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22:57:06 1
專利名稱: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的輸送轉送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
背景技術:
汽車槽車、火車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如液化石油氣),一般將輸送揮發性液體的輸送管(通常稱為鶴管)插入槽車口內進行裝載,由於槽車口與輸送管存在間隙,總是不能避免揮發性液體的揮發,氣體的蒸發損耗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由於大量的揮發氣進入大氣,造成環境汙染,揮發的易燃氣體留下了嚴重的火災隱患,為解決此問題,在現有技術中有重力型密封蓋,密封蓋蓋住槽車口,輸送揮發性液體的輸送管穿過密封蓋插入槽車內進行液體輸送,槽車內的液體揮發產生的氣體壓力容易頂爆蓋體,而且這種蓋體重量一般在150到200千克,重量大,容易導致發生連接螺栓損壞,尤其不能滿足大鶴管(口徑在0.2米)密閉裝車的要求,而且因重量大,密封效果也不好,還有人工錐形固定式密封蓋,既用人工將槽車口與鶴管用錐形固定式密封蓋固定連接,其特點是蓋重量輕,一般在30千克左右,其不足是密封部位不能調整,難以封住不同型式的槽車口,固定和拆除煩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具有密閉性好,重量輕,能平衡槽車內揮發的氣體對蓋體的壓力。本實用新型包括密封蓋、上下輸出連接座、氣體輸出口、壓力平衡器,其中密封蓋與下輸出連接座相連,下輸出連接座與壓力平衡器密閉連接,壓力平衡器與上輸出連接座密閉連接,上輸出連接座設置氣體輸出口。
本實用新型採用壓力平衡原理,該設備套裝在充裝液體的鶴管上,通過槽車口截面與平衡器截面作為壓力平衡面進行設置,利用氣體在兩個截面上的壓力平衡作用,實現氣體回收罩的平衡,氣體回收罩下部用軟密封體來保證槽車內氣體不外洩,以保證回收、排放氣體順利外輸。
本實用新型的所述的上輸出連接座為平面結構,是連接壓力平衡器和輸送管的部件,為螺栓連接。
壓力平衡器是由柔性氣密閉材質製成,一般可用橡膠、防水布等材料製作,外層氟橡膠效果更好,其截面為圓型、方形、橢圓形均可,優選圓型,可沿軸向摺疊,上部與上輸出連接座、下部與密封蓋法蘭連接。
密封蓋是由蓋本體(金屬材料製成)和軟密封體組成,密封部位為平面型,密封蓋與軟密封體結合為粘合,軟密封材料優選發泡軟橡膠密封。
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於汽車槽車、火車槽車和其它容器罐裝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揮發性液體的密閉裝車、及氣體回收。由於採用壓力平衡器有效地解決了揮發性氣體產生的壓力對密封蓋產生的失衡問題,可以減少輸送管的長度,增加輸送管的壽命,提高裝車效率,本實用新型重量輕,一般在50千克到70千克,密封性好。
圖1為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密封蓋 2.平衡調節器 3.壓力平衡器 4.氣體輸出口5.上輸出連接座 6.下輸出連接座 7.槽車 8.輸出管(鶴管)9、鶴管的升降管 10、鶴管分流頭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此。
如圖1所示,將輸送管8(鶴管)穿入氣體回收罩,其中鶴管的升降管9、鶴管分流頭10插入槽車7內,鋁製的下輸出座6上安裝平衡調節器2,壓力平衡器3與下輸出連接座6、上輸出連接座5密閉連接、並與輸送管8法蘭連接,將上輸出連接座5與輸出管7用連接緊密,使用時,揮發性的氣體通過平衡器3,再由氣體輸出口4送往氣體回收裝置。
權利要求1.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其特徵在於氣體回收罩包括密封蓋(1)、下輸出連接座(6)、上輸出連接座(5)、氣體輸出口(4)、壓力平衡器(3),其中密封蓋(1)與下輸出連接座相連(6),下輸出連接座(6)與壓力平衡器(3)的密閉連接,壓力平衡器(3)再與上輸出連接座(5)密閉連接,上輸出連接座(5)上設置氣體輸出口(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回收罩,其特徵還在於所述壓力平衡器為橡膠材料,其截面為圓型、方形、橢圓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氣體回收罩,其特徵還在於所述壓力平衡器為圓柱型並可以沿軸向摺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體回收罩,其特徵還在於所述的氣體輸出口設置若干個口徑不同的出口。
專利摘要一種槽車在裝載揮發性液體時用的氣體回收罩,包括密封蓋、上下輸出連接座、氣體輸出口、壓力平衡器,其中密封蓋與下輸出連接座相連,下輸出連接座與柔性氣密性材料製作的壓力平衡器密閉連接,壓力平衡器與上輸出連接座連接,上輸出連接座上設置氣體輸出口。本實用新型重量輕,密封性好,特別適用於汽車槽車、火車槽車在裝載裝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揮發性液體時要求的密閉裝車及氣體回收。
文檔編號B65G69/00GK2661655SQ20032010359
公開日2004年12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26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26日
發明者焦陽, 林樹生, 向海陵, 左金海, 馬建勇, 董凱, 張國富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