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20:09:1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具體是一種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
背景技術:
空調即空氣調節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對建築/構築物內環境空氣的溫度、溼度、潔淨度、速度等參數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過程。一般包括冷源/熱源設備,冷熱介質輸配系統,末端裝置等幾大部分和其他輔助設備。主要包括水泵、風機和管路系統。末端裝置則負責利用輸配來的冷熱量,具體處理空氣,使目標環境的空氣參數達到要求。
現有的空調往往都不具備底座,在使用時往往都是現場安裝的,這樣在第一次安裝時卻是省了搬運的麻煩,但是空調不可能一直被安放在一個位置,例如在搬家的時候,空調便會被搬運,而現有的空調在設計時很少考慮到這一點,現有的家電中,冰箱尚且具備滾輪方便進行小距離的滾動,而空調一旦放置之後,如若進行搬運,就只能多人合作進行抬起,再靠搬運小車進行移動,這樣很麻煩,而且在搬運的過程中也很難保證空調是否會因為震動而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包括空調機體,所述空調機體的下端安裝在底座上,底座上端開設有容納空調機體下部的凹槽,凹槽內水平設有支撐板,空調機體設於支撐板上,所述支撐板的下端中心安裝有螺套,螺套的下端內部螺紋配合有螺杆,所述凹槽的底部中心開設有安裝槽,安裝槽與螺杆相對應,螺杆的下端通過軸承轉動安裝在安裝槽內,所述螺杆的下部安裝有從動齒輪,從動齒輪的右側嚙合有主動齒輪,主動齒輪安裝在轉軸的左端,轉軸的右端穿出凹槽,凹槽的右側壁開設有供轉軸穿過的通孔;所述支撐板的下端側部還安裝有導柱,凹槽的底部安裝有套筒,套筒與導柱相配合,且套筒內底部還設有減震彈簧;所述底座的下端邊角處設有盲孔,盲孔內頂部固定安裝有液壓缸,液壓缸的輸出軸下端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的下端安裝有滾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槽內設有支撐轉軸的支撐塊,轉軸與支撐塊轉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轉軸的右端安裝有調節手柄。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減震彈簧的頂部緊抵導柱的下端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方便調節空調機體的高度,調節快捷方便,而且還能為空調提供一個緩衝的空間,使空調機體具備一定的抗震性能,同時底座還能夠方便移動和定位,方便了搬運,節省了人力,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中底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空調機體、2-底座、3-凹槽、4-支撐板、5-螺套、6-螺杆、7-安裝槽、8-軸承、9-從動齒輪、10-主動齒輪、11-轉軸、12-通孔、13-支撐塊、14-調節手柄、15-導柱、16-套筒、17-減震彈簧、18-盲孔、19-液壓缸、20-連接板、21-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方便搬運的減震空調,包括空調機體1,所述空調機體1的下端安裝在底座2上,底座2上端開設有容納空調機體1下部的凹槽3,凹槽3內水平設有支撐板4,空調機體1設於支撐板4上,所述支撐板4的下端中心安裝有螺套5,螺套5的下端內部螺紋配合有螺杆6,所述凹槽3的底部中心開設有安裝槽7,安裝槽7與螺杆6相對應,螺杆6的下端通過軸承8轉動安裝在安裝槽7內,所述螺杆6的下部安裝有從動齒輪9,從動齒輪9的右側嚙合有主動齒輪10,主動齒輪10安裝在轉軸11的左端,轉軸11的右端穿出凹槽3,凹槽3的右側壁開設有供轉軸11穿過的通孔12,所述凹槽3內設有支撐轉軸11的支撐塊13,轉軸11與支撐塊13轉動連接,所述轉軸11的右端安裝有調節手柄14。
通過調節手柄14帶動轉軸11旋轉,轉軸11通過主動齒輪10帶動從動齒輪9旋轉,從動齒輪9帶動螺杆6轉動,螺杆6便開始與螺套5發生作用,因為螺套5的下端固定在支撐板4下端,因此螺杆6的旋轉不會帶動螺套5跟著旋轉,而是會使螺套5上下移動,通過改變支撐板4的高低來實現調整空調機體1的高低。
所述支撐板4的下端側部還安裝有導柱15,凹槽3的底部安裝有套筒16,套筒16與導柱15相配合,且套筒16內底部還設有減震彈簧17,減震彈簧17的頂部緊抵導柱15的下端面。減震彈簧17會一直施加給導柱15一個力,這個力最終被作用在支撐板4上,這樣就可以使空調機體1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
所述底座2的下端邊角處設有盲孔18,盲孔18內頂部固定安裝有液壓缸19,液壓缸19的輸出軸下端安裝有連接板20,連接板20的下端安裝有滾輪21。通過液壓缸19控制滾輪21在盲孔18內的伸縮,可以實現底座2的行走與定位。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