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團第一課觀後感
2023-07-28 08:04:48 1
《入團第一課》是由共青團中央出品的教育視頻。yuwenm小編整理了入團第一課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入團第一課觀後感【篇一】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國青年作為社會進步群體,在馬列主義影響下,投入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鬥爭中,並在這場鬥爭中發揮了先鋒作用。繼上海青年團早期組織成立之後,1920年秋至1921年春,北京、武漢、廣州、長沙等地的革命青年分別在李大釗、董必武、譚平山毛澤東等人的領導下,也在當地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早期組織。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隆重開幕。至此,中國的青年團組織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中國青年運動從此有了自己的核心,開始進入了嶄新的階段。
1920年8月,上海首先發起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北京、廣州、長沙等地區相繼成立。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主義
青年團。1925年1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1月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抗戰勝利後,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4月召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成立。
入團第一課觀後感【篇二】
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95周年到來之際,師範學院組織全體團員以團支部為單位集中觀看《入團第一課》視頻。
該視頻通過虛擬表兄妹角色晨軒、雨涵,生動展現了「黨的關懷」「團的歷史」「身邊的共青團」「青年典型說」「加入共青團」等內容,介紹了團旗、團徽、團歌、團員證、入團誓詞的來歷和歷史意義。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身的微視頻激發了團員們學習的積極性,讓大家受益匪淺。「通過觀看《入團第一課》,讓我們了解到黨對青少年和共青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也了解了共青團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樓玲敏說。
該活動為師範學院「一學一做」主題教育系列活動內容之一。活動為期一個月,期間將陸續開展「抄團章學團史」、「學習總書記講話,做合格共青團員」主題徵文和主題演講活動、建團95周年書畫展、「五水共治」公益服務等。
入團第一課觀後感【篇三】
入團第一課》時長約45分鐘,立足於青少年的接受特點,綜合運用視頻、圖片、慕課、旁白、訪談、情景拍攝等方式,圍繞「入團」這一主題的簡約故事情節,通過虛擬表兄妹角色晨軒、雨涵,生動展現「黨的關懷」「團的歷史」「身邊的共青團」「青年典型說」「加入共青團」等內容,使青少年觀眾通過觀看該視頻,能夠總體了解黨對青少年和共青團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了解團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了解共青團的品牌工作,了解發展團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儀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闡明了黨的青年群眾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新形勢下黨的青年群眾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動共青團事業邁上了改革創新發展新的歷史起點。當前,全團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青年工作思想,全面深化共青團改革,大力推進從嚴治團。《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發展團員工作細則》《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基層組織「三會兩制一課」實施細則(試行)》規定,團課是團組織的一項經常性重要工作,入團積極分子在發展入團之前要參加不少於8學時的團課學習。《入團第一課》的推出,是團前教育和團員教育的鮮活教材和「必修課」,也是團中央實施宣傳思想工作產品化戰略、創新載體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領效果的一項具體舉措。對於引導青年增進對團組織的理解和認同,培養團員組織歸屬感、榮譽感,增強團員意識和先進性,對於團組織和團幹部更好地從歷史方位中把握黨賦予共青團的使命責任,抓好發展團員、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和做強團的品牌工作,都將具有重要的教育引導意義和推動作用。全國各級團組織將於「五四」前後廣泛發動團員青年、團幹部觀看該視頻,學校團組織還將組織學生進行集中觀看。
在團中央推出《入團第一課》的同時,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聯合編著的《中學生團課教程(試用本)》作為全國首部指導中學生團課開展的教材讀本,也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教程由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秦宜智作序,書記處書記傅振邦擔任編委會主任,多位專家及一線團幹部參與了相關編寫工作。教程內容由認識共青團、加入共青團、建設共青團三大部分構成,通過「團博士」為「團小青」解答一系列關於入團的典型問題並配以文件節選、資料解讀、案例擇編等方式,多角度為廣大中學生朋友釋疑解惑和提供幫助指導,也將成為廣大青少年了解共青團、認識共青團的一扇窗戶。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