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尤二姐吞金而死後(紅樓夢中的尤二姐為何能吞金自盡)
2023-07-26 14:51:33 2
黃金稀有珍貴、美觀實用。古往今來,人們對黃金情有獨鍾。
我們常常說「金碧輝煌」「金光燦爛」「一諾千金」「浪子回頭金不換」「男兒膝下有黃金」「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正月逢三亥、豬當黃金賣」「再貴的黃金也換不來青春」等等,都含有黃金珍貴的意思。
金鑾殿、金飯碗、黃錦緞、黃金屋、黃金盞、黃金縷等等,沒有一樣不珍貴。就是我們現在常常去的那些著名旅遊景區,武當山、峨眉山、老君山等等都有金頂,日本京都還有一處用金箔包裹的名勝「金閣寺」。
金子,歷史上就讓人眼睛發亮。
而在我國古代,有「吞金」的自殺或者處罰方式,也就是吞下金子,讓人致死。
那麼,黃金本沒有毒,古人為何能夠吞金自殺呢?
吞食某物而導致死亡,在歷史上司空見慣了。把毒鳥的羽毛放入酒中製成的「鴆酒」,用礦物質加工的砒霜,再到用重金屬煉製的一些「長生不老丹」等等古代毒藥種類繁多。這些東西毒性強,吞食之後,生命很快消失。
而吞金致死,卻不免令人疑惑。
金子雖然屬於金屬,但卻沒有劇毒。中世紀的歐洲,富人和貴族們為了彰顯身份地位,還會將金製成片、磨成粉,加到食物和飲料中,直到今天,加入金箔的雞尾酒價格昂貴。明明沒有毒性,甚至能夠被食用的金,為什麼能夠成為殺人兇器呢?
一種說法來自於明朝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道:「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這種說法認為,讓人吞金致死的是一種「毒金」,也就是未經加工提煉的生黃金,它顏色赤金,有很大的毒性,能夠輕易將人毒死。只有十幾次提煉之後,它的毒性才會慢慢消散。
純金並沒有毒性,李時珍的說法被普遍認為是,古代冶煉技術落後。實際上,在提純黃金的過程中,總會有殘留的有害物,不可能做到絕對無毒。於是,有人在吞食不純的黃金後,便毒性慢慢發作,性命一步步消亡。
所以說,吞金自殺其實是存留的毒性將人慢慢殺死。這本身就是對人的一種折磨。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金本身無毒,但有人在金上塗了毒藥。金子有誘惑力,讓人優雅地吞下金子,實際上金子上的毒藥就開始折磨人了,等來的只有是丟了性命。
還有人認為,金子堅硬尖銳,既劃破了腸道,有不能消化,沉入腹中,讓人墜痛而死。古代有許多吞金的故事,如《明史》中描述吞金而死的宦官張敏、遭遇兵敗的清軍將領戴宗騫等,他們死的時候痛苦萬分,五臟六腑如同刀絞。
金子對人的「機械性刺激」自然會引起人的內臟發生反應。金落到胃裡,無法消化,人當然會幹嘔、噁心。器官是肉長的,哪能經得住金屬的折騰,無論怎麼掙扎,誰吞了金子都得死亡。
在四大名著《紅樓夢》中有「尤二姐吞金而亡」的細節。仔細想想這個情節,其實挺有一番深意。尤二姐生活不易,為了追求虛幻的東西,心甘情願地做了個老二,自以為日子會好起來,結果左盼右盼,等不來渴望中的好光景,沒得到什麼,只有吞下一塊金子,聊以安慰一下疲憊的神經。
在許多藝術作品中,吞掉金耳環、金髮簪、金戒指的情節還真是不少。
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金子讓人吞掉?古人所說的吞金而亡,實際上是吞下了其它金屬,比如銅或者鐵之類的東西。至於在《延禧攻略》中,青蓮吞金而亡的細節,那實在是一種人生的無奈。
當然,現實生活中,有人戴著半指頭粗的金鐲子,那實在和鐐銬沒有區別;也有人膽戰心驚,吞金而亡,我們就不說他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