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古老樂器:咚咚喹
2023-07-15 23:36:35 4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土家族的文化主要傳承體現,土家族傳統文化底蘊豐富。這裡的男女老少都會吹咚咚喹。相信大家對於咚咚喹都比較的陌生,其實咚咚喹就是土家族的一種古老樂器。那麼,大家對於咚咚喹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咚咚喹」的製作
咚咚喹製作簡單,其發音清脆、明快。普遍流傳的傳統曲牌有「咚咚喹」、「巴列咚」、「呆嘟哩」、「乃喲乃」、「拉帕克」等20多種。有詞有曲,可吹可唱,吹唱結合,唱詞內容以土家語兒歌為主。咚咚喹用細竹管制作,管身長15~20釐米。內徑0.41釐米。竹管上端留有竹節,在節下切一斜口劈出薄片為簧。管身正面將外皮削平,管壁開有三孔或四孔,一端切斷為空管音孔。有1、2、3、5與5、1、2、3兩種不同音階的體制。咚咚喹的曲牌豐富,一般都有固定的標題,表演時有獨奏、齊奏或合奏等各種不同的演出形式。
「咚咚喹」的演奏
咚咚喹演奏時為豎吹,用口銜住上部舌簧處吹奏。左手專打節奏,右手專按旋律,也有吹雙管的,左、右手各持一根咚咚喹,用嫻熟的技巧,一隻手按一根樂管,雙管齊吹同一首曲牌。咚咚喹音高隨管身長短和音孔位置的不同而變化,能吹出四五個音。三孔咚咚喹可發出(g1、a1、b1、d2)4個音。四孔咚咚喹,可發出(d1、g1、a1、b1、d2)5個音。第三孔可奏出各種裝飾音。其傳統曲調有固定標題,如「咚喹咚喹咚喹」、「巴涅咚咚喹」、「利利拉拉咚咚喹」等,有的還配有唱詞。
「咚咚喹」傳承價值
「咚咚喹」是土家族獨有的一種民間樂器,因製作簡單,容易學會,所以在土家族地區廣泛流傳,深受土家族人喜愛。「咚咚喹」作為土家族音樂的一種外化形態,有其獨特的結構、句式與演奏形式,同時它聯繫著土家族習俗、生活和社會的各個方面,承載了土家族音樂文化的發展脈絡,它除了人們娛樂或傳遞感情外,還具有土家族音樂文化的豐富內涵,十分吻合中國古代樸素的音樂美學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土家族「咚咚喹」這種富有獨特價值的民間音樂已越來越鮮見,流布區域日漸萎縮,傳承人銳減,土家族聚居的湘鄂渝邊區,除龍山洗車河流域和裡耶管理區及與之毗鄰的永順、保靖的少數邊鄰村寨外,其他地區已基本失傳。2006年,土家族咚咚喹入選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保護主體。
您可能也喜歡:
苗族民間的藝術奇葩「反扳木鼓舞」
回族「油香」習俗與文化
華麗的苗族銀飾文化
漢族傳統刺繡工藝-顧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