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張白紙寫傳奇

2023-07-15 21:24:39 2

    自打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掌握了大清國的實權以後,她再到哪兒去,鳳輦後面都多了一頂藍呢小轎。這頂轎子的轎簾兒始終低垂著,從來沒有掀開過。王公大臣們從來沒有看到過轎中人的模樣,也就多了些猜測。有人說轎子裡坐著的是武功高手,時刻保護著太后的安危;有人說轎子裡坐著一位智多星,隨時隨地給太后出主意;也有的說那人是面首,專供太后消遣的。猜歸猜,由於都無緣見識轎中人的真面目,這事兒也就越傳越奇了。

   有一天,這話傳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裡,她沉吟片刻,叫來了大太監李蓮英,問他:「世間傳言可畏呀。哀家雖然不怕他們,但也不想讓他們整天裡胡說八道。你說這個字手,該放在哪裡好呢?」原來,那藍呢小轎中坐著的,竟是慈禧太后的專用字手黃文華。

   李蓮英轉著眼珠子想了想,這才說:「依奴才之見,還是放在頤和園裡好。那是老佛爺修身養性的地方,寫字作畫,怡然自得,送給臣子們幾幅字,那也理所當然。這皇宮裡面,原是不準男人進出的,那字手畢竟也是個男人,養著他不合時宜,再鬧出點兒故事來,那就更是好說不好聽啦。」

   慈禧太后微笑著點了點頭:「正合我意。你即刻傳旨,明天移駕頤和園,讓黃畫師隨行,就在那裡給他安排好住處,就不要跟著哀家回來了。一應物品,都帶過去。」李蓮英應了一聲,忙著下去準備了。

   第二天,慈禧太后藉口頭疼不上朝了,移駕頤和園休養,帶著那頂藍呢小轎去了頤和園。兩天後,慈禧太后再從頤和園裡出來,身後那頂小轎卻不見了。王公大臣們自然又是一番猜測、一番胡思亂想,又是一番打聽,但都沒個結果,時間一長,就把這事兒給淡忘了。但頤和園裡的太監宮女們卻發現,頤和園裡多了一個男人。這頤和園是皇帝辦公和休養的地方,是皇帝的夏宮,除了皇帝、妃子還有太監和宮女們,是不許有外人出入的。現在,慈禧太后掌政,很多老祖宗的規矩都有了變化。大伙兒都明白,沒她的準許,這個男人是進不來園子的。可見,這個男人的身份也就不同一般了。

   黃文華得到慈禧太后的特許,可以在頤和園裡隨意走動,也就沒人敢攔著他了。太監宮女們對這個眉清目秀、談吐文雅的男人充滿了好奇,一個個都像看怪物一樣看著他。黃文華卻渾然不覺,他被頤和園精美的建築吸引著,每日沉浸在旖旎的風景裡。

   黃文華原是一個進京來趕考的舉子,兩考不中,所帶的盤纏已花了個淨光,自覺無臉回家見父母,只好在正陽門外的大柵欄街口上擺了一個字攤,專門給人寫字,賺點小錢聊以餬口。恰好那時慈禧太后剛剛掌權,按照慣例,要給很多地方題字,還要寫字送給官員們以示褒獎。但慈禧太后寫的字實在拿不出手,不禁左右為難:不寫吧,似乎是對官員們傲慢;寫吧,又怕貽笑大方。還是李蓮英心眼兒多,給她出了個主意,就是找個字手,代她寫字。慈禧太后同意了,讓他去找。李蓮英悄然出宮,恰好就看到了黃文華,見到他寫的字,看上去很灑脫,但細看之下,倒也有幾分陰柔的靈性,正符合慈禧太后的身份特點,就悄悄把他接進後宮,給太后當上了字手,代替慈禧太后做那些文字應酬。

   這天下午,黃文華溜達到了東門口,看到幾個守門太監正往外趕一個少女。那少女哭哭啼啼的,不肯走。那幾個太監就動了粗,硬拖著少女往外走,拖得那少女衣服卷上去,露出了白生生的腰肢,腰肢上竟給拖出了一道道的血印子。黃文華看著心疼,就喝住了他們:「你們這是在幹什麼呀?有話好好說嘛。」

   那幾個太監看到他,忙著賠上笑臉,放下了少女,說她硬要往裡闖,他們怕驚了聖駕,只好把她拖走。

   黃文華點點頭,對那少女說:「你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就要往裡闖。真要惹怒了太后,斷你個大不敬,就要滿門抄斬了,你又何苦?快快離去吧。」

