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
2023-08-12 15:44:36 3
專利名稱: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適用於多層框架結構施工,特別是多層無板框架的施工,如高層設備獨立框架、輸送棧橋框架、塔類設備多層框架、多層管廊等。
背景技術:
多層無板框架結構在工業廠房使用極其普遍,如煤粉、礦石輸送框架、大型設備框架等,採用常規的施工工藝,其施工程序為基礎開挖一基礎施工一第一層腳手架搭設一第一層鋼筋綁紮一第一層鋼筋驗收一第一層模板支護一第一層模板驗收一第一層混凝土澆築一依次第二層、三層、……頂層的腳手架搭設、鋼筋綁紮及驗收、模板支護與驗收、混凝土澆築一拆模。其施工主要問題是:
(I)驗收次數多:每施工一層均需對鋼筋綁紮、模板支護等隱蔽工程情況進行驗收。(2)施工中斷多:由於每個工序驗收的都需要停工驗收,每施工一層就中斷一次。(3)參與人員多:由於是隱蔽工程,必須由業主、監理、施工單位共同驗收,增大了多方管理的人員工作量。·(4)施工組織要求高:由於每層框架均需要架子工、鋼筋工、混凝土、焊工等工人進行單獨作業,只有採取理想化的流水作業才能大幅度減少工序之間的銜接閒置工作時間,對施工管理的要求很高。(5)工期長:由於施工中斷次數多,工序銜接較多,導致工期長。(6)費用高:多層無板框架需要將腳手架一直搭設至頂層,其工期長,導致周轉材料的周轉時間長,費用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施工周期短、節約成本、效率高,效益好的多層無板框架施工方法。本發明包括基礎施工、腳手架搭設,其特徵是基礎施工時,在基礎中預埋若干腳手架管,使預埋腳手架管通過澆築與基礎形成整體結構,作為連接上部腳手架的支撐點;腳手架搭設是從底層樓的腳手架一次性搭設到頂層樓的腳手架;每搭設一層樓的腳手架同時綁紮一層樓的柱鋼筋、梁底模板、梁鋼筋,鋼筋端頭外露,腳手架搭設與鋼筋綁紮完成後一次性進行鋼筋驗收;鋼筋驗收後進行模板支護加固,模板支護加固是將模板從底層樓到頂層樓一次性完成,模板支護加固完成後進行混凝土連續澆築。所述模板支護過程預留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預埋腳手架管的數量根據多層框架的砼柱數量來調整。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設置在距離每層樓頂板IOOmm處;即在柱相對的兩側預留長為800 1000_的2塊模板暫不安裝,分別作為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本層樓澆築至預留口下距離50mm,用模板封閉該預留口,然後繼續澆築上層樓。
柱模板採用對拉螺杆加固,對拉螺杆外套PVC管,這樣對拉螺杆可重複利用,不是預埋進混凝土柱中。本發明基礎澆築施工完後,整體框架地面以上一次澆築完,混凝土泵車進出場一次,提高機械的使用效率,節約施工時間。從施工組織上看,減少了施工程序,只有腳手架搭設、鋼筋綁紮、模板支護加固、混凝土澆築、拆模及拆腳手架5個程序,架子工、鋼筋工、模板工、砼工等工種交叉施工,減少每個工種在每層中交替作業的施工中斷時間。由於工期大幅度縮短,相應的減少了腳手架、模板、扣件等周轉材料周轉時間,從而降低周轉材料費用。從施工程序設計上,總體減少了施工參與業主方、監理方的驗收次數,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進度。本發明無論幾層框架均可一次驗收、施工無中斷、減少驗收的各方參建管理人員、施工組織要求相對較低,實現符合質量要求、工期短、費用低的目標。由於該類型結構在工業建築中應用極為廣泛,其推廣使用可以大幅度縮短工期、減少直接費與管理費用。本發明使5層以上無板框架結構的施工比同類工程的施工周期縮短至少50%以上,周轉材料費用投入減少50%。