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參觀科技館觀後感
2023-07-27 02:52:13 2
科技館主要通過常設和短期展覽,以參與、體驗、互動性的展品及輔助性展示手段,以激發科學興趣、啟迪科學觀念為目的,對公眾進行科普教育;也可舉辦其他科普教育、科技傳播和科學文化交流活動。
參觀科技館觀後感【篇一】
12月21日星期五,也是謠傳的世界末日。全校組織前往鳥巢旁邊的中國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習。我每次到中國科技館路過那個巨大的球體時,總感覺裡面好像裝了無數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探索。
科技館有五大主題展廳,我們徑直去了頂樓的展廳,從上往下參觀。
位於第四層是挑戰與未來展廳,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共138件展項。第三層是科技與生活展廳,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約300項展品。第二層是探索與發現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一層是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是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能動、能玩、能演,讓展品有互動性和趣味性。將科技的親和力展現無餘,讓參觀的人們在美的環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國科技館就是中國五千年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有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現代科技,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也代表了千萬中國人對科技的熱愛與追求。
結束了對中國科技館的參觀,坐在返校的車上,我依然神遊在科技館,科技館裡那許多奇妙的、趣味的、富有科學性的知識一直讓我回味無窮,讓我百看不厭,讓我感到世界萬物真是奇妙呀!
這次參觀中國科技館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明白了許多科學道理,真是受益非淺。也讓我知道了祖國取得的偉大的科學成就。作為中國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加快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充實自己,將來長大了也要為祖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參觀科技館觀後感【篇二】
中國科協今年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啟動「中國流動科技館」項目,
廣西館首次展覽設在我市潯州高中體育館內。2013年6月20日上午,學校組織我們四至六年級的師生一起去潯洲高中的體育館參觀了「中國流動科技館」。讓我收穫到很多知識,感受頗多。
進入到「流動科技館」時,我們都十分興奮。寬敞明亮的體育館裡面展出了許多有趣的科技知識、科學、數學、物理的原理和生活中的科學應用。有神奇的橢圓焦點、雙曲線槽……科技館的叔叔阿姨還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原理和用途,讓我們在體驗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來到「科技天地」,我看到了一種鮮為人知,一般人的家裡並不普遍的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科技館裡展出了一個迷你的「智能家居」,它可以通過旁邊的「遙控器」對「家居」進行操作控制。聽解說員和看上面的介紹可以知道,智能家居是在物聯網的影響之下物聯化體現。智能家居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家中的各種設備連接到一起,給普通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給人們便利安全。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科學表演秀」。這時,解說員姐姐拿出了一個「小機器人」。這個小機器人是智能的,它為我們表演了精彩的舞蹈,有轉圈、倒立等許多動作,最後還向我們這些觀眾鞠躬謝幕,讓我們直拍手稱好。還有一個小機器人,它叫「小優」。它比前一個更加可愛。這是一個聲控的機器人,它可以識別人的語言而讓它做出相應的動作,有趣極了。
雖然我們這次只參觀了短短的三十分鐘,但是卻讓我懂得了許多科學道理,讓我體會到了科學無窮的奇妙和科技帶給人們生活的便利。我想,通過更多的高科技,我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更加便利,更加美好!
參觀科技館觀後感【篇三】
今天,我去了紹興科技館。原本我對科技沒什麼興趣,可到了那裡我才發現原來科技是那麼有趣,那麼神秘。
這次科技館的主題是「防震救災」,我看到了那幾年唐山、汶川大地震的受災情況,看到了許許多多的科技品,並且我還親自做了實驗,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所在。我還參加了發生火災、地震的逃生演習,讓我更一步地了解遇到災難時該怎樣逃生。
通過這次參觀,我學到了許多有關「防震救災」的知識,比如:震源是指「地球內發生地震的地方」,地震波是指「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應縣木塔和獨樂寺觀音閣都是用「建築版太極拳」木結構造成的……我覺得大家應該增強防護意識,多看一些有關防護措施的書。我們紹興是一個風水寶地,颱風、地震、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災害從沒到過我們紹興,因為紹興這塊的地球內部物質並不是經常運動,所以,紹興不屬於地震帶,但我們不能就因此不保護紹興,我們還是要有所準備。
同學們行動起來,一起來保護地球媽媽,一起保護紹興這個魚米之鄉,倡導人類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要珍惜地球媽媽對我們的愛,讓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去回報地球媽媽吧!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