」產品。但是,我們並不建議給孩子用這種帶有計數器功能的跳繩。首先這種計數功能裝置非常容易壞,壞了之後跟普通跳繩沒兩樣;其次孩子跳繩時,往往會被變化的數字所吸引,影響跳繩的專注性。
結語好了,以上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關於跳繩的全部內容了,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要上小學的孩子早日學會跳繩,順利通過考驗,更重要的,是享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
加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