施工質量完全滿足規範和設計要求,得到數個業主的一致認可,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圖1是本發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包括基礎施工、腳手架搭設,其特徵是基礎施工時,在基礎中預埋若干腳手架管,使預埋腳手架管通過澆築與基礎形成整體結構,作為連接上部腳手架的支撐點;腳手架搭設是從底層樓的腳手架一次性搭設到頂層樓的腳手架;每搭設一層樓的腳手架同時綁紮一層樓的柱鋼筋、梁底模板、梁鋼筋,鋼筋端頭外露,腳手架搭設與鋼筋綁紮完成後一次性進行鋼筋驗收;鋼筋驗收後進行模板支護加固,模板支護加固是將模板從底層樓到頂層樓一次性完成,模板支護加固完成後進行混凝土連續澆築。1、框架基礎施工
基礎土方開挖採用挖掘機進行開挖、驗槽,基層處理與平整,澆築墊層混凝土。在鋼筋據綁紮時,預埋長200mm的腳手架管,與基礎內鋼筋進行焊接固定,澆築混凝土將預留腳手架管與框架基礎形成整體。2、腳手架搭設
腳手架採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腳手架直徑Φ48Χ3.5,扣件包括直角、四轉合對接扣件,整個腳手架系統有木腳手板、小橫杆、大橫杆、立杆合剪刀撐、拉撐杆件以及連接它們的扣件組成,作為結構受力支撐系統及操作平臺。a、腳手架搭設
在搭設之前,必須對所有腳手架杆配件進行嚴格的檢查,禁止使用規格質量不合格的杆配件。立於地面上8根立杆底部與預埋腳手架管採用扣件連接,其餘立杆加設寬度^ 200mm,厚度> 50mm墊木、墊板或其它鋼性墊塊,每根立杆的支墊面積應符合設計要求,不得小於0.5 m2。腳手架搭設立杆縱距1.2m,立杆橫距1.2m,步距1.5m。作業平臺周圈腳手板滿鋪。隨著結構的上升需在框架適宜的方位搭設安全通道,寬位1.5m,層高隨各層框架設置,安全通道上鋪設防滑木板,上人走道搭設如圖:
b、腳手架搭設作業順序:
放置縱向掃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兩邊豎立底立杆,底端與縱向掃地杆扣接固定後,裝設橫向掃地杆,並也與立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應吊線確保立杆垂直度),每邊豎起3 4根立杆後,隨即裝設第一步縱向平杆和橫向平杆,校正立杆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後,按40 60N.Μ力矩擰緊扣件螺栓,形成構架起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設裝設作業層間橫杆,鋪設腳手板和裝設作業層欄杆、擋腳板圍護。(I)構架結構符合設計要求。(2)節點連接可靠,扣件擰緊扭力距達40 60Ν.Μ。(3)立杆垂直偏差與平杆水平偏差符合要求。(4)腳手板外伸長度,安全防護措施符合要求。(5)腳手架驗收和日常檢查符合要求。
(6)腳手架立杆垂直度< 1/300,且應同時控制其最大垂直偏差值;架高不大於20m時,偏差值位50mm。(7)縱向鋼平杆的水平偏差應< 1/250,且全架長的水平偏差值不大於50mm。C、搭設作業注意事項問題
(I)嚴禁鋼管及扣件混用。(2)選擇不同長度的鋼管立杆以符合步距要求。(3)連柱件、剪刀撐設置不得滯後超過2步。(4)剪刀撐的斜杆與基本杆件至少有三道連接。(5)對接平板腳手板,兩側必須設置間橫杆。( 6 )作業層的欄杆和擋腳板應設在立杆的內側。d、腳手架使用技術要求
Cl)作業層實際施工荷載不得超過3KN/m2。(2)在架板上使用人力搬運構件自重不得大於2.5KN。(3)架面材料碼放整齊,保證通行無阻。嚴禁上架人員奔跑或退走。(4)禁止隨意拆除杆件。(5)注意自我和他人的安全問題,避免發生碰撞和落物。(6)上下走安全通道,嚴禁攀登腳手架上下。(7)每班作業前,先檢查安全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 8 )每日收工清理架面,嚴禁向下拋擲物品。 3、鋼筋綁紮 a、鋼筋加工:鋼筋在加工場地集中加工,車載運送到現場,現場綁紮。垂直運輸採用25t汽車吊進行
、一 、. /.