   那少女兜頭跪倒,連連磕頭,眼淚汪汪地說:「小女子知道這是啥地方,冒著被滿門抄斬的危險來告狀,那是有著莫大的冤枉,還望大老爺給小女子做主申冤吶!」

   黃文華見那少女哭得悽慘,心下就先同情起來,就想勸勸少女,讓她說說遇到了什麼冤情。他們兩個一個門裡一個門外地說起來,旁邊的太監卻急了,也不知道他們要說到什麼時候,這要是趕上老佛爺回來擋了路,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一個太監心眼兒多,想了想,說有個地方能讓他們倆都進去,卻又不算出園子,那就是候旨房。說著,就帶著他們兩個過去。

   那候旨房乃是外省官員到京後等候慈禧太后召見的地方,就在頤和園的東牆邊,與頤和園只是一牆之隔,也有太監把守。那太監把兩個人帶過去,領進了一間空屋子裡,他則在外面守著。

   一進門,少女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黃文華忙著把她扶起來,細問端詳。少女這才哭哭啼啼地說,她叫易翠蓮,乃是直隸清河縣人。她的父親名叫易興文,是當地有名的富戶。清河縣上還有一個富戶,姓穆,當家的名叫穆桂清,兩家做的都是釀造紅棗酒的營生。那穆桂清為了獨攬生意,竟和縣衙裡的胡縣丞狼狽為奸,偽造了一封檢舉書,說易家資助當地的土匪招兵買馬。知縣大人帶人抄了她家,十幾口人全都抓起來了,幸虧她當時出門走親戚去了,躲過了這一劫。她趕到京城來申冤,誰知各個衙門都很難進,有幾個衙門,好不容易把狀子遞上去了,卻再無消息,她實在沒辦法了,聽說慈禧太后經常到頤和園來,這才想到了闖園申冤。

   黃文華一聽,氣得渾身顫抖。他告訴易翠蓮,這兩天慈禧太后就要到頤和園來了,他即刻就把這事兒稟告太后,請求太后派人查辦,請易翠蓮等待他的消息。易翠蓮連連磕了幾個響頭,這才出去。

   兩天後,慈禧太后來到了頤和園,先把黃文華叫到跟前,吩咐了他要寫的字,黃文華一一記下。慈禧太后說完了話,見他還不肯走,不覺一愣:「字師,哀家的吩咐完了,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慈禧太后對他一向很尊重,稱他為字師,只在跟李蓮英說話時,才管他叫字手。

   黃文華跪倒在地,把易翠蓮家的冤屈事講了一遍。慈禧太后聽了,微微沉吟了一下,然後淡淡地笑著說:「字師啊,那小女子的話,你不必當真。你看,她家姓的這個易字,上日下勿,那就是說,她家人在大太陽底下都敢說瞎話,千萬不要相信啊。」說著,竟笑了起來。

   黃文華怎麼也不會想到,慈禧太后竟這麼斷案子。他正要再請慈禧太后三思,李蓮英走過來,附在他耳邊小聲說:「太后今天要看戲,無心搭理你的事,你要再說下去,惹得老佛爺不高興,那就要吃不了兜著走了。你先下去吧,你的事我記住了,看有機會,我再給老佛爺念叨念叨。」黃文華知道李蓮英說得在理,只好先告辭出來。

   等了好幾天,不光沒見到李蓮英,就連慈禧太后都沒到頤和園來。他知道易翠蓮還在門外等著信兒呢,可他沒辦成事,怎麼去見她呀?他正焦灼地在屋裡走來走去,目光忽然落到牆上掛著的字上。那些字都是他剛剛寫好裱完了掛在牆上等著陰乾的,陰乾了以後再蓋上慈禧太后的章,就可以送給王公貴胄們了。

   黃文華眼前忽然一亮:自己若是給那知縣寫幾個字去,蓋上慈禧太后的章,那知縣以為是太后親下的詔諭,哪敢不重審此案呢?但轉念一想,他又為難了。他根本不知道那知縣姓甚名誰,更不知道他的來歷背景,又怎麼寫呢?寫不好就露餡了呀。太后追究起來,不光不能為易家昭雪,自己還得跟著受牽連。

   但易家卻是等不得了。那可是通匪的罪名,刑部的批文下來,那就是滿門抄斬呀。他的目光又落回到案上平鋪著的宣紙上,一轉眼珠兒,忽然有了主意。他取來慈禧太后的名章,恭恭敬敬地蓋在宣紙上,待得印泥稍幹,連忙塞進了衣袖中。

   黃文華來到門口,果然看到翠蓮正焦灼地等著他呢。他悄悄把那張紙拿出來,遞給了翠蓮,囑咐她一定要收好,回去後親手交給知縣大人,此事就該有個公正的結果,如若不成,再回來找他。翠蓮也不敢多問,匆忙收好了紙,謝過了黃文華,急急地去了。

