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06:32:21
專利名稱: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製品,尤其是指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
背景技術:
對於一種鞋製品來說,其鞋底與人體腳部接觸處關係到整雙鞋穿著的舒適性。現有的製鞋工藝的鞋底一般為平面,如球鞋底是平面,皮鞋則為斜平面,有些旅遊鞋的鞋底在足弓部位是凸起,當腳放入鞋內時,足底則幾乎在重力作用下被擠壓成平面或斜平面以適應上述鞋底的設置,由於腳部受到較大擠壓,因此難以獲得較佳的穿著舒適性。後期發展出一種三點式支撐件式樣的鞋製品,即給人足部的三個步行點提供三點式支撐的鞋墊,但因鞋墊材料為聚合物泡沫,在穿著一定時間後,因腳部擠壓而使得這種鞋墊變成平面失去原有的功用。基於上述的原因,本實用新型的發明人提出了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以克服上述缺陷,從而獲得一種舒適性更佳的鞋製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舒適性更佳的鞋底改進型的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其特徵在於包括鞋底及鞋邦,所述鞋底內側前掌部設有與腳前掌相接觸的第一凹陷區,同時鞋底內側與腳足弓接觸處設有凸起區,而該鞋底內側後跟部則設有與足跟相接觸的第二凹陷區,上述第一凹陷區、凸起區及第二凹陷區邊沿處均為平滑過渡。所述第一凹陷區及第二凹陷區凹深為3-6毫米;所述凸起區的凸起高度為3-6毫米。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其有益效果在於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前掌部、足弓部及後跟部上分別設置第一凹陷區、凸起區及第二凹陷區,從而使得腳在穿著該種鞋時, 腳部與鞋底內側面相互吻合,減少了重力的擠壓造成腳部不適感,特別是足弓和鞋底凸起區部分距離縮短,當運動或站立時,這樣的設置就可緩解足弓的支撐力和壓力,獲得更佳的穿著舒適性;同時還可預防平足底的發生或發展及用於矯正人的平腳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包括鞋底1及鞋邦2,所述鞋底1內側前掌部設有與腳前掌相接觸的第一凹陷區3,同時鞋底1內側與腳足弓接觸處設有凸起區4,而該鞋底1內側後跟部則設有與足跟相接觸的第二凹陷區5,上述第一凹陷區3、凸起區4及第二凹陷區5邊沿處均為平滑過渡。所述第一凹陷區3及第二凹陷區4凹深為5毫米;所述凸起區4的凸起高度為5毫米。本實用新型的重點在於,由於本實用新型在前掌部、足弓部及後跟部上分別設置第一凹陷區3、凸起區4及第二凹陷區5,從而使得腳在穿著該種鞋時,腳部與鞋底1內側面相互吻合,減少了重力的擠壓造成腳部不適感,特別是足弓和鞋底1凸起區4部分距離縮短,當運動或站立時,這樣的設置就可緩解足弓的支撐力和壓力,獲得更佳的穿著舒適性; 同時還可預防平足底的發生或發展及用於矯正人的平腳板。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 一種可預防平足的新型鞋,其特徵在於包括鞋底及鞋邦,所述鞋底內側前掌部設有與腳前掌相接觸的第一凹陷區,同時鞋底內側與腳足弓接觸處設有凸起區,而該鞋底內側後跟部則設有與足跟相接觸的第二凹陷區,上述第一凹陷區、凸起區及第二凹陷區邊沿處均為平滑過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舒適性更佳的鞋底改進型的鞋,其特徵在於包括鞋底及鞋邦,所述鞋底內側前掌部設有與腳前掌相接觸的第一凹陷區,同時鞋底內側與腳足弓接觸處設有凸起區,而該鞋底內側後跟部則設有與足跟相接觸的第二凹陷區,上述第一凹陷區、凸起區及第二凹陷區邊沿處均為平滑過渡。穿著該鞋可獲得更佳的舒適性;同時還可預防平足底的發生或發展及用於矯正人的平腳板。
文檔編號A43B13/14GK202145949SQ20112025105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7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7日
發明者佘明延 申請人:石獅市勁昌鞋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