施工技術人員根據圖紙及規範要求,對鋼筋圖進行翻樣,編制下料表,料表經過審核無誤後,交鋼筋加工場地進行加工。鋼筋翻樣時,要綜合考慮鋼筋的接頭方式,保護層大小,鋼筋所在位置等因素,同時要考慮因彎曲和彎鉤導致鋼筋的長度變化的情況,在下料中不能直接根據圖紙中的尺寸下料,力爭做到下料準確、數量精確、避免重複,滿足現場施工要求。加工人員接到料表,對料表進行審核,確定無誤後照料表下料,按「先長後短、先多後少、長短搭配、減少浪費」的原則進行加工,鋼筋加工的形狀、尺寸必須符合圖紙設計及規範要求。加工完的鋼筋要分類、分區堆放,掛上標識牌,鋼筋在存放時,要用木方或枕木等將鋼筋墊起來,不可直接堆放在地面上。b、鋼筋連接
1、框架柱梁主筋直徑較大, 一般採用閃光對焊連接方式,接頭必須滿足有關規定要求。框架柱縱向鋼筋連接構造設計要求的抗震要求。接頭位置宜避開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對採用等強度高質量連接接頭,同一截面頭數量不宜超過50%。2、框架梁下焊接部位,應設置在受壓區較小處,支座或距每跨支座處1/3跨長連接,上鐵在跨中1/3處連接。同截面接頭率< 50%。3、對框架梁的主筋,採用閃光對焊與雙面搭接焊相結合方式焊接。焊接人員應持證上崗。按規範要求抽樣檢驗。閃光對焊要求接頭處不得有橫向裂紋,與電極接觸處鋼筋表面不得有明顯燒傷。C、鋼筋綁紮
1、鋼筋綁紮前一定要做好鋼筋保護層工作,留設保護層應以設計厚度相同的鋼筋馬鐙支撐,將鋼筋墊起或綁紮在鋼筋上。2、框架柱鋼筋綁紮;柱中豎向鋼筋連接採用電渣壓力焊,焊接接頭率彡50%。鋼筋綁紮採用2扎絲逐點綁紮,箍筋接頭交錯布置在四角縱向鋼筋上;箍筋轉角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均應綁牢,箍筋平直部分與縱向鋼筋交叉點可間隔綁牢,綁紮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應成「八」字形。3、框架梁鋼筋綁紮:
梁鋼筋連接採用閃光對焊連接和搭接焊連接,縱向受力鋼筋採用雙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好墊塊或直徑> 25mm的短鋼筋,以保持設計距離,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應交錯布置在兩根架立鋼筋上。主梁與次梁交叉處,主梁鋼筋在下,框架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特別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淨距有30mm,以利澆築混凝土。施工時按圖紙設計要求預留好構造柱插筋,構造柱筋下部伸入梁內500mm,上部錨入頂梁內500_。4、鋼筋工程的驗收:
鋼筋綁紮結束,檢查鋼筋規格、直徑、根數、間距是否正確,特別是要注意檢查負筋的位置,檢查鋼筋接頭的位置及搭設、錨固長度是否符合規定,混凝土保護層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鋼筋綁紮是否牢固,有無鬆動變形現象,同時鋼筋位置的允許偏差還應符合規範規定,鋼筋自檢合格後,申報監理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4、模板支護與加固
