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7-28 12:14:51 2
專利名稱: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軸承製造領域,具體的講涉及一種雙軸心組合結構的組合軸承,適用於航空配件領域使用。
背景技術:
航空工業是帶動國民經濟各方面高速發展的高端產業,它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尤其是未來戰爭比拼的是制空權、制海權的能力比拼。因此,各種新型航空器和航空設備的研製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爭相發展的項目。隨之,為航空器和航空設備配套的各零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軸承作為其旋轉部位的支承部件,對主機的性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著主機的精度。鑑於航空軸承的特殊性,其發展趨勢是向輕量化、集成化、高精度發展,但是目前現有的軸承尚不能滿足上述要求,多存在結構複雜,零件數量多、重量大且壽命較短等缺陷。
發明內容
鑑於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雙軸心組合結構的組合軸承,滿足航空領域支承部件對於軸承輕量化、集成化、高精度高的使用需求。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雙軸心結構軸承,其特徵在於該軸承由第一外圈、第一內圈、第二外圈、第二內圈、擋圈、螺釘、遊隙調整墊、鋼球、第一列鋼球、第二列鋼球、保持架組成,所述第一內圈由上部分、下部分和支撐部分構成;所述保持架安裝於第一外圈和第一內圈下部分之間,鋼球安裝於保持架的兜孔內並與第一外圈滾道、第一內圈下部分滾道相接觸,組成第一軸承結構,該部分的軸心為第一軸心;所述第二列鋼球與第一內圈滾道、第二內圈支撐部分滾道的相接觸;所述第一列鋼球與第二外圈滾道、第二內圈滾道相接觸,第一內圈上部分端面上設有螺釘孔,第一內圈上部分的外徑與第二內圈的內徑相互配合,組成第二軸承結構,該結構的軸心為第二軸心;所述第一內圈與第二內圈外側設有擋圈,擋圈通過螺釘與螺釘孔配合,固定於第一內圈上,遊隙調整墊設置於擋圈與螺釘之間;所述第一軸心與第二軸心具有一定夾角。所述的第一軸承結構為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第二軸承結構為鋼球引導推力球軸承結構。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的鋼球為雙列鋼球,分別為第三列鋼球、第四列鋼球。所述第二軸承結構的第一列鋼球、第二列鋼球均採用滿裝結構。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繞第一軸心旋轉,第二軸承結構繞第二軸心旋轉,構成雙軸心結構。所述螺釘孔方向與第二軸心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軸心與第二軸心構成的夾角為銳角。 所述保持架材料為PEEK 450。本發明優異效果本發明採用雙軸心組合結構,由角接觸球軸承與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組成,角接觸球軸承部分繞第一軸心旋轉,鋼球引導推力球軸承部分繞第二軸心旋轉,構成雙軸心結構,這樣的結構能夠滿足航空等支承部件對於輕量化、集成化、高精度高的使用需求,具有質量輕、精度高、使用壽命長,佔用空間少等優點。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剖面簡 圖2為本發明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外圈,2、第一內圈,3、第二外圈,4、第二內圈,5、擋圈,6、螺釘,7、遊隙調整墊,8、第一列鋼球,9、第二列鋼球,10、第三列鋼球,11、第四列鋼球,12、保持架,A、第一軸心,B、第二軸心。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雙軸心組合軸承,如圖1、圖2所示,其特徵在於雙軸心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該軸承由第一外圈1、第一內圈2、第二外圈3、第二內圈4、擋圈5、螺釘6、遊隙調整墊7、鋼球、第一列鋼球8、第二列鋼球9、保持架12組成,所述第一內圈2由上部分、下部分和支撐部分構成;所述保持架12安裝於第一外圈I和第一內圈2下部分之間,鋼球安裝於保持架12的兜孔內並與第一外圈I滾道、第一內圈2下部分滾道相接觸,組成第一軸承結構,該部分的軸心為第一軸心A ;所述第二列鋼球9與第一內圈2滾道、第二內圈4支撐部分滾道的相接觸;所述第一列鋼球8與第二外圈2滾道、第二內圈4滾道相接觸,第一內圈2上部分端面上設有螺釘孔,第一內圈2上部分的外徑與第二內圈4的內徑相互配合,組成第二軸承結構,該結構的軸心為第二軸心B ;所述第一內圈2與第二內圈4外側設有擋圈5,擋圈5通過螺釘6與螺釘孔配合,固定於第一內圈2上,遊隙調整墊7設置於擋圈5與螺釘6之間;所述第一軸心A與第二軸心B具有一定夾角。