   翠蓮一走,黃文華那顆心又提了起來。也不知道那知縣大人是個聰明人還是愚鈍之人,更不知他會怎麼理解這白紙的意思,急得他百爪撓心。但他身在高牆之內,邁不出半步,干著急也沒辦法。

   時間一天天過去,易家的案子再沒半點消息,黃文華心急啊,每天都溜到東門口去偷看,盼著見到易翠蓮。但就在這時候,朝廷裡發生了一件大事:慈禧太后軟禁了光緒皇帝,光緒皇帝雖然被囚禁在南海的瀛臺,但慈禧太后怕有皇帝的追隨者冒死到頤和園闖圓鬧事,於是,加強了大門的看守,黃文華也不能隨意走動,東門附近都去不了了。

   不知不覺間,過了大半年。這天黃昏時候,慈禧太后又來到了頤和園。她還沒坐穩,就讓小太監來宣黃文華過去見她。黃文華來到她寢殿之內,見慈禧太后威坐在錦榻之上,一臉凝重,這可是對他從未有過的表情啊,心下先打了鼓,忙著行了禮。按以往的規矩,他行過禮後,太后必然會讓他起來,但今天,太后卻沒說話,他也不敢站起來,一顆心跳得更歡了,只是低著頭。卻聽慈禧太后輕輕一拍桌子,厲聲問道:「黃字師,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冒著哀家的名字給人送字了。你可知罪嗎?」黃文華嚇得渾身一抖,忙著說清了事情的原委,然後懇請太后原諒。慈禧太后冷冷一笑:「依照大清國的律例,你冒充哀家給官員下達命令,幹涉朝政,那是要砍頭的。你這個腦袋,是不是頂得不耐煩了?」黃文華嚇得癱倒在地。

   慈禧太后卻忽然大笑起來,然後叫過了李蓮英:「把我的賞錢拿過來。」李蓮英應了一聲,即刻拿出一個銀子包來,先過去扶起了黃文華,又把銀子包遞給了他,附在他耳朵邊上說:「老佛爺不但不殺你,還要賞你,你還不快快謝恩?」

   黃文華如墜霧中,卻也不敢耽擱,忙著磕頭謝恩。

   慈禧太后又臉色一凜,厲聲說道:「此事哀家不再追究,也算放你一馬。以後記住了,此類過錯不可再犯。否則,別怪哀家不客氣。」黃文華忙著點頭稱是。慈禧太后這才讓他跪安。

   黃文華慌忙出來,李蓮英把銀子包塞到他懷裡。回到字房中,他好生喘了半天氣,一顆心才落回肚子裡。他打開銀子包一看,竟有一百兩銀子。

   他正不明所以,李蓮英笑嘻嘻地走了進來,關上門,伸出手:「黃先生因禍得福,那可是小人的功勞呀。怎麼著也得感謝感謝我吧。」黃文華忙著把銀子都遞給他。李蓮英只要了一半,把餘下的都還給了他,這才說清事情的原委。

   原來,易翠蓮拿著那張白紙回到清河縣,親手交給了知縣大人。那知縣大人一看到慈禧太后的章,先驚了一驚,再看一張紙上一個字都沒有,就反覆琢磨著太后給他送張白紙的意思。後來,還真讓他給琢磨出來了。太后送給他一張白紙,那是告訴他,我盯著你呢,想讓我往紙上寫什麼,那就看你的表現啦。知縣也知道這樁官司是縣丞勾結穆家起的惡訟,現在易家竟能託到太后那裡,太后沒追究自己就算萬幸了,他哪還敢徇私枉法?知縣嚇得冷汗淋漓,趕緊重審案件,即刻昭雪,把穆桂清和縣丞都抓進了大牢。

   易家的冤屈得以昭雪,易家感念太后的恩德,就請來戲班編了一齣戲,頌揚太后的智慧和功德。知府聽到信兒,趕緊報給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聽說老百姓編出戲來讚揚自己,高興得臉上樂開了花兒,問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知道是黃文華冒用了自己的名義,可也只想嚇他一嚇,讓他以後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但心裡高興,還是獎賞了他。

   此後,慈禧太后下令太監們看緊了他,不容許他再出內廷一步。黃文華心裡惦念著翠蓮,也知道她會在門外等著自己,但太后有令,莫敢不從,他也只有留下這分深深的遺憾了。

同类文章
萬貞兒:心計女人獨享恩寵二十年

萬貞兒:心計女人獨享恩寵二十年

 在中國古代社會,封建帝王后宮佳麗三千、妃嬪無數乃是常態。作為後宮中的女人,要從眾多佳麗中脫穎而出,得到皇帝的寵愛,實在是不容易做到的,而要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並且還能獨受皇帝恩寵幾十年,就更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然而萬貴妃做到了,這個生活在明朝英宗和憲宗時期的謎一樣的女人,留給了後世研究者無
驪姬——毒美人禍亂邦國

