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流渦旋式固液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6 08:59:16 1
專利名稱:錯流渦旋式固液分離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固液分離裝置,更具體地說尤其是一種應用於水或廢水預處理工藝中,實現對水中懸浮物截留以及除砂目的的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對於汙水的處理,目前全國的汙水處理率不到40%,汙水回用率不到5%,汙水排放必然會造成水環境汙染,使飲水水源質量更差。但水和汙水處理不僅需要投巨資建設水處理廠,而且日常運行費用高。因此,尋求和開發高效、低耗、投資少的水處理工藝和裝置,是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必然途徑。目前,水和廢水預處理的常用工藝方法是粗格柵→集水池→提升泵→細格柵或篩網→沉砂池。該工藝過程流程長,設備多,能耗大,投資高,佔地多,操作管理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處理步伐的加快。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避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效率高、投資少、能耗低、佔地小、操作管理方便、用於水和廢水預處理,能一步完成過濾、沉砂等工藝的錯流渦旋式固液分離裝置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結構特點是設置圓筒狀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圓筒狀截留網分隔為處在同軸上的內腔室和外腔室,在內腔室的底部承接集泥室,進水管沿圓筒狀旋流室的切向設置,進水口位於在內腔室的上方,並與內腔室連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內腔室;設置切向溢流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外腔室連通;集泥室的底部連通排泥管。
本發明是以錯流渦旋的方式,一步實現水處理過程中對懸浮物的截留和除砂。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發明在高效截留水中懸浮物的同時,同步除砂,起到傳統工藝中格柵(或篩網)與沉砂池的多個裝置和設施的淨化作用,節約了水處理建設投資、運行成本和佔地面積,減少了操作管理難度;2、本發明採用錯流過濾,能截留比網孔孔徑小得多的懸浮雜質,而傳統的格柵只能截留大於柵條間隙的懸浮雜質,截流效率大大提高;
3、本發明裝置中流體由側面掠過格網,可起到衝刷格網的作用,不會造成濾網的局部堵塞,使濾網可以保持高效運行;4、本發明採用水力旋流除砂技術,水力停留時間大大縮短,裝置體積大大減小,減少了投資和佔地;5、本發明整個裝置中沒有任何傳動設備,大大降低了運行成本和操作管理難度,並且裝置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運行故障率和維護費用降至最低;6、本發明出水經旋流室壁面的切向流出,減少了對旋流室內水流的擾動,降低阻力損失和運行能耗;7、本發明裝置結構緊湊,圓形結構降低了對材料強度的要求,因此,在選擇加工材料上更加靈活。
圖1為本發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截留網、2內腔室、3外腔室、4集泥室、5進水管、6進水口、7排水管、8排泥管。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附圖,本實施例設置圓筒狀旋流室,旋流室由圓筒狀截留網1分隔為處在同軸上的內腔室2和外腔室3,在內腔室2的底部承接集泥室4,進水管5沿圓筒狀旋流室的切向設置,進水口6位於在內腔室2的上方,並與內腔室2連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內腔室2;設置切向溢流排水管7,排水管7與外腔室3連通;集泥室4的底部連通排泥管8。
本發明裝置的技術參數可以設置為水力停留時間5~50秒進水水頭0.5~5米截留網孔徑 2~10毫米。
包括集泥室和旋流室在內的裝置主體可採用鋼板或玻璃鋼製作,也可採用鋼筋混凝土製作,截留網可採用不鏽鋼材料。
採用本發明裝置,水或廢水的預處理工藝即可簡化為粗格柵→集水池→提升泵本發明裝置。
權利要求
1.錯流渦旋式固液分離裝置,其特徵是設置圓筒狀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圓筒狀截留網(1)分隔為處在同軸上的內腔室(2)和外腔室(3),在內腔室(2)的底部承接集泥室(4),進水管(5)沿圓筒狀旋流室的切向設置,進水口(6)位於在內腔室(2)的上方,並與內腔室(2)連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內腔室(2);設置切向溢流排水管(7),所述排水管(7)與外腔室(3)連通;集泥室(4)的底部連通排泥管(8)。
全文摘要
錯流渦旋式固液分離裝置,其特徵是設置圓筒狀旋流室,所述旋流室由圓筒狀截留網分隔為處在同軸上的內腔室和外腔室,在內腔室的底部承接集泥室,進水管沿圓筒狀旋流室的切向設置,進水口位於在內腔室的上方,並與內腔室連通,入水水流按切向注入內腔室;設置切向溢流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與外腔室連通;集泥室的底部連通排泥管。本發明效率高、投資少、能耗低、佔地小、操作管理方便、用於水和廢水預處理,能一步完成過濾、沉砂等工藝。
文檔編號B01D36/00GK1843633SQ200610039108
公開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5日
發明者崔康平 申請人: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