a、模板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進行中心線和位置放線,根據框架施工前給定的中心線和施工圖用墨線彈出模板的內邊線和中心線,以便於模板安裝和校正。做好標高測量工作:用水準儀把建築物水平標高根據實際標高的要求,直接引測到模板安裝位置。進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墊底部預先找平,以保證模板位置正確,防止模板底部漏漿。沿模板邊線用1:3水泥砂漿找平。模板選用鋼模板或木模板。採用木模時,為了保證模板牢固,採用對拉螺栓,對拉螺栓外穿PVC管,縱橫間距600_,模板表面接縫用膠帶紙粘貼,確保模板縫嚴密不漏漿,模板加固採用腳手鋼管、扣件、調節支撐及對拉螺栓固定。方木帶為300_,採用5X10方木,經刨光後使用。對拉螺栓墊片採用IOmm厚鋼板。對拉螺栓採用M12,平臺板及梁採用50 X 50方木作龍骨。間距300mm鋪設。採用鋼模時,模板要平整,模板接縫處採用密封膠帶粘貼。無論採用木模板還是鋼模板,在每層梁上約IOOmm的部位安裝高度約800 IOOOmm的可拆卸模板,澆筑前拆卸,作為混凝土下料口和振搗口,澆築該部位後後恢復並加固。模板組合時要對標高和軸線位置進行認真複查後方可進行,同時要求模板支撐系統符合下列要求:
(I)保證結構和構件各部分的形狀,尺寸及相互間位置的正確性。
(2)保證模板的空間位置準確,並且能承受施工荷載。(3)支撐系統應保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在施工荷載作用下不變形,不破壞。b、模板支設安裝:
模板按設計尺寸配板,由下到上,由外到裡,循序安裝。支柱一定要穩定、及時安裝水平與剪力支撐。模板安裝完後應檢查其軸線、標高、斷面,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對模板支撐系統,螺栓的位置數量進行檢查,是否符合模板的設計要求。拆模時不得損壞砼各部位稜角,底模拆除時必須符合嚴格按照現行施工規範執行,特別是梁小於8m的梁的強度大於75%方可拆模,大於8的需要達到設計強度方可拆模。C、支拆模流程:
支、拆模工藝通用工藝流程:設計模板圖一模板拼裝一刷脫模劑一彈模板位置控制線—模內雜物清理一複線一找平或鋪膠條一鋼筋、管線、盒、洞預埋隱檢完畢一支模板一支鋼管支撐一調整加固模板一預檢模板並籤字一砼澆築一養護一檢驗砼強度一拆模申請一審批申請一拆模一修整模板一刷脫模劑一修整模板一進入下一循環。d、模板施工安全要求:
模板安裝時,應切實做好安全工作,應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I)模板上架設的電線和使用的電動工具,應採用有效的安全措施。2)高空作業人員嚴禁攀登模板或腳手架等上下,也不得在高空的牆頂、獨立梁及其模板等上面行走。
3)模板的預留孔洞等開口處,應加蓋或設置防護欄,必要時應在洞口處設置安全網。4)裝拆模板時,必須採用穩定的登高工具,高度超過3.5m時,必須搭設腳手架。裝拆施工時,除操作人員外,下面不得站人。高處作業時,操作人員應掛上安全帶。5、混凝土燒築
柱、梁砼採用泵送砼,每層柱、梁砼一次澆築成功,一層澆築完,及時恢復預留模板,然後進行上一層的澆築,依次進行直至澆築完成。在澆築砼之前必須提供水泥的出廠合格證和復驗報告單,砂子、石子的試驗報告,在澆築砼過程中,每IOOm3作砼標養試塊一組,不足IOOm3時,按一組考慮並做好每層拆模自然養護試塊。砼澆筑前,一定要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完鋼筋綁紮,辦理完隱蔽手續,同時自查模板的支設穩固情況及各部位尺寸、形狀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預留恢復部位施工作業組要進行複查。澆筑前,應將模板內的垃圾,雜物鋼筋上的油汙清理乾淨,檢查各部位保護層是否墊好,然後澆水使模板溼潤,將清掃口及模板縫堵好。砼澆筑前應做好各項隱蔽檢查手續。檢查模板支設情況外,還要完成砼各種原材料的復檢,完善相關計量器具,精確控制水灰比,坍落度。砼澆築分層分段進行。一般分層高度為振搗器作用半徑的1.25倍。最大不超過500mm。使用插入式振搗,應掌握「快插慢拔」先振四角、後振中間等要點。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順序進行,不得漏振,欠振和過振做到均勻振實。移動的間距不大于振動半徑的
