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子及應用該轉子的電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2:33:21 1

本發明涉及水泵製作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轉子及應用該轉子的電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電機,轉子在工作時產生熱量,熱量加速線圈老化,讓軸承使用壽命縮短。當軸承高溫時,使潤滑油和軸承材質都發生改變,工作時噪音更大。所以,為了散熱,現有技術通常在機殼外加散熱風扇,當電機內部溫度過高時,熱量傳遞到機殼上,通過風扇來降低機殼表面的溫度,從而實現對電機的降溫。此方法,風扇安裝在機殼外部,僅能散除電機內部傳遞到機殼表面的溫度,散熱效果不好,導致電機內部的溫度還是非常高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機散熱不良的缺陷,提供一種轉子來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
一種轉子,包括鐵芯;所述轉子還包括散熱裝置,所述散熱裝置包括在所述鐵芯兩端的端面上分別設置的多個葉片;所述散熱裝置還包括導熱部;所述導熱部自所述端面沿所述轉子軸線延伸並與所述葉片接觸。
優選的,所述葉片為自所述端面沿所述鐵芯軸向延伸的長方形板狀結構;所述葉片的沿其長邊的軸線與所述鐵芯的軸線處於同一平面。
優選的,所述葉片長1.5cm~2.5cm、寬0.5cm~1.5cm。
優選的,所述葉片長2cm、寬1cm。
優選的,所述鐵芯兩端的端面分別設置有6~8個葉片。
優選的,在所述葉片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導熱部。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機,包括機殼,在所述機殼內安裝有轉子;所述機殼上還設置有後端蓋;所述轉子為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轉子;在所述後端蓋上開設有至少1個通風孔。
優選的,所述後端蓋上的通風孔為3個。
優選的,所述轉子還包括轉軸;所述轉軸的非動力輸出端伸出所述後端蓋,在所述轉軸伸出所述後端蓋的杆體上還固定有風扇。
優選的,所述電機還設置防護罩;所述防護罩固定在所述後端蓋上,所述風扇處於所述防護罩內。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過在轉軸鐵芯兩端端面加設葉片,當轉子高速運轉時,也帶動葉片高速轉動,高速轉動的葉片會產生空氣流,從而實現對轉子進行降溫;
為了降溫效果更好,在鐵芯端面還設置有導熱部,使鐵芯的熱量快速傳遞到葉片上,高速轉動的葉片將熱量傳遞到空氣流中;
應用了上述轉子的電機,在後端蓋上開設通風孔,葉片在高速旋轉過程中形成電機內外串通的空氣流,便於電機內、外空氣交換,提高散熱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電機,保留了傳統的風扇,風扇轉動過程中,通過通風孔連通電機內外,在葉片和風扇的內外夾擊下,使電機由內而外的散熱,散熱效果更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一種轉子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一種電機的後端蓋與風扇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2中一種電機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明的結構特徵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轉子,包括鐵芯1;轉子還包括散熱裝置,該散熱裝置對轉子進行整體散熱降溫。散熱裝置具體為包括在鐵芯1兩端的端面上分別設置的多個葉片11。葉片11為自端面沿鐵芯1軸向延伸的長方形板狀結構,或者是曲面結構,當然葉片11的結構不僅限與此。多個葉片11呈放射性排列在鐵芯1的端面。為了使散熱效果更好,散熱裝置還包括導熱部12;導熱部12自端面沿轉子軸線延伸並與葉片11接觸。導熱部12將鐵芯1的熱量快速傳遞給葉片11,葉片11再將熱量傳遞到空氣中。本發明提供的葉片11和導熱部12均為鋁製品。因鋁的高導熱性和質量輕的特性,用於電機中,即不增加轉子自重,也可以很好的完成導熱和散熱效果。
由於水泵的電機尺寸較小,本發明提供的葉片11長約為1.5cm~2.5cm、寬約為0.5cm~1.5cm。當葉片11長2cm、寬1cm時電機結構及散熱效果都達到最佳。當然,本技術根據不同大小的電機,設計與轉子大小尺寸相匹配的葉片11。
通常情況鐵芯1兩端的端面分別設置有6至8個葉片11。且在葉片11的兩側均設置有導熱部12,便於快速導熱。
實施例2
如圖2、圖3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電機,包括機殼2,在機殼2內安裝有轉子;機殼2上還設置有後端蓋21,在後端蓋21上開設有至少1個通風孔211。本實施例中的轉子為實施例1中的轉子。
為了更好的通風,後端蓋21上的通風孔211一般設置為3個。
當然,轉子還包括轉軸13;轉軸13的非動力輸出端伸出後端蓋21,在轉軸13伸出後端蓋21的杆體上還固定有風扇3。通過3個通風孔211將電機內外空氣連通,在電機外部的風扇3和內部的葉片11的內外夾擊下,電機散熱效果更佳。
當然,為了安全,電機還設置防護罩4;防護罩4固定在後端蓋21上,風扇3處於防護罩4內。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範圍內。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