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有什麼好的創意(這部8分鐘的創意微電影為何如此撥動心弦)
2023-07-16 05:21:01 1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曹瀅)「我是時間,在數不清的光陰裡,我書寫過很多故事……」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劉燁,以「時間」的視角見證了40年來祖國的變化,記錄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奮進步伐。
由新華社、新華網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而精心製作的創意微電影《我夢想 我奮鬥 我奔向》,上線僅一天就刷爆了朋友圈,成為點擊量過億的現象級融媒體產品。這部8分鐘的短片到底有什麼樣的魅力,為何如此撥動網友的心弦?
這是一次共情的表達,傳遞了億萬網友的共同心聲。
40年是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是中國現代化之路上的一段輝煌歷程,也是每個中國人的昨天和今天。影片精心呈現的14個歷史片段,讓觀眾看到了時光中的自己。
坐在1978年高考考場裡,寫下作文的最後一句話:「為祖國和人民不懈奮鬥」;在那個弄潮兒浪頭高歌的年代,把個體營業執照驕傲地掛上牆;深夜路燈下,坐上「普桑」下海經商;2008年,奧運火炬傳遞到手中,夢圓的感覺真好;擼起袖子加油幹,這是創業的第79天……
穿梭在這時空的長廊中,令不少年長的觀眾想起青年時代的拓荒歷程,有人說,「看到恢復高考,分田到戶時就滿眼淚水了,再到97年香港回歸、08年奧運,淚水已經控制不住……」
年輕一代觀眾則分享著成長進步的欣喜驕傲:「雖然我的人生才走過20年,但親歷了與祖國共同成長,感受到祖國越來越強……」
山西省太原市外宣辦副主任侯晉娟看完影片後深有感觸,她說:「這部影片深刻反映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書寫者的重大主題。正因為國家發展與個人命運血脈相連,正是一代代人接力奮鬥成就了今天的大國崛起,所以才特別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這是一部溫暖的影片,靜靜看完,心裡卻不能平靜。
溫暖的色調,悠長的鏡頭。影片用普通人的視角講述著老百姓身邊的故事。喇叭褲、大哥大、自行車上的郵包……車牌上的上交所開業日期、中國加入WTO、登上太空的女航天員……那些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彩蛋」,喚醒了人們對往昔歲月的親切回憶。
影片中沒有豪言壯語,只是用平實的語言,恰到好處的講述,人性化的細膩表達,把宏大主題與個體感受連接起來,在不經意間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平凡的生活看起來是柴米油鹽,有酸甜苦辣,下面卻蘊藏著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一位網友的留言:「靜靜看完,心裡卻久久不能平靜。」新浪微博網友「Deku」說:「看到最後好感動,能生長在這年代好幸福。」
復旦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副教授楊蓉蓉說:「在網際網路輿論陣地上,傳播者更要知曉受眾的『痛點』和『癢點』,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表達來提升內容魅力。主旋律宣傳、正能量作品如何做到『聚民心』『展形象』,新華網的這部作品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影片拍攝中使用的Milo運動控制系統和軌道
這是一次媒體融合的示範,新技術為內容創意插上高飛的翅膀。
在靈感與創意迸發、技術與藝術並舉的融媒體時代,一部小小的微電影為何能瞬間引爆輿論場?不能不提的是影片中「一鏡到底」特效技術,營造出獨特的觀影效果。
影片導演、新華網融媒體創意工場負責人馬軼群介紹,這次拍攝使用了國際先進的Milo運動控制系統(Milo Motion Control),專門鋪設了42米MOCO拍攝軌道,把14個場景無縫銜接,達到一鏡貫穿全劇的效果。以專業級影片製作水準,力求真實呈現各個時代的風貌和細節。
據了解,Milo運動控制系統是目前影視領域裡精準度最高、創意性最強的機器手臂,可以完成很多傳統攝影無法實現的特效拍攝。此次利用長臂Milo製作8分鐘以上長鏡頭作品,在國內外媒體產品中尚屬首次。
「一鏡到底」,將歷史大事一一串聯,去除了場景切換、鏡頭剪輯,使得敘事更加流暢,深化了「時光如水」的意象。「十足『抓人眼球』,讓人不眨眼地看完還意猶未盡,觀影體驗十分新鮮。」一位網友這樣評論。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大片!」網友「Eric''Y」在新華社微信公號中留言稱讚。
其實所謂「大片」,不是大場面、大製作、大詞彙,而要用深刻的主題、精彩的敘事,加上新技術的恰當運用,才能讓內容創意飛得更高更遠。媒體融合需要插上先進技術的翅膀,這部片子為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