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溼度自動檢測及調節箱式變電站的製作方法
2023-07-06 10:03:46

本實用新型涉及涉及電力設備設計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溼度自動檢測及調節箱式變電站。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電能在迅猛增長的同時,對箱式變電站的需求也出現了井噴。箱式變電站是一種高壓開關設備、配電變壓器和低壓配電裝置,按一定接線方案排成一體工廠預製戶內、戶外緊湊式配電設備,即將變壓器降壓、低壓配電等功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鋼結構箱。目前在我國電力工業中,箱式變電站已被廣泛應用。
由於箱式變電站的電子元器件運行產生大量的熱量再加上內部的通風條件不良,同時有些安裝地點的溼度較高,水蒸汽在電子元器件或電介質材料表面形成水膜,容易引起電子元器件之間出現形成通路;同時有些安裝地點的溼度過低導致空氣乾燥,容易產生靜電,可以擊穿電容、電阻等元器件,引起設備故障。但是目前沒有對箱式變電站內溼度實時變化的檢測及自動調節的功能,很容易導致箱式變電站故障,危害電網和工作人員人身的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實時檢測溼度的變化及報警,並根據溼度的變化自動除溼或加溼的箱式變電站。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溼度自動檢測及調節箱式變電站,包括槽鋼底座、箱體、PLC電路板、檢測模塊、溼度傳感器、報警模塊、除溼加溼一體裝置、鉸鏈,所述槽鋼底座上部為箱體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箱體採用模塊化的板材組成,且分為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後立板、門板、上蓋板,所述箱體的底板、左側板、右側板、後立板、上蓋板採用鉚釘連接,所述箱體的門板通過鉸鏈與左側板連接,所述PLC電路板上面分布著檢測模塊、溼度傳感器、報警模塊,所述檢測模塊上設置有溼度傳感器,且採用雷射焊接工藝,所述報警模塊通過行動網路與巡視人員手機上的APP和指揮中心連接;所述除溼加溼一體裝置由風機、壓縮機、冷凝器、溼膜、水管組成,所述除溼加溼一體裝置根據接收到的不同命令信號後,自動進入除溼或加溼工作狀態。
進一步,所述箱體的門板分為四扇門。
進一步,所述箱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都設置有散熱柵格。
進一步,所述箱體的左右側板、後立板和門板都設置有警示牌和閃電標誌,且固定方式為雙面膠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種溼度自動檢測及調節箱式變電站,採用在箱式變電站裡設置溼度傳感器和除溼加溼一體裝置,溼度超過設置的溼度值時則自動除溼,當溼度低於設置的溼度值時則自動加溼,同時通過行動網路把信息傳給巡視人員手機上的APP和指揮中心,做到實時監測溼度變化、及時預警,從而消除安全隱患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
附圖說明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 並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箱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槽鋼底座;2-箱體;21-底板;22-左側板;23-右側板;24-後立板;25-門板;26-上蓋板;3-PLC電路板;4-檢測模塊;5-溼度傳感器;6-報警模塊;7-除溼加溼一體裝置;71-風機;72-壓縮機;73-冷凝器;74-溼膜;75-水管;8-鉸鏈;9-散熱柵格;10-警示牌;11-閃電標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一種溼度自動檢測及調節箱式變電站,包括槽鋼底座1、箱體2、PLC電路板3、檢測模塊4、溼度傳感器5、報警模塊6、除溼加溼一體裝置7、鉸鏈8,所述槽鋼底座1上部為箱體2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箱體2採用模塊化的板材組成,且分為底板21、左側板22、右側板23、後立板24、門板25、上蓋板26,所述箱體2的底板21、左側板22、右側板23、後立板24、上蓋板26採用鉚釘連接,所述箱體2的門板25通過鉸鏈8與左側板22連接;所述PLC電路板3上面分布著檢測模塊4、溼度傳感器5、報警模塊6,所述檢測模塊4上設置有溼度傳感器5,且採用雷射焊接工藝,所述報警模塊6通過行動網路與巡視人員手機上的APP和指揮中心連接;所述除溼加溼一體裝置7由風機71、壓縮機72、冷凝器73、溼膜74、水管75組成,所述除溼加溼一體裝置7根據接收到的不同命令信號後,自動進入除溼或加溼工作狀態。
進一步,所述箱體2的門板25分為四扇門。
進一步,所述箱體2的左側板22和右側板23都設置有散熱柵格9。
進一步,所述箱體2的左右側板23、後立板24和門板25都設置有警示牌10和閃電標誌11,且固定方式為雙面膠連接。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