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19:55:01 1
專利名稱: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
目前國內外往復泵的「L形」液力端有以下兩種一是排出液缸之間用短套貫通,排出管路安裝在排出液缸的側面。具有結構緊湊的特點,但實踐證明,排出液缸的拆卸困難。
二是排出管路安裝在排出液缸的背面(機架前部上方)。此方案具有安裝和拆卸方便的優點。但不便於排出液缸與機架間的螺栓連接,若機架前牆板上方需用要設置與液缸的連接螺栓時就無法採用此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L形」液力端結構的缺陷,提供一種拆裝液缸方便、密封可靠、排出管路設置在排出液缸的前面(吸入液缸的上方)的新型的「L形」液力端。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這種「L形」液力端的排出液缸(1)通過螺栓、螺母及墊圈(5)與泵的機架相聯接;吸入液缸(2)與排出液缸(1)以止口(A)定位,並通過螺栓、螺母(6)聯接為一體;排出管路(3)與排出液缸(1)通過螺栓、螺母(4)聯接。其特殊之處在於排出管路(3)設置在排出液缸(1)的前面(B)、吸入液缸(2)的上方。
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的閥蓋用母螺紋與液缸本身自成一體。也可以在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分別設置了閥蓋法蘭(12),並通過螺栓、螺母(13)聯接。
本實用新型的突出優點是在保證排出液缸(1)與機架間的螺栓聯接強度和方便性條件下,排出液缸(1)的安裝和拆卸方便,而且密封可靠。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閥蓋與液缸一體)。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具有閥蓋法蘭)。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結構剖視圖如圖1所示,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由排出液缸1、吸入液缸2、排出管路3、耐磨盤7、缸套法蘭8、缸套壓蓋10、缸套11及聯接用的螺栓螺母(4、5、6、9)組成,排出管路3設置在排出液缸1的前面,吸入液缸2的上方。排出液缸1與吸入液缸2之間以止口(A)定位。此外,在缸套11與排出液缸1之間設置了耐磨盤7,耐磨盤7和缸套法蘭8通過螺栓、螺母9聯接,缸套11通過壓蓋(10)緊固。耐磨盤的設置可保護排出液缸,防止缸套密封圈的刺蝕而損壞排出液缸。缸套法蘭8和壓蓋10的設置可方便缸套的安裝和拆卸,並具有吊裝缸套等件重量輕的優點。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的閥蓋用母螺紋與液缸本身自成一體。具有結構緊湊的特點。
實施例2結構剖視圖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1結構中在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分別設置了閥蓋法蘭12,並通過螺栓、螺母13聯接。具有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易於加工的優點。
權利要求1.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由排出液缸(1)、吸入液缸(2)、排出管路(3)、耐磨盤(7)、缸套法蘭(8)、缸套壓蓋(10)、缸套(11)及聯接用的螺栓螺母(4、5、6、9)組成,其特徵在於排出管路(3)設置在排出液缸(1)的前面,吸入液缸(2)的上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形」液力端,其特徵在於排出液缸(1)與吸入液缸(2)之間以止口(A)定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L形」液力端,其特徵在於耐磨盤(7)、缸套法蘭(8)通過螺栓螺母(9)聯接,缸套(11)通過壓套(10)緊固。
4.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種「L形」液力端,其特徵在於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的閥蓋用母螺紋與液缸本身自成一體。
5.根據權利要求1、2、3所述的一種「L形」液力端,其特徵在於在排出液缸(1)和吸入液缸(2)上分別設置了閥蓋法蘭(12),並通過螺栓、螺母(13)聯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往復泵的一種「L形」液力端,該液力端由排出液缸、吸入液缸及排出管路等組成,關鍵是將排出管路設置在排出液缸的前面、吸入液缸的上方。克服了以往的「L形」液力端的缺陷,可保證排出液缸易於拆卸和安裝,並且各密封可靠。
文檔編號F04B53/16GK2481877SQ0124043
公開日2002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15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15日
發明者蒲容春, 祖慧玲 申請人:寶雞石油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