1.5倍(一般為300 400mm)。振搗上一層的應插入下層約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搓。砼應連續澆築。澆築的過程中,應派專人觀察模板,鋼筋,埋件等有無移動,變形等情況。砼配合比根據試驗室提供的與圖紙砼標號相符的砼配合比。遇到雨天時,砂石中的含水量應當扣除。裝料順序:石子一水泥一砂子;如有添加劑時,應與水泥一併加入;粉沫狀的外加劑同水泥一併加入,液體狀的與水同時加入。為使砼攪拌均勻,攪拌時間不得少於90秒鐘。砼試塊的製作及成品養護。砼試塊:砼標準試塊應為100 X 100 X 100 mm,在溫度為20 ±3°和相對溫度為90%以
上的潮溼環境中或水中的標準條件下,經28d養護後試壓確定其抗壓強度。試件必須在澆築地點製作。製作試塊時應隨機取樣。砼成品養護:本工程養護採用保溫保溼養護。對砼澆築完後12h以內對砼表面要覆蓋塑料薄膜並及時澆 水。柱根部砼接茬應清除浮動石子,用水衝洗乾淨,砼澆築時先澆築與5仝同成分的水泥砂眾5 IOcm厚。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包括基礎施工、腳手架搭設,其特徵是基礎施工時,在基礎中預埋若干腳手架管,使預埋腳手架管通過澆築與基礎形成整體結構,作為連接上部腳手架的支撐點;腳手架搭設是從底層樓的腳手架一次性搭設到頂層樓的腳手架;每搭設一層樓的腳手架同時綁紮一層樓的柱鋼筋、梁底模板、梁鋼筋,鋼筋端頭外露,腳手架搭設與鋼筋綁紮完成後一次性進行鋼筋驗收;鋼筋驗收後進行模板支護加固,模板支護加固是將模板從底層樓到頂層樓一次性完成,模板支護加固完成後進行混凝土連續澆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所述模板支護過程預留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基礎澆築時在基礎中預埋8個腳手架管,預埋深度為200_。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設置在距離每層樓頂板IOOmm處;即在柱相對的兩側預留長為800 IOOOmm的2塊模板暫不安裝,分別作為混凝土澆築下料口和振搗口,本層樓澆築至預留口下距離50mm,用模板封閉該預留口,然後繼續澆築上層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柱模板採用對拉螺杆加固, 對拉螺杆外套PVC管。
全文摘要
一種多層無板框架結構施工方法,屬於建築領域,它包括基礎施工、腳手架搭設,其特徵是基礎施工時,在基礎中預埋若干腳手架管,使預埋腳手架管通過澆築與基礎形成整體結構,作為連接上部腳手架的支撐點;腳手架搭設是從底層樓的腳手架一次性搭設到頂層樓的腳手架;每搭設一層樓的腳手架同時綁紮一層樓的柱鋼筋、梁底模板、梁鋼筋,鋼筋端頭外露,腳手架搭設與鋼筋綁紮完成後一次性進行鋼筋驗收;鋼筋驗收後進行模板支護加固,模板支護加固是將模板從底層樓到頂層樓一次性完成,模板支護加固完成後進行混凝土連續澆築。本發明採用多層框架結構的鋼筋、模板一次成型,一次驗收,分層連續澆築形式,實現連續施工,縮短了工期,降低了費用。
文檔編號E04G21/00GK103243912SQ20131016876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9日
發明者薛慧峰, 陳銀川, 田振茂, 牛俊傑 申請人:中化二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