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鎖緊裝置的旋轉鑄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5 11:53:31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旋轉鑄塑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帶鎖緊裝置的旋轉鑄塑裝置。
背景技術:
旋轉鑄塑是類似於旋轉成型的一種成型方法,是將液態物料裝在密閉的模具中而使它以較低速度繞單軸或多軸旋轉,繞單軸旋轉的用於生產圓筒形製品,繞雙軸或靠振動運動的則用於生產密閉製品,物料借重力而分布在模具的內壁上,當達到凝膠點時則完全停止流動,然後將模具轉入冷卻工區,通過強制通風或噴水冷卻達到熟化或硬化後,即可從模具中取得製品,接著再進行下一輪循環。
現有的旋轉鑄塑裝置沒有設置自動化的模具夾緊裝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需要人為的去對旋轉鑄塑模具進行夾緊,使得在實際使用操作過程中自動化程度差、工作效率低。
因此,現有的旋轉鑄塑裝置在工作過程存在自動化程度差、工作效率低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帶鎖緊裝置的旋轉鑄塑裝置,解決現有的旋轉鑄塑裝置在工作過程存在的自動化程度差、工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帶鎖緊裝置的旋轉鑄塑裝置,包括電機、底座、軸承座、芯軸和成型腔,其中:還包括推盤、壓緊杆、彈簧、滾輪、氣缸和若干導杆,所述推盤套在軸承座的下部並位於底座上,軸承座設置在底座上並位於推盤中;所述推盤由錐形筒、連接筒和推盤底座構成,錐形筒的小端與連接筒的一端連接,連接筒的另一端與推盤底座的上端面連接,所述導杆設在推盤底座的邊緣,所述氣缸設置在底座一側的下方,所述氣缸活塞杆端部與推盤底座底面的一邊連接,並推動推盤上下運動;
所述電機設置在底座的中間,芯軸裝在軸承座中,芯軸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電機動力輸出軸連接,芯軸的另一端與成型腔底座的底面連接,成型腔設在成型腔底座上;
所述成型腔底座兩側對稱設置有連接耳,壓緊杆的中上部鉸接在連接耳處,壓緊杆下端安裝有滾輪,壓緊杆中下部與芯軸之間設置有彈簧,壓緊杆上端設置有卡緊頭。
進一步,所述底座邊緣設置有導向套並使導杆位於導向套中。
進一步,所述壓緊杆上方設置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兩端通過連接板與連接耳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推盤和壓緊杆相互配合運動,可實現對旋轉鑄塑裝置成型腔的壓緊定位,自動化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傳統旋轉鑄塑裝置在工作過程中人工操作所帶來的工作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差的影響。與背景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安全方便、效率高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帶鎖緊裝置的旋轉鑄塑裝置,包括電機1、底座2、軸承座3、芯軸4和成型腔5,其中:還包括推盤6、壓緊杆7、彈簧11、滾輪12、氣缸14和若干導杆13,所述推盤6套在軸承座3的下部並位於底座2上,軸承座3設置在底座2上並位於推盤6中;所述推盤6由錐形筒6-1、連接筒6-2和推盤底座6-3構成,錐形筒6-1的小端與連接筒6-2的一端連接,連接筒6-2的另一端與推盤底座6-3的上端面連接,所述導杆13均勻設在推盤底座6-3的邊緣,所述氣缸14設置在底座2一側的下方,所述氣缸14活塞杆端部與推盤底座6-3底面的一邊連接,並推動推盤6上下運動;
所述電機1設置在底座2的中間,芯軸4裝在軸承座3中,芯軸4的一端通過聯軸器與電機1動力輸出軸連接,芯軸4的另一端與成型腔底座8的底面連接,成型腔5設在成型腔底座8上;
成型腔底座8兩側對稱設置有連接耳8-1,壓緊杆7的中上部鉸接在連接耳8-1處,壓緊杆7下端安裝有滾輪12,壓緊杆7中下部與芯軸4之間設置有彈簧11,壓緊杆7上端設置有卡緊頭7-1。
所述底座2邊緣設置有導向套2-1並使導杆13位於導向套2-1中。
所述壓緊杆7上方設置有定位片9,所述定位片9兩端通過連接板10與連接耳8-1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使用時啟動氣缸14,使其向上推動推盤底座6-3,使得推盤6沿豎直方向相對於底座2向上運動,直至滾輪12與錐形筒6-1接觸,繼續向上推動,由於滾輪12與錐形筒6-1的相互作用,壓緊杆7下端會繞壓緊杆7與連接耳8-1的鉸接處向靠近軸心方向運動,同時壓緊杆7的上端的卡緊頭7-1會向遠離軸心方向運動;然後將成型腔5放置在成型腔底座8上,啟動氣缸14帶動推盤6沿豎直方向相對於底座2向下運動,直至滾輪12與推盤6的錐形筒6-1分開,由於壓緊杆7下部與芯軸4之間設置有壓縮彈簧11,壓緊杆7會迅速復位,同時壓緊杆7上端的卡緊頭7-1會將成型腔5鎖緊;啟動電機1,電機1動力輸出端通過芯軸4帶動成型腔底座8和成型腔5轉動,實現旋轉鑄塑。
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發明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例不限於前述的細節,而應在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範圍內的變化和改型都應為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