所述的第一軸承結構為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第二軸承結構為鋼球引導推力球軸承結構。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的鋼球為雙列鋼球,分別為第三列鋼球10、第四列鋼球11。所述第二軸承結構的第一列鋼球8、第二列鋼球9均採用滿裝結構。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繞第一軸心A旋轉,第二軸承結構繞第二軸心B旋轉,構成雙軸心結構。所述螺釘孔方向與第二軸心B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軸心A與第二軸心B的夾角為銳角。所述保持架12的材料為PEEK 450。所述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繞第一軸心A高速旋轉,第一內圈2起到複合內外圈的作用,其既起到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的內圈作用,又起到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的複合外圈作用;第二外圈起到複合內外圈的作用,其既起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的外圈作用,又起到與角接觸球軸承連接結構複合內圈作用,該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繞第二軸心B高速旋轉的同時,又相對於第一軸心A做擺動運動。
權利要求
1.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該軸承由第一外圈、第一內圈、第二外圈、第二內圈、擋圈、螺釘、遊隙調整墊、鋼球、第一列鋼球、第二列鋼球、保持架組成,所述第一內圈由上部分、下部分和支撐部分構成;所述保持架安裝於第一外圈和第一內圈下部分之間,鋼球安裝於保持架的兜孔內並與第一外圈滾道、第一內圈下部分滾道相接觸,組成第一軸承結構,該部分的軸心為第一軸心;所述第二列鋼球與第一內圈滾道、第二內圈支撐部分滾道的相接觸;所述第一列鋼球與第二外圈滾道、第二內圈滾道相接觸,第一內圈上部分端面上設有螺釘孔,第一內圈上部分的外徑與第二內圈的內徑相互配合,組成第二軸承結構,該結構的軸心為第二軸心;所述第一內圈與第二內圈外側設有擋圈,擋圈通過螺釘與螺釘孔配合,固定於第一內圈上,遊隙調整墊設置於擋圈與螺釘之間;所述第一軸心與第二軸心具有一定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軸承結構為角接觸球軸承結構,第二軸承結構為鋼球引導推力球軸承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的鋼球為雙列鋼球,分別為第三列鋼球、第四列鋼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軸承結構的第一列鋼球、第二列鋼球均採用滿裝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承結構繞第一軸心旋轉,第二軸承結構繞第二軸心旋轉,構成雙軸心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螺釘孔方向與第二軸心方向一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軸心與第二軸心構成的夾角為銳角。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軸心結構組合軸承,其特徵在於所述保持架材料為PEEK45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軸承製造領域,具體的講涉及一種雙軸心組合結構的組合軸承,適用於航空配件領域使用。本發明採用雙軸心組合結構,由角接觸球軸承與推力角接觸球軸承組成,角接觸球軸承部分繞第一軸心旋轉,鋼球引導推力球軸承部分繞第二軸心旋轉,構成雙軸心結構,這樣的結構能夠滿足航空等支承部件對於輕量化、集成化、高精度高的使用需求,具有質量輕、精度高、使用壽命長,佔用空間少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C19/54GK103032459SQ20121058278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燕萍, 吳非, 姜寶仁, 趙芳, 劉家俊 申請人:瓦房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