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16:18:16 3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輸變電線路鐵塔的設計,特別提供一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
背景技術:
[0002]輸變電線路的設計,從送電起始點到受電終端需要一條完整的通道走廊,在通道中按相應的距離設置杆塔,承載輸電導線,由於目前國家66KV定型鐵塔都在27米以下,使用現有的杆塔需要將通道內的樹木及允許跨越的各種障礙物清除,滿足導線的對地距離要求。[0003]在山區中,為滿足導線的對地距離要求,清除通道內的樹木及允許跨越的各種障礙物工程浩大,且不利於綠色環保,需要砍伐大片的森林,成本高,易造成水土流失,實施難度很大。[0004]同塔雙迴路塔主要包括有塔身,設置在塔身上,且從上至下順序布置的上層橫擔、 中層橫擔、下層橫擔,在塔身兩側均(即上層橫擔、中層橫擔、下層橫擔的兩端)設置有三個掛線位,即在塔身的每一側均形成一個導線迴路,故該塔形稱為同塔雙迴路。[0005]在線路設計中,對導線進行力學計算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確定導線應力大小, 以保證導線受力不超過允許值;二是確定杆塔受到導線及避雷線的作用力,以驗算其強度是否滿足要求,杆塔的荷載主要包括導線和避雷線的作用結果,以及還有風速、覆冰和絕緣子串的作用,就作用方向講,這些荷載又分為垂直荷載、橫向水平荷載和縱向水平荷載三種。[0006]為了搞清每基杆塔會承受多長導線及避雷線上的荷載,則引出了水平檔距和垂直檔距的概念。懸掛於杆塔上的一檔導線,由於風壓作用而引起的水平荷載將由兩側杆塔承擔。風壓水平荷載是沿線長均布的荷載,在平拋物線近似計算中,我們假定一檔導線長等於檔距,若設每米長導線上的風壓荷載為P,則AB檔導線上風壓荷載(如圖3所示),則為巧=Ph ,由AB兩桿塔平均承擔;AC檔導線上的風壓荷載為P2 = Ph ,由AC兩桿塔平均承擔。[0007]如圖3所示,此時對A杆塔來說,所要承擔的總風壓荷載為[0008]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主要包括塔頭(I)、塔身(2)、塔腿(3),其中,塔頭(I)置於塔身(2)上端,塔身(2)置於塔腿(3)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身(2) 包括從上至下順序連接的A層塔身(20)、B層塔身(21)、C層塔身(22)、D層塔身(23)、E層塔身(24)。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身(2)是由角鋼桁架構成的A層塔身(20)、B層塔身(21)、C層塔身(22)、D層塔身(23)、E層塔身(24)形成的立體組合結構。
3.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腿(3)的高度為3 15m。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A層塔身(20)、B層塔身(21)的高度比為3 :2。
5.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B層塔身(21)的高度為6m。
6.按照權利要求1、3或4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C層塔身(22)、D層塔身(23)、E層塔身(24)與B層塔身(21)的高度相等。
7.按照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 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腿(3)與D層塔身(23)連接;所述直線塔的呼稱高為33 42m。
8.按照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 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腿(3)與E層塔身(24)連接;所述直線塔的呼稱高為36 39m。
9.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塔頭(I)包括從上至下順序布置的上層橫擔(10)、中層橫擔(11)、下層橫擔(12);所述中層橫擔(11)的長度大於下層橫擔(12)的長度;所述下層橫擔(12)的長度大於上層橫擔(10)的長度。
10.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其特徵在於所述直線塔的水平檔距是400米,垂直檔距是550米。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240截面導線跨越的同塔雙迴路直線塔,主要包括塔頭(1)、塔身(2)、塔腿(3),其中,塔頭(1)置於塔身(2)上端,塔身(2)置於塔腿(3)上,其特徵在於所述塔身(2)包括從上至下順序連接的A層塔身(20)、B層塔身(21)、C層塔身(22)、D層塔身(23)、E層塔身(24);所述塔腿(3)的高度為3~15m;通過將不同高度的塔腿(3)與塔身(2)相連接,可以實現的呼稱高範圍為30~36m,從而可輕鬆跨越通道中成片樹林和允許跨越的各種高度比較大的障礙物,並且實現了同塔不同呼稱高,適用範圍比較廣,降低了生產成本達到線路通道少伐樹和不伐樹目標。
文檔編號E04H12/10GK202731395SQ2012200294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30日
發明者臧廣儒, 李立, 鮑利, 孫紹雲, 邵立山, 孫曉坤, 張生生 申請人: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本溪供電公司,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