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22 14:49:31 2
專利名稱: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帶編碼器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帶有編碼器的電機,基本採用封閉式導風機構,在檢測編碼器是否存在故障、出現故障需要更換編碼器時,只能取下風罩,然後對編碼器進行觀察檢測或拆換,再把風罩裝上去,這種操作對於編碼器的維護實在過於麻煩和不方便。此外,現有的封閉式導風機構,由於風機的風在較大的空間內流動,其導風效率不高,電機散熱效率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於觀察檢測或拆換編碼器的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設計的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包括風筒、風機和風罩,所述風機設置在風罩的上方,所述風罩為喇叭形,所述風罩設置在風筒內,所述風罩的小口端通過第一擋風環與風筒的出風口端連接,所述風罩的大口端通過第二擋風環與風筒的進風口端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風罩上方安裝有風機座,所述風機安裝在風機座上。本實用新型將風罩設計成喇叭形開口,取消了傳統風罩後端面上的風罩板,將封閉的風罩結構打開,方便了用戶對編碼器的檢測、安裝、拆換,同時風罩壁與第二擋風環之間呈一定的角度,提聞導風風量和導風效率,電機散熱效率聞。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風筒、2-風機、3-風罩、4-第一擋風環、5-第二擋風環、6-風機座,7-編碼器外蓋,8-編碼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的敞口式電機風罩,包括風筒I、風機2和風罩3,風機2設置在風罩3的上方,其特徵在於風罩3為喇叭形,風罩3設置在風筒I內,風罩3的小口端通過第一擋風環4與風筒I的出風口端連接,風罩3的大口端通過第二擋風環5與風筒I的進風口端連接。風罩3上方安裝有風機座6,風機2安裝在風機座6上。具體實施過程中,風機2採用離心風機,電機上安裝的編碼器8設置在風罩3內的中心處;將第一擋風環4與編碼器外蓋7焊在一起,風筒I、第一擋風環4、第二擋風環5和風罩3構成封閉的導風通道,風機2產生的風在導風通道內吹向電機,提高了導風效率,編碼器8可以露在風罩外面,用戶的觀測,維修,拆裝都可以在電機上完成,省去了必須要取下笨重風罩帶來的麻煩,使用更方便。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 容屬於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包括風筒(I)、風機(2)和風罩(3),所述風機(2)設置在風罩(3)的上方,其特徵在於所述風罩(3)為喇叭形,所述風罩(3)設置在風筒(I)內,所述風罩(3)的小口端通過第一擋風環(4)與風筒(I)的出風口端連接,所述風罩(3)的大口端通過第二擋風環(5)與風筒(I)的進風口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風罩(3)上方安裝有風機座¢),所述風機(2)安裝在風機座(6)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帶編碼器電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編碼器電機導風機構,包括風筒、風機和風罩,所述風機設置在風罩的上方,所述風罩為喇叭形,所述風罩設置在風筒內,所述風罩的小口端通過第一擋風環與風筒的一端連接,所述風罩的大口端通過第二擋風環與風筒的另一端連接。本實用新型將風罩設計成喇叭形開口,取消了傳統風罩後端面上的風罩板,將封閉的風罩結構打開,方便了用戶對編碼器的檢測、安裝、拆換,同時風罩壁與第二擋風環之間呈一定的角度,提高導風風量和導風效率,電機散熱效率高。
文檔編號H02K5/04GK202495842SQ20122003281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2日
發明者向宇, 王國柱 申請人:中國長江航運集團電機廠