驪姬——毒美人禍亂邦國

周成王在位時,封幼弟叔虞為晉侯,傳九世進入春秋時期。春秋初年,晉國君權微弱,而國君的同宗大族曲沃莊伯及其子曲沃武公力量卻很強大。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滅晉,盡有晉地。次年,周命曲沃武公為晉侯,號晉武公。公元前677年,晉武公死,子詭諸立,是為晉獻公。   晉獻公稱得上是一位能幹的君主。他
漢長安城後宮秘道之謎

漢長安城後宮秘道之謎

 後宮的地下秘道,是儲藏室,是防空洞,還是……小小的一條通道,卻維繫著漢王朝的政治生命,成為統治者維持權力不可或缺的道具   1956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小組離開西安,開始對2000年前的漢長安城進行考古勘探。專家小組對漢長安城的考古發掘工作進行了半個多世紀,前帝國國都的形制、布
東方海倫夏姬

東方海倫夏姬

夏姬是春秋時代的絕色美女,是鄭穆公的女兒,大約生於公元前640年或者稍晚一時候。沒人能確切描述她的美貌,她的事跡在《左傳》、《列女傳》、《穀梁》等古籍中皆有記載。   夏姬完全稱得上是「情色毒藥」。凡是沾過她的男人,無一不下場悲慘,非死即逃。夏姬一生所歷男人很多,具體數目不詳。但從史書上對
小周后:李煜不是我的天

小周后:李煜不是我的天

 女人的心機   公元961年,南唐後主李煜繼位,這位文藝上的天縱奇才,卻發現自己跟政治世界格格不入,至於哪裡不一樣,他也說不清,唯一能看到的,是自己的無能為力——他不想面對。於是他想逃回從前那個文藝世界,而青梅竹馬的恩愛妻子——大周后對音律的愛好,正好給了他一個理由。   很好的解釋,很
自甘寂寞的薄太后

自甘寂寞的薄太后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這福禍相依的辯證思想,既是對客觀真理的一種揭示,也是對人們為人處事的一種告誡。漢高祖劉邦的兩個嬪妃(戚姬和薄姬)的命運,可以說是對老子這一辯證理論的註解。   戚姬,是劉邦最寵愛的嬪妃,生了個兒子如意。劉邦活著時,她是最春風得意的了。呂后身為皇
東漢時期的皇帝女人

東漢時期的皇帝女人

西漢是中國繁榮發達、制度日漸完備的時代。經過西漢末年的戰亂,法紀凋敝,道德鬆弛,社會一片混亂。東漢王朝收拾殘局,政治上雖天下一心,歸於一統,但亂世的混亂無序依舊滲透在新的王朝的每一滴血液。亂世會產生活躍的學術、學說和思想,亂世也會造就不可一世的英雄,收拾亂世之後的新王朝更會產生一批新貴,從
真實的蕭太后:重用漢臣曾令部下勿用暗箭傷楊業

真實的蕭太后:重用漢臣曾令部下勿用暗箭傷楊業

據《文匯讀書周報》報導:景愛先生繼《歷史上的金兀朮》之後,又撰寫了《歷史上的蕭太后》(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金兀朮和蕭太后都是我國歷史上少數民族的著名人物,一個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名將,—個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國皇太后。但在歷史上對他們的評價是不同的。   金兀朮是金太祖阿骨打的兒子,年輕時是一
美貌是罪:中國歷史上三大讓男人亡國的妖女

美貌是罪:中國歷史上三大讓男人亡國的妖女

 中國歷史上三個亡國妖女,分別是夏朝末年的喜、商朝末年的妲己和西周末年的褒姒。她們是中國男權政治話語的最大犧牲品,並且由此開始了女人亡國史的漫長曆程。此外,從西施、趙飛燕姐妹、貂蟬、楊玉環到明末的陳圓圓,儘管美貌傾城,卻多是顛覆男權的罪人,她們中的大部分被釘上恥辱柱,只有少數人僥倖成為女烈
桃花夫人:因美貌引發三國爭鬥的絕色美女

桃花夫人:因美貌引發三國爭鬥的絕色美女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傾國之姿的西施,原名夷光的浣紗女犧牲了自己的愛情和肉體,使得勾踐的臥薪嘗膽名垂千古,三千越甲終吞吳。可以說,吳越爭霸的這段歷史,其關鍵人物繫於西施一人,這就是所謂的「禍國紅顏」吧!   但是,西施委身事敵的做法既非絕後,更不是空前